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路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徐匯 200235)
宋代筆記詞語選釋
陳路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徐匯 200235)
宋代筆記取材廣泛,內容豐富,是研究宋代語言的重要資料。文章選取《漢語大詞典》未收的詞條“豢安”“燁奕”“冢穴”“友狎”“蕩游”“敘謝”“劾牘”“嘿自”“蕩柝”“曲避”“譏薄”“悖罵”“兢惕”“色繳”等進行考釋,以有助于宋代筆記的詞匯研究和相關辭書的編纂修訂。
《漢語大詞典》;未收詞條;宋代筆記
宋代筆記卷帙浩繁,內容龐雜,語料豐富,對漢語史研究具有非常高的學術價值?!半s考筆記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訓詁材料,可以說是漢語訓詁資料的寶庫?!盵1]學者們對其進行大量的詞匯語言研究,涉及到宋代筆記中的名物詞、方俗詞、口語詞、外來詞等。本文擬在前賢研究基礎之上,參考《漢語大詞典》[2](以下簡稱為《大詞典》),對筆者在閱讀宋代筆記時發現的一些未收詞條進行考釋,希望能夠促進宋代筆記詞匯研究和辭書的編纂修訂。
【豢安】
恥于自售,放意詩酒,語皆絕豪崄驚人,而邊帥豢安,皆莫之知。(《桯史》[3]卷一,第6頁)
邊城保鄣,以廟堂使闕,而不免于屢遷,戎閫事機,以主帥豢安,而常淹于難達。(《桯史》卷七,第77頁)
“豢安”指貪圖安樂。在《桯史》中發現兩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豢”的本義是設圍欄喂養豬。如《說文·豕部》:“豢,以榖圈養豕也?!薄队衿共俊罚骸盎?,養豕。”在《禮記·樂記》中的“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詞義已擴大泛指喂養、飼養。如《正字通》:“凡畜養禽獸,皆曰豢。”因為動物被人所喂養,久而久之就失去野性,貪圖于人的供養,所以引申有貪圖的意思。如宋代蘇軾《教戰守》:“豢于游戲酒食之間?!薄鞍病庇邪捕ㄖx?!稜栄拧め屧b》:“安,定也?!币驗榘捕ò卜€,人就可以生活安逸,心情安樂,引申為安逸、安樂?!盎堪病敝肛潏D安樂。
“豢安”在文獻中多見,如宋代李昂英《論帝屬貴臣不趨早朝奏劄》:“至于無他故而屢不至焉,是則豢安成惰,可不略加警策乎?”元代蕭鎰《四書待問·大學》:“蓋學者每至于安,即豢安,而不知慮耳?!鼻宕x旻《寧都州判官彭從事平寇記》:“州無鎮守軍官,設捕盜之卒不滿百,時平豢安,武備無一有。 ”
在現代漢語中,“豢安”已經消失不用,取而代之是同結構的短語“貪圖安樂”,其原因在于古今語言的綜合演變?!皾h語詞匯從古到今有一種從‘綜合’到‘分析’的趨勢”[4],古漢語中詞匯以單音節詞為主,但到現代漢語中通常是以雙音詞表達相同的意義,因此,在現代漢語中“豢安”已不見使用。
【燁奕】
二十有七年,清蹕躬朝,歲時燁奕,重華繼御。(《桯史》卷二,第13頁)
“燁奕”指明亮、燦爛?!稐H史》中發現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燁”的本義指火盛,由火光的明亮泛化引申為一切事物的光輝燦爛。如《詩·小雅·十日之交》中的“燁燁震電”?!稗取庇泄饷髦x,如何晏《景福殿賦》:“故其華表則鎬鎬鑠鑠,赫奕章灼,若日明之麗天也?!薄盁钷取蓖x連言,指明亮、燦爛。
