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葆穎
(山西省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山西太原 030031)
山西省檸條機械化平茬及綜合利用現狀分析
韓葆穎
(山西省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31)
檸條的資源豐富、營養價值較高,除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的生態效益外,在飼草料方面的經濟效益日益顯著。通過介紹檸條資源在山西的開發利用現狀,對檸條機械化平茬及綜合利用現狀展開分析;結合山西各地檸條產業化發展實際情況,從檸條種植、機械化平茬、產業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議,以促進山西檸條資源的合理化加工和利用。
檸條;機械化;平茬;利用
檸條 (Caragana intermedia intermedia) 又稱毛條、白檸條,是豆科錦雞兒屬植物的俗稱,由于其根系極為發達,主根入土深,適合生長在干旱、寒涼的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帶,是山西省晉西北地區、大同地區及內蒙古、陜西、寧夏、甘肅等省區分布最廣的灌木樹種,具有水土保持、防風固沙的作用,成為我國西北、華北、東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樹種之一,屬于優良固沙和綠化荒山植物。同時,檸條還是良好的飼草料資源,檸條新鮮枝葉的營養價值很高,檸條根、種子(檸條籽)、花(檸條花)亦供用藥,有滋陰養血、通經活絡、鎮靜安神等藥效[1]。為了加強檸條的綜合利用和有效開發,本文就山西省檸條種植、機械化平茬、產業模式等方面的情況展開論述,為山西省檸條資源的機械化加工和綜合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議。
1.1檸條種植面積和產量可觀
據國家統計局山西調查總隊調查顯示,大同市新榮區、南郊區、左云縣和內蒙古豐鎮市、涼城縣5個縣(市、區)自2001年以來的10年間栽種了大面積的檸條,目前檸條種植面積達13.21×104hm2,其中退耕還林面積5.16×104hm2。調查結果顯示,檸條種植密度大,長勢旺盛,高度可達1.0~1.5 m。在實地收割試驗后,平均畝產檸條達900 kg左右。即使在荒山荒坡種植的檸條苗高也在1 m左右,實地收割試驗后,畝產檸條也在200 kg左右。據此計算,檸條產量十分可觀[2]。
1.2檸條機械化收獲程度逐步提高
由于檸條每3~5年需要1次平茬,但是長期以來,檸條產業存在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足、缺少資金等客觀問題,導致檸條的生產、加工、利用方式簡單,技術水平比較落后,機械化程度較低,利用效率不高,大量檸條資源被浪費。特別是在檸條的機械加工、檸條平茬機具和粉碎機的效率、耐磨性與加工成本初期投入上的一些問題更加突出。經調研發現,檸條的平茬作業主要采用手持式割草機、拖拉機配套的圓盤式收割機。從2012年開始,隨著山西省檸條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深入,農民對檸條產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對檸條機械化收獲技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檸條平茬收獲作業正在由單一的切割向切割、粉碎、輸送、拋送、收集(打包)等聯合作業方向發展[3]。目前,內蒙古蒙翔農牧業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4G-2型自走式灌木平茬多功能收割機、中國農機研究院研制的4MG-200型灌木聯合收獲機、中機美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9800大型聯合收獲機等國內檸條聯合收獲機械是典型機型。
1.3檸條加工技術得到推廣和應用
檸條加工轉化是檸條產業化中的重要環節,可以助推畜牧養殖業以及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如果不及時有效地對平茬的檸條進行加工轉化,就會白白浪費掉這些寶貴的檸條資源,影響大量家畜飼料的供應,制約檸條種植面積以及收獲規模的擴大。近幾年,山西省高度重視檸條的深加工,特別是在檸條飼料加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通過飼料加工工藝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牲畜消化率;另外,在生物質能研究方面也加大了投入,有效地開發利用了這些豐富的資源。劉春生等人[4]在檸條飼料草粉加工工藝、檸條草粉顆粒飼料加工工藝和檸條顆粒飼料加工工藝已成功在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萬興種羊場、岢嵐縣晉嵐絨山羊種羊場和大同市左云縣闊然農牧有限公司得到應用與推廣,對檸條的切斷、壓扁、揉搓、粉碎工藝及檸條飼料的酶制劑加工工藝等方面進行了研究。但是,檸條的深加工技術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著加工產品種類較少、加工設備不成熟、加工能力不夠、設備的自動化程度低等問題,一些技術或者利用方式還難以推廣,處于小范圍試驗階段。
1.4缺乏檸條加工龍頭企業
