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嘎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案一則
●卓嘎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是下頜與耳連接處的關節的病癥,近期接診一例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患者,經過針刺與霍爾麥相結合治療,患者完全康復,效果明顯,報道如下:
達某,女,45歲,于2015年3月15日就診。主訴:左側顳下頜關節區疼痛和張口受限6月余。現病史:6月前無明顯誘因引起左側顳下頜關節區的酸痛并伴有張口受限以及關節彈響。曾用多種西藥以及紅外線照射來治療(具體藥物不詳),效果不甚理想,故特來我院針灸科治療。查:左側顳下頜關節區有壓痛,張口受限并伴有關節彈響聲,平素神疲乏力,大便稀薄,舌質淡紅,苔白,脈細弱。中醫診斷為脾胃氣虛證,治以補益脾氣,通絡止痛;采用霍爾麥與針刺相結合治療;取穴:下關、頰車、 合谷、脾腧、腎腧。操作方法:下關、頰車、合谷常規針刺,平補平瀉;脾腧、腎腧常規針刺,行補法,得氣后留針30min,每10min行針1次,針刺每天1次,7天為一療程,并囑患者每日睡前用霍爾麥療法熱熨其下關穴5分鐘。第一個療程結束后關節區疼痛消失,僅大張口時關節區有不適感,關節彈響消失,繼續以上治療;第二個療程結束后無任何不適感,恢復正常。隨訪3個月無復發。
顳下頜關節屬于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雙側均可發病,單側多見,在口腔頜面疾病中其發病率列于第四位[1]。屬于中醫學的“牙關脫臼”、“口噤不開”、“頰痛”等范疇。目前公認的TMD最主要病因是咬合因素和精神心理因素[2]。現代醫學主要以封閉療法和理療為主,然而該病例效果不理想。中醫方面,該病證屬于脾胃氣虛證,因為患者發作已半年,元氣未復,失于調養,導致脾氣虛弱,運化功能失常,脾胃氣虛,氣血生化乏源,顳下頜關節區失于濡養,不榮則痛。故補益脾氣以治本,通絡止痛以治標,采用針刺與霍爾麥結合治療。選取下關、頰車平補平瀉,兩者為足陽明經穴,局部取穴,疏通面部經氣;合谷善治頭面疾病;脾腧、腎腧行補法,補益脾氣;霍爾麥是藏醫外治療法之一,是由肉豆蔻與藏茴香組成,藥物放入紗布中,置于陳酥油中加熱,拿起紗布在下關穴進行熱熨,從而達到驅隆止痛的作用;兩者結合共奏補益脾氣,通絡止痛之效。針刺與霍爾麥結合治療脾胃氣虛型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征療效理想。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藏醫院)
[1]王一梅.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的心理探討[J].南京部隊醫藥,2002,4(3):20-21.
[2]梁秋菊,劉海霞.咬合板治療顳下頜關節紊亂病現狀[J].中國實用口腔雜志,2010,3(7):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