“燁奕”在文獻中偶見,如宋代陸九淵《荊國王文公祠堂記》:“公之志也不蘄人之知,而聲光燁奕一時,巨公名賢,為之左次,公之得此,豈偶然哉?”明代袁宗道 《金人捧劍篇》:“寒光燁奕動流星,紫氣縱橫爍飛電?!?/p>
【冢穴】
然余嘗親歷其地,丘乃一平疇,在大畈中支阜之下,猶十余里,所止處初無冢穴,莫知其所以用。(《桯史》卷二,第18頁)
“冢穴”指墳墓。《桯史》中發現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北玖x指高而大的墳墓。如《說文·勹部》:“冢,高墳也?!薄吨芏Y·春官·冢人》:“冢人,下大夫二人,中士四人?!编嵭ⅲ骸摆?,封土為丘壟,象冢而為之。”“穴”本指土窟窿,即地洞。如《說文·穴部》:“穴,土室也?!币驗楣撞脑谕林新裨幔曛改寡?,埋棺材的坑。如《詩·王風·大車》:“榖則異室,死則同穴?!薄摆Qā笔峭x連文,指墳墓。
“冢穴”初見于唐代,后代使用率很高。唐代牛僧孺《玄怪錄·郭代公》:“公乃令數百人,執弓矢刀槍鍬之屬,環而自隨,尋血而行,才二十里,血入大冢穴中?!彼未檫~《夷堅志》支丁卷一:“堅不從,竟命徒削平,果得冢穴。”明代王士性《廣志繹·江北四省》:“遇敗冢穴,其隧道門洞而居,亦稱窯道,傍穴土而居,亦稱窯?!鼻宕o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術數類存目二》:“立冢安墳,擇地斬草,冢穴高深,喪庭門陌,碑碣旒旐,無不備矣云云。”
【友狎】
呆道僧者,實本郡人,為兵家子,少有所遇,何舊與之友狎。(《桯史》卷三,第35頁)
“友狎”指友好親近。《桯史》中見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友”有友好、親近之義?!搬颉钡谋玖x指馴犬。如《說文·犬部》:“狎,犬可習也?!痹~義泛化引申指馴養一切動物,如《韓非子》:“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人類馴養動物,使動物與人的關系親近,由此引申為親昵、親近的意思。如《韓非子·南面》:“狎習于亂而容于治,故鄭人不能歸?!薄坝厌颉边B言,指友好親近。
“友狎”文獻中多見,如《梁書·張率傳》:“建武三年,舉秀才,除太子舍人,與同郡陸倕幼相友狎。”明代何良俊《語林》卷十六:“張士簡與同郡陸佐公幼相友狎,同載詣左衛將軍沈休文?!泵鞔醯t《右世運》:“空山閑乎無人兮,所友狎乎麋鹿。”
【蕩游】
好蕩游市井間,見人必求錢,止于三,隨即與之貧者。(《桯史》卷三,第35頁)
“蕩游”即遊蕩,指放蕩游樂?!稐H史》中見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蕩”有放蕩不羈義,如《書·畢命》:“世祿之家,鮮克由禮,以蕩陵德,實悖天道?!薄坝巍敝赣螛贰⒂问??!笆庍[”指放蕩游樂。
該詞文獻中多見,如宋代李昉《太平廣記》卷一四四《盧獻卿》:“連年不中第,蕩游衡湘,到郴而病?!泵鞔瓥|偉《芙蓉鏡寓言·假譎》:“魏太祖少好飛鷹走狗,蕩游無度?!鼻逦涸础逗鴪D志·日本島國錄》:“或云巾纻履,蕩游于都市。”
“蕩游”有同素異序詞“游蕩”,意義相同。但在現代漢語中,常用的是“游蕩”,而“蕩游”已經不用了。主要原因在于“蕩游”的語頻低,語用基礎較為薄弱,在語義競爭中一直處于劣勢,通過漢語詞匯內部的自我調整[5],導致并不常用的“蕩游”逐漸消亡。