隨著勞動力成本、運輸成本的提高,檸條收購價格高達300元/t以上,生產成本過高導致檸條深加工原材料不足,企業達不到規模生產,成為制約檸條加工利用的“瓶頸”[5]。目前,山西省在檸條加工方面向著工廠化方向發展,企業數量在逐年增長。檸條加工企業主要有3種類型,一是加工檸條飼料(顆粒飼料、青貯飼料、揉絲飼料)的企業,二是加工檸條生物質燃料的企業,三是加工檸條微生物基質原料的企業。但是,這些企業資金鏈不足,生產技術設備實力較弱,生產的產品檔次低、成本高,在市場中競爭優勢不足,增值潛力發揮不夠,形不成標準化生產和品牌產品,示范作用不強,滿足不了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同時,檸條飼料加工和產品開發企業的規模不大,工廠化、集約化程度較低,缺乏龍頭企業,尚未形成較完善“公司+農戶”的新型產業模式,達不到農戶、企業共同受益的目標[6]。
2011年,山西省政府出臺的10項強農惠農補貼政策,檸條機械平茬作業補貼項目就是其中之一。為把這項政策落實到實處,山西省農機局在項目區4個市15個縣(區) 農機部門認真抓好項目管理,科學組織機具作業,共投入平茬作業機具440臺,完成平茬任務15萬畝,實現了“四個到位”和“三個突破”。
2.1四個到位
(1)各級政府領導重視到位。檸條機械平茬項目受到省、市、縣各級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2011年8月23日,山西省政府在五寨縣召開了檸條機械化平茬及加工利用現場會,還多次組織財政、畜牧、林業、農業等相關部門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項目實施辦法,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形成了檸條機械化平茬作業補貼項目多部門協調的工作機制。各項目縣都成立了機械平茬補貼領導組,認真組織落實。左云、神池、繁峙等縣還配套相關工作經費,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2)項目操作辦法到位。與山西省財政廳共同制定了《山西省檸條機械平茬作業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各項目縣政府都制定了本縣的項目實施方案,把項目任務具體落實到作業服務隊,由縣農機、財政部門通過招標議標的方式共同確定檸條平茬的作業服務組織,并與其簽訂作業合同;作業后由縣農機、財政部門共同驗收,縣財政部門向作業服務組織兌現補貼資金,確保項目實施的管理單位、執行組織、加工利用企業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確保了項目工作規范和資金安全運行。
(3)項目配套機具落實到位。2015年在五寨縣現場會上組織了5個生產廠家共9個品種的平茬機具進行了現場作業演示,廠家技術人員現場進行了機械性能介紹演示,收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各級農機部門積極引導承擔項目的服務組織購買檸條平茬機械,對購買此類機具的服務組織和個人購買平茬機具及檸條加工機械也給予了優先補貼與一定的省級累加補貼政策,有效調動了服務組織購買平茬機械和加工機械的積極性。去年全省購買平茬機械400多臺,為項目圓滿完成提供了技術裝備保障。
(4)項目監督檢查措施到位。為及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項目實施過程中實行了對各項目縣投入機械、作業面積每半月統計報表制度,建立公示制度,各項目縣嚴格按照規定的標準和程序,逐塊檢查驗收,并將有關信息在村委會政務公開欄內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項目資金實行了專人專賬管理制度,有效避免了截留、挪用等違規行為的發生。
2.2三個突破
(1) 在平茬機具的研發和引進上有了新突破。針對山西省大中型檸條平茬機具缺乏的現狀,積極引進并研發效率高、穩定性好的新型平茬機具,在項目的帶動下,山西農業大學等單位也研制了能直接粉碎的自走式檸條平茬機,被列入山西省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目錄。
(2)在加工轉化利用上有了新突破。搞好檸條的加工轉化利用是實施檸條產業化開發的關鍵環節,去年五寨縣、左云縣、偏關縣、定襄縣、朔城區等地的有關企業都在檸條加工利用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去年山西省共加工利用檸條原料2 400 t,轉化率達到了80%,其中生產檸條顆粒飼料893 t、檸條青貯飼料1 133 t、燃料374 t。
(3)在山西省機械化大面積平茬上實現了重大突破。通過項目的有效實施,使15個項目縣機械化平茬面積有了量和質的突破,山西省實現了大面積檸條機械平茬,為今后機械平茬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全省檸條產業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全面可持續發展。
3.1建立檸條產業化模式
除了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增加檸條產量,擴大檸條種植面積;積極引進新型聯合收獲型的平茬機具進行試驗,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升級,并增加科研專項經費,研制出適合山西省推廣使用的檸條平茬機具,提升作業能力,研制智能化、大型化的檸條加工轉化技術設備,使檸條的生態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優勢;建立并完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模式,培養龍頭加工企業,讓名牌產品起到示范帶頭作用[7-8]。
3.2實施檸條作業補貼項目
