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皖瑩,王一斌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600)
構建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 促進農村經濟持續增長
——以新疆霍爾果斯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為例
張皖瑩,王一斌*
(長春科技學院,吉林長春130600)
新疆作為我國農業大省之一,近年來農業生產力水平在不斷提高,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提升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水平。但同時,新疆農業的持續發展受到農產品加工水平和貿易市場的約束也越來越大。如何依托據霍爾果斯口岸構建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對進一步促進新疆農業的深化發展,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極具現實意義。
新疆;霍爾果斯;農業;農產品加工;貿易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占地面積大,是我國主要農業生產省份之一。同時新疆與中亞五國接壤,具有天然的對外貿易出口優勢。隨著中央對新疆的扶持力度的不斷提升,新疆整體經濟水平和農業經濟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農業發展越來越迅速,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在不斷提高。隨之而來的是新疆農產品加工和農產品貿易受到了很大的約束,如何在農業發展迅速的今天,憑借霍爾果斯口岸等地域交通優勢不斷構建新的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對促進新疆經濟的穩步發展意義深遠。本文將焦點集中于霍爾果斯口岸,簡要闡述霍爾果斯口岸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為以后進行類似的研究提供借鑒。
霍爾果斯口岸在被批準設立為經濟特殊開發區后獲得了更多的政策優惠,再加之其擁有得天獨厚的口岸優勢,提升了霍爾果斯口岸開展農產品加工貿易的可能性。如何較為準確的分析出霍爾果斯口岸傳統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原則、構建策略及扶持政策對促進霍爾果斯進行新型農產品及國際化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有著巨大的幫助和指導意義。
1.1 傳統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原則
循序漸進、互惠互利原則:霍爾果斯作為經濟特區與多個國家接壤或毗鄰,國際環境復雜,這就意味著在經濟特區構建“兩頭在外”的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必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1]。
繼承吸收、合理利用原則:這種傳統的世界水平分工的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已得到了我國沿海發達城市的使用和驗證,有效地促進了我國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2]。因此,霍爾果斯口岸應當試行堅持繼承吸收、合理利用的原則應用該模式。
1.2 傳統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策略
霍爾果斯傳統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策略依托的是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與接壤或毗鄰的多個國家間有貨物運輸道路,能將疆內各地區加工制作好的農產品進行快速的集中和出口,運輸便利快速且成本較低,現已逐漸成為中亞重要的農產品加工貿易中心,發展潛力巨大。
1.3 傳統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扶持政策
物流產業發展配套政策:由自治區口岸辦牽頭組織相關部門成立了專項工作組或駐點辦事處,在國家政策導向下積極推動加快中吉烏、中巴鐵路等建設,加快邊境口岸鐵路、公路建設。同時對口岸的檢驗檢疫設備進行添加和更新[3]。加強各種運輸方式及物流節點間的有效銜接,降低物流成本。
加大對企業提升產品質量的政策支持:由質監局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發揮政府質量獎勵導向作用,指導企業積極開展質量評比爭優活動,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幫助企業建立健全質量管理、標準化檢驗檢測體系。
新疆霍爾果斯經濟特區在傳統的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構建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其良好的農業基礎和地域優勢正不斷構建“品牌國際化”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推進農產品品牌國際化。
2.1 “品牌國際化”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原則
堅持循序漸進、梯度創牌的原則。同時要堅持突出特色,體現當地優勢,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創立完善自主品牌。
2.2 “品牌國際化”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策略
做好國內外農產品加工貿易市場的調研與分析,明確市場目標及定位,根據霍爾果斯接壤國家的農產品需求有針對性的發展并構建霍爾果斯獨有的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同時,霍爾果斯可以憑借其地域及交通優勢不斷吸引外資、吸收各國的資源拓寬農產品加工貿易渠道,打造國際化的農產品加工貿易。霍爾果斯可以實施科技制勝戰略,積極開展技術創新,通過研究中亞口味、開發新產品、規范操作流程等逐步實現產業化,建立出口中亞農產品的儲藏、運輸、包裝等方面的標準體系[6]。通過這個平臺,對于幫助霍爾果斯構建“國際品牌化”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具有深遠意義。
2.3 “品牌國際化”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扶持政策
霍爾果斯“國際品牌化”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的構建離不開國家扶持政策的大力支持。為此,應設立資金鼓勵政策,國家可以對那些有潛力的農產品加工貿易企業給予資金鼓勵,幫助它們樹立品牌形象,鼓勵其不斷做大做強,以此構建我國及國際市場所需的農產品加工貿易模式。在解決了一定的資金問題后,政府應幫助這些農品加工貿易企業提升技術水平。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政府可主動為品牌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地州級科技局、農業局、農林大學等大專院校搭建合作橋梁,同時建立農技服務中心、農業加工貿易合作組織、農業科技創新信息網絡,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加快霍爾果斯農產品貿易模式的構建。
[1]隆國強.對加工貿易的評價[J].經濟研究參考,2003(11): 15-27.
[2]張燕.農產品國際貿易與中國農業發展[D].浙江寧波大學,2008.
[3]閆莎莎,黎志勇,陳杰.新疆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設的經濟效應分析[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08):33-35.
[4]張煥琳,龔新蜀.新疆加工貿易與產業結構關系的實證研究[J].新疆財經,2011(03):13-19.
[5]黎志勇,周攀攀.新疆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1,(02).
[6]閆莎莎,郭文慧.新疆農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建設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商界(上半月),2010,(12).
F752.8
A
10.14025/j.cnki.jlny.2016.23.006
張皖瑩,長春科技學院,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
王一斌,長春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俄羅斯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