【敘謝】
敘謝之意,匆草莫殫。(《桯史》卷七,第78頁)
“敘謝”指表達感謝、道謝。《桯史》見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敘”有敘述、述說之義。如《國語·晉語》:“紀言以敘之,述意以導之。”韋昭注:“敘,述也?!薄爸x”即感謝?!皵⒅x”指表達感謝、道謝。
“敘謝”亦見于其他文獻,如宋代曾鞏《謝杜相公啟》:“然義未足以論酬,而言又不得以敘謝?!薄端问贰钚艂鳌罚骸靶抛匝栽庥鰞沙?,恩寵隆厚,敘謝感慨,涕泗橫集。”金代佚名《大金吊伐錄》卷二:“更承減金萬鋌,茲為厚惠,益稔眷存。姑此敘謝,言不究悉?!鼻宕钣刑摹督鹗芳o事本末》卷十四《高麗賓服》:“冬十二月丁卯,丁光敘謝賜生日?!?/p>
在現代漢語中,“敘謝”已經被“道謝”所取代,主要原因在于前者的文言色彩過于濃厚,語用基礎也弱于后者,因此前者逐漸趨于滅亡,而后者一直沿用到現代漢語中。
【劾牘】
當國者問其繇,告以故,相與大笑,劾牘竟格不下。 (《桯史》卷八,第90頁)
“劾牘”指揭發罪行的文書?!稐H史》中見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劾”指揭發罪行的文狀,如《后漢書·范滂傳》:“滂睹時方艱,知意不行,因投劾去?!薄盃北局腹糯鷮懽钟玫哪景澹纭墩f文·片部》:“牘,書版也?!币驗楣氖钦降貢鴮懺诩垙埢蚰景迳系?,因此可以引申指公文、文書。 如唐朝劉禹錫 《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薄佰罓边B言,指揭發罪行的文書。
該詞文獻中偶見,如明代尹直《謇齋瑣綴錄》卷七:“汪力贊去之,乃留劾牘于中,傳旨賜歸,惟鄒恩典與鼎同?!泵鞔靽鴺E《涌幢小品·驟黜》:“告之僚,僚亦忻忻曰‘得實跡,得實跡。’遂載劾牘?!?/p>
【嘿自】
問左右,所見皆符,殊以為駭,嘿自念曰:“當貴,月中人其我也。”(《桯史》卷八,第90頁)
“嘿自”指默默地、暗地里?!稐H史》中見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嘿”古同“默”,指不作聲、不說話。如《晏子春秋·諫上十二》:“臣聞之,近臣嘿,遠臣瘖,眾口鑠金?!薄白浴敝缸约?。“嘿自”連言,指默默地、暗地里,通常是指在自己內心的想法。
該詞初見于東漢《太平經》卷九:“此皇天自然教令也,故人民嘿自隨之,理能常象此者,即得天意矣。”此后文獻中偶見,如唐代張讀《宣室志》:“既寤,嘿自異之,及再寐,又夢婦人且祈且謝,久而方去?!鼻宕芰凉ぁ稌啊肪砣骸凹让@,而問難、辨證之路永絕,凡有疑義,俱於經史中嘿自剖析,無有罔殆?!?/p>
【蕩柝】
迄今其故居華棟連甍,猶號巨室,一傳而子弟蕩柝,至不能家。(《桯史》卷九,第109頁)
“蕩柝”指動蕩分離。《桯史》中見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蕩”指搖動、動蕩,如《莊子·庚桑楚》:“此四六者不蕩,胸中則正。”“柝”有判、分開之義,如《淮南子·原道訓》:“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备哒T注:“柝,開也?!薄笆庤亍敝竸邮幏蛛x,主要用于指人經過戰爭或者變故在外漂泊無依,流離失所,不能安居。
