●鐘慧雪
中醫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認識與治療
●鐘慧雪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臨床常見功能性胃腸疾病之一,其發病率較高,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中醫藥對本病的治療有著獨特的功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功能性疾病,約占消化專科門診的一半。本病的特點是持續或反復發作的上腹痛脹、早飽、噯氣、惡心、嘔吐等,經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但FD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認為主要與胃腸動力障礙和內臟感覺過敏有關。近年來,中醫對該病從多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顯現出對本病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發展前景。
《內經》對該癥狀群就有類似的記載,如《素問·六元正經大論》說:“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膈咽不通,食欲不下。”漢代張仲景針對上腹部疼痛、不適、返酸腹脹、噯氣嘔吐等癥狀創造了許多方劑,如半夏瀉心湯、大建中湯、附子粳米湯、小建中湯、黃芪建中湯等,成為歷代醫家用以治療上腹痛的有效方劑。現代中醫認為本病應歸于胃脘痛、嘈雜、痞滿、返酸、嘔吐等病范疇,由于脾胃虛弱,外感時邪,飲食不節,情志不暢或藥物失治、誤診所致。
在FD的辨證分型方面,諸多文獻在認識上有異同。趙鳳蓮[5]將FD分為肝郁脾虛、脾虛胃熱、濕阻脾虛、胃陰不足、脾胃虛寒、飲食積滯和淤血阻絡7型,用健脾調氣、化濕降濁法,以自擬方(黨參、白術、茯苓、枳殼、升麻、炙甘草、焦三仙、陳皮、木香)為基礎方治療83例,有效11例,好轉8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1.6%。張淑英[6]提出,肝郁氣滯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飲食停滯用保和丸,寒中胃脘用良附丸,陰虛胃熱用益胃湯,脾胃虛寒用黃芪建中湯合香砂六君子湯,濕熱中阻用三仁湯合甘露消毒飲。李淑貞[7]認為,肝失疏泄為FD的病理基礎,將該病分為肝氣犯胃、肝胃郁熱、肝郁濕阻、肝郁脾虛、肝胃陰虛、肝胃瘀血型,在治療上,予疏肝和胃湯隨證加減。劉氏分“肝胃不和、脾虛肝郁、肝胃郁熱、胃陰不足”4型,自擬“疏肝和胃湯”為基礎方,隨證加減,進行論治。古氏則分為“肝胃不和、寒熱錯雜、脾胃虛弱”3型,分別采用“疏肝理氣、和胃降逆”,“開結除痞、和胃降逆”,“健脾清肝、養胃降逆”三法論治。林氏等分為“肝胃不和、脾胃濕熱、脾胃虛弱、胃陰不足”4型,研究發現肝胃不和型發病年齡較小,女性較多;胃陰不足型年齡較大,脾胃濕熱型男性較多。分別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鈴子散、半夏瀉心湯合左金丸、香砂六君子湯合良附丸和益胃湯加減治療。錢氏[11]將本病分為“肝胃郁熱、寒熱中阻、胃虛痰阻、肝胃虛寒4個證型,并應用大柴胡湯、半夏瀉心湯、旋覆代赭湯、吳茱萸湯等方辨證施治,取得良效。綜合上述觀點可以看出,“肝郁氣滯、肝胃郁熱、脾胃虛弱”是FD的三大主要證型。
近年來不少學者嘗試在單方的基礎上辨證加減治療FD,并取得一定的療效。姚紅艷認為,脾虛失運是發病的基礎,肝氣郁滯是發病的條件,胃失和降是引發諸證的原因,以疏肝、和胃、健脾為治則,選用四磨湯為基礎方治療FD,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達87.50%,在臨床療效和改善主要證候方面均優于對照組。李文菊自擬疏肝健脾湯(柴胡、炒黃芩、炒白術、扁豆、炒白芍、炙甘草、蘇梗、制香附、醋元胡、焦神曲)加減治療FD,總有效率為71.93%,高于對照組的43.33%。孫文霞[等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湯加減治療FD患者總有效率為93.48%,以西藥治療的對照組為71.74%。范漢淮[16]提出,肝胃郁熱型用化肝煎合烏貝散,中虛氣滯型用香砂六君子湯,脾胃虛寒型用黃芪建中湯合異功散,參照以嗎丁啉為對照組的西醫治療,中醫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優于西醫。薛常慶將FD分為五類證型,分別為:肝郁脾虛證、肝郁氣滯證、寒熱錯雜證、飲食積滯證及脾虛痰濕證,予以加味柴胡疏肝散、四逆散合小承氣湯、半夏瀉心湯及自擬祛濕化痰方(白術、黨參、麥芽、枳實、川楝、雞內金、炙甘草、桔梗、黃芪)辨證治療,以中醫治療為研究組,以西醫治療為對照組,研究組的臨床總有效率94.54%,高于對照組的74.55%。臨床研究結果表明,中醫單方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亦可顯著提高FD的總體療效,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傳統中醫認為,FD病因多是肝臟之病影響到脾胃,脾胃位在胃脘部,肝氣橫逆犯胃,木勝乘土,中土壅滯,肝失疏泄,脾胃失和,氣機阻滯不通而發病。肝主疏泄,肝臟通過其疏泄功能對氣機發揮調暢作用,可調節人的精神情志活動。五臟之中肝與機體情志活動關系最為密切。七情過激、精神內傷等因素皆可影響肝的疏泄功能。近年來有研究報道證實,FD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如焦慮、抑郁、緊張、多疑、神經質等。王會麗等將120例頑固性消化不良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給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柴胡、桂枝、干姜、黃芩、瓜蔞根、牡蠣、炙甘草)治療。兩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結果顯示為治療組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有效率為85.0%。結論是柴胡桂枝干姜湯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治療頑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確切。FD患者多數具有較長的病程,長期飽受消化道不適癥狀的困擾,各種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的藥物難以取得滿意效果,所以在中醫藥治療的基礎上采取心理干預及服用抗焦慮、抑郁藥物可取得顯著效果。
在治療過程中配合心理疏導很重要。雖然中醫本著個體化的原則進行治療,但是這也為臨床治療帶來了不便,如何找出一種適合絕大多數患者的辨證分型、藥物、治療方法及建立統一的FD中醫療效標準,這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更多的長期大規模的隨機對照前瞻性研究,以為我們臨床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另外,按照羅馬Ⅲ標準將FD分為餐后不適綜合征及上腹痛綜合征,但是中醫在臨床上將之分類進行探討的報道卻很少,這難以與新的診斷標準相接軌,我們需要將其進一步的分類探討。
(作者單位:重慶市黔江區中醫院)
[1]李軍祥,吳凱.古代中醫藥治療痞滿的歷史概述[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1996,2(2):63-64.
[2]劉沈林.對痞滿辨證論治的幾點認識[J].南京中醫學院學報,1994,10(5):24-25.
[3]張小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辨治體會[J].中醫雜志,1999,40(增刊):227-228.
[4]李乾構,周斌,任蜀兵,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證論治探析[J].中國中西醫結合脾胃雜志,1996,4(2):115.
[5]趙風蓮.中醫治療FD83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