建議在檸條機械化平茬作業補貼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按照項目實施方案的步驟,依托當地財政采購中心進行項目公開招標,并設一個標段670 hm2,將招標公告發布到山西政府采購網,在財政采購中心開標,中標農民專業合作社與縣農機中心合作社簽訂檸條平茬作業合同和安全生產合同,明確任務目標后履行項目作業實施。為了保質保量完成任務,解決行動遲問題,合作社應經過充分擴充人員、加強技術培訓、增購機具,確保每天出動的機具,并經過鄉、村、林場、合作社、縣農機中心相關負責人組成驗收組進行初步核實驗收。
3.3加強專業化培訓
通過舉辦檸條機械平茬技術培訓,對所涉及項目縣檸條平茬作業服務組織的負責人及分管領導參加培訓;采取室內講座和室外操作演示的方式,室內可以做有關檸條平茬技術的專題講座;室外演示時可以利用山西省農機局與中國農機院聯合開發的4GM-200型自走式灌木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檸條和收割青貯玉米的演示,展示作業效果,促進合作社與生產企業達成購機意向。
要合理開發、科學利用檸條這一資源,應繼續深入研究檸條生物學特性的測定,研究開發適宜檸條平茬的關鍵零部件;在實施機械化平茬收獲過程中,采用適宜的加工調制方法,以確保飼料的質量(幼嫩度)和利用率;與各大院校展開聯合檸條平茬機械、粉碎機械、制粒機械技術性能及使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為檸條的機械加工利用提供一定的參考,促進檸條產業化發展。
[1]張本源,米志峰,裴進靈.秸稈與檸條飼料加工技術裝備 [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14:128-130.
[2]徐志政.淺議檸條的開發與利用 [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3(17):44-45.
[3]米志峰,張建中,韓葆穎.檸條聯合收獲技術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J].農產品加工,2015(21):68-71.
[4]劉春生,韓葆穎.檸條飼料加工工藝研究 [J].農產品加工,2015(22):32-34.
[5]王斌星,郭春華,何歡,等.檸條作為動物飼料利用的調研報告 [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6):31-34.
[6]馬莉,周宏.山西省檸條產業化現狀及發展對策 [J].當代農機,2014(6):77-78.
[7]左忠,張浩,王峰,等.檸條飼料加工利用技術研究[J].草業科學,2005(3):30-35.
[8]王冬梅.檸條機械平茬加工利用探討與分析 [J].當代農機,2012(8):56-58.◇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Shanxi Province Mechanization of Caragana Stubble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HAN Baoying
(Shanxi Provinc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Taiyuan,Shanxi 030031,China)
Caragana korshinskii and rich resources has rich resources high nutritional value.It has windbreak,sand fixation effect,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benefits,economic benefits in terms of forag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as well.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development and us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agana resource in Shanxi,to analyze the Caragana mechanization stubble and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status quo;Shanxi Caragana around the indus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ctual situation,proposes suggestions from planting Caragana,mechanization of stubble,policy suppor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ndustry model,in order to promote Shanxi Caragana resource reasonable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
Caragana;mechanization;stubble;utilize
S233.5
A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9.040
2016-06-28
韓葆穎(1974— ),女,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為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