該詞文獻中多見,如宋代劉克莊《王爚龍圖學士知平江府淮浙發運使》:“吳中積燎,境內薄收,民蕩柝離居未易,灌輸于三路?!泵鞔吖啊毒敢募o事》:“但念其流離蕩柝之中,不失為骨肉報憤之志?!鼻宕惥S崧《青堂詞序》:“余不幸,生數歲而孤,故居蕩柝,兄弟鮮所倚,伶伶俜俜,寄居旁郡縣姑家。 ”
《桯史》中“蕩柝”有同義詞“蕩析”,如:
余后北歸,見藤守王君(興翁)諸郎,言其富已不如曩日,池醫皆廢,云泉亦有舶獠,曰‘尸羅圍’,貲乙于蒲,近家亦蕩析。 (《桯史》卷十一,第127頁)
現代漢語中“蕩析”還在使用,“蕩柝”已不用了,主要原因在于“柝”的詞義變化,其“分離”義使用較少,語用基礎薄弱,在語義競爭中不如“蕩析”競爭力強,所以在現代漢語中逐漸被“蕩析”所取代。
【曲避】
且魏徵實總《隋史》,縱叔達曲避權威,徵肯聽之乎? (《邵氏聞見后錄》[6]卷四,第31頁)
“曲避”指委婉地回避、避開?!渡凼下勔姾箐洝分幸娨焕洞笤~典》未收該詞條。
“曲”有曲折、委婉之義,如《廣雅·釋詁》:“曲,折也。”《易·系辭》:“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薄氨堋敝副荛_、躲避?!扒堋敝肝竦鼗乇?、避開。
該詞初見于唐代,如唐代李嗣源《御名二字不連稱不得回避敕》:“時即臣有世南,官有民部,靡聞曲避,止禁連呼。”明代高濂《遵生八箋·歷代高隱姓氏》:“或曲避以守其道,或庇物以全其清?!鼻宕S宗羲《前鄉貢進士董天鑒墓志銘》:“嚴子陵不樂仕進,非曲避以全道也。”
【譏薄】
既托訓以自譽,又托訓以輕君,輕君則訕侮譏薄,欲棄名分。(《邵氏聞見后錄》卷二十三,第182頁)
訕侮譏薄,欲棄名分,可以略見于此矣。(同上文獻)
“譏薄”指譏誚鄙薄?!渡凼下勔姾箐洝分幸姸?,《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譏”有諷刺、譏諷之義,如《戰國策·齊策》:“謗譏于市朝。 ”“薄”指輕視、鄙薄。 《孟子·盡心上》:“于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譏薄”連言,指譏誚鄙薄。
“譏薄”在文獻中多見。如宋代田況《儒林公議》卷下:“淑怨堯佐素不薦引,雖納其潤格,文有譏薄之意?!薄缎绿茣だ顛鳌罚骸拔浜髸r,汜水獲瑞石,嶠為御史,上《皇符》一篇,為世譏薄?!泵鞔鷧菄鴤悺逗谰萍颉罚骸罢摰乐v業者,則又譏薄藝文以為無當于世?!鼻宕鷧菃獭洞鹑f季埜詩問》:“升庵誤以為賦,謂其譏薄武侯?!?/p>
【悖罵】
魏公時,朝城令杖一守把兵,方二下,兵輒悖罵不已,令以送府。(《邵氏聞見后錄》卷二十,第155頁)
“悖罵”指怒罵、狂罵。《邵氏聞見后錄》中見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庇性购拗x,如《荀子·不茍》:“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君。”王先謙集解引王引之曰:“悖,怨懟也?!薄般AR”指心懷怨恨地咒罵,即怒罵。
“悖罵”初見于《宋書·武三王傳》:“而親對散騎侍郎邢安泰、廣武將軍茅仲思,縱其悖罵,訕主謗朝?!贝撕?,文獻中多見,如宋代洪邁《夷堅志》支庚卷五《辰州監押》:“湖彌漫萬頃,四無他船,遂悖罵之。”明代馮夢龍《智囊·察智部·王罕》:“罕知潭州,州有婦病狂,數詣守訴事,出語無章,卻之則悖罵。 ”
【兢惕】
兢惕過甚,睢盱瞿鑠,忽墜水中,至于沒頂。(《夢溪筆談》[7]卷二十四,第171頁)
“兢惕”指因害怕而小心謹慎?!秹粝P談》