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農村電商生意越來越火
“電商做起來,路子寬起來,生活富起來,夢想圓起來。”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農業生產精準化、產品交易網絡化、信息服務便捷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特別是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普及,對轉變廣大農民的生產經營理念、拓展創業就業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產生了深刻影響。
電子商務作為一項新興產業,正在加速從三產向一產、二產延伸滲透,促進電子商務與農業農村融合,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成為促進農民創業增收的新途徑。農村電商借力“互聯網+”,網購進村、土貨進城,正開拓出黑龍江省農村大地的就業新模式、創業新機遇。
2012年五常市農民陳洪剛在淘寶網上開設“陳大力稻花香米店”,經銷自產純正的五常大米,質量可靠,誠信經營,銷售形勢逐年看好,產品銷售已遍及全國。去年,網店銷售大米、雜糧80萬余斤,銷售額超過1000萬元,僅“雙11”一天銷售額就達16萬元。
甘南縣中興鄉農民李文華2014年返鄉創業,創辦甘南縣十屯家禽養殖合作社,推出李家甸牌笨雞蛋。建立了李家甸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淘寶網,將綠色雞蛋銷往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電商年銷售額超過100萬元,凈利潤25萬余元。
黑龍江省農業電商最具潛質的發展動力是新型經營主體自發創業創新的內在需求。這種強烈的內在需求,推動著他們變身為網商,并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地發展起來。
寧安市石板水稻專業合作社通過淘寶網店鋪“小楊家的大米”和微信平臺、微博賬號“寧安市石板水稻專業合作社”等方式銷售“石板源”牌大米,原本默默無聞的小品牌通過電商宣傳,有力地促進了品牌成長。電子商務逐漸成為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擴大銷售收入和實現品牌推廣的重要渠道,黑龍江省一大批“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優秀品牌借助網絡提高了知名度,迅速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快速樹立了品牌形象。
據黑龍江省農委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全省農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67億元,比2012年增長4倍,比2015年全年增長10.7%,占農產品流通額比重由2014年的2.7%增長到目前超過5.5%。各級政府、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探索農產品新的營銷方式,促進農產品銷售。同時,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快了城鄉商品雙向流通,為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搭建了橋梁,打破了農產品由于信息不暢造成的“買難賣難”等瓶頸問題,提振了農村消費市場。
農業電子商務發展正在由“獨唱”走向“合唱”。黑龍江省涌現出以生態龍江、黑龍江大米網、黑森在線商城為代表的一批本土農產品、農資平臺型電商,以明水壹豐科技、五常王家屯現代農業農機合作社等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代表的交易型電商,以金農網等為代表的圍繞農業電子商務產業鏈開展服務的服務型電商,還涌現出明水、拜泉、勃利、集賢等一批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