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北區平安鎮中興村簡介
中興村位于白城市洮北區平安鎮西北部,幅員面積8平方公里。全村總戶數336戶,總人口1040人,其中蒙古族280人。近年來,中興村把握先行先試的政策機遇,在推進經濟、社會、黨建相統籌、相促進上大膽實踐、積極探索,村集體年收入從幾萬元增長到現在的200萬元,中興村人均純收入也由原來的3800元提升到現在的13000元。不僅徹底甩掉了貧困落后的帽子,而且躍升為白城市新農村建設示范村。
一、從農業現代化入手,著力夯實富民強村基礎
(一)抓支柱,在發展特色種植上下功夫。一是積極發展烤煙種植。把握烤煙有固定銷路、有政策補助的特點,積極爭取種植計劃。中興村烤煙種植面積現已發展到1500畝,建設新型烤煙房119座、回潮房119座、煙葉倉儲庫11000平方米,烤煙生產基本實現育苗、假植、技術指導、管理、烘烤、銷售“六個統一”工廠式的生產模式,并實現了集中連片,規模種植,高效產出的標準化生產。二是積極發展園區種植。引導群眾入園發展水果、蔬菜等精品農業,進一步拓寬致富途徑。目前,以這種模式累計建設蔬菜大棚284棟,主要種植雪寒韭菜、葡萄、油桃、草莓等,每棟大棚年均效益5萬元,成為不折不扣的富民產業、支柱產業。
(二)提產出,在增強綜合生產能力上下功夫。一是積極推廣節水增糧項目。明確了整村推進、整村覆蓋的工作目標,投入資金500萬元,推動膜下滴灌技術與保護性耕作技術疊加運用。二是積極推廣柴改電項目。明確了分別推進、統籌應用的思路,從降低投入、拉低成本考慮,投資資金500萬元,推廣柴改電項目,打電機井43眼,可年降低農民投入成本50萬元。目前,全村電井數已達113口。預計2016年末實現全覆蓋。
(三)轉方式,在推動規模經營上下功夫。把握農村土地流轉的新政策、新契機,集中村屬資產、機動地和農民耕地,以折價入股的方式,成立大中興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立足現有的種植結構,制定了以烤煙、紅干椒、玉米、果蔬為主的產業發展規劃,以統一種植、規模經營為主要模式,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將提高20%。
二、從城鎮化入手,著力建設社區化新農村
(一)以基礎創新為重點,著力建設美麗鄉村。把握富裕農民進城買樓的趨勢,把“上樓”作為建新居的核心,覆蓋中興村各村屯、覆蓋全體村民。積極謀劃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項目利用“土地增減掛鉤、占補平衡”政策和危房改造整體推進辦法,充分考慮農民生產生活習慣,規劃了“1+6+2”的建設結構。“1”是建設農民生活區,讓農民全部上樓。“6”是在農民上樓的同時,解決好農機具存放、畜禽養殖、糧食倉儲、商貿服務、休閑娛樂、社會福利等六方面配套問題,解決農民后顧之憂。“2”是對一些需要基礎設施支撐的產業,主要是烤煙和蔬菜兩大園區,納入新村建設當中。圍繞這“1+6+2”建設結構,啟動建設了農民生活區、農機具存放區、糧食倉儲區、商貿服務區、畜禽養殖區、休閑娛樂區、蔬菜園區、烤煙園區、社會福利區9大功能區,形成了多位一體、功能完善的建設模式。
(二)以壯大經濟為重點,著力建設富裕鄉村。圍繞解決就地城鎮化的公共投入、財力支撐常態化問題,中興村把做大做強集體經濟擺在重要位置,集中全力攻堅突破。結合農民生活區建設,中興村預留下街路兩側車庫84個,按個收取租金;針對農民集中上樓空出的40公頃宅基地,中興村以村集體經營模式,獲得收益;同時,對蔬菜園區部分大棚和原有的15公頃機動地,采取競價發包形式對外出租;另外,烤煙產業每年可獲返稅款。這些都進一步豐富了集體經濟構成,壯大了集體經濟實力。目前,中興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已達到200萬元。
(三)以精神文明為重點,著力建設和諧鄉村。圍繞基礎設施建設,以“三化三改三提高”為重點,積極推進配套設施、管理機制、文明載體建設,讓新村管理更加有序、服務更加高效、社會更加和諧。累計造林1800畝,新建街路8條,硬化地面15000平方米,安裝新能源路燈120基桿;積極推進給水、供熱、供氣、排污四項工程全覆蓋,建設敬老院、幼兒園、衛生室,并已投入使用。同時,建設了農民浴池、便民超市,全方位保障了農民休閑需要;建設了文化小廣場,組織開展廣場舞、大秧歌等文化活動,豐富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2015年,中興村被評為省級文明村。
在發展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中興村始終秉承著為群眾服務的理念,不僅帶領群眾發家致富,而且切實提升了村級整體實力。幾年來,先后被授予“吉林省科普惠農興村先進集體”、“吉林省示范婦女之家”、“白城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以中興村為龍頭實行“跨村聯建”的大中興聯合黨總支,先后被中組部和吉林省委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標兵”等榮譽稱號。
(省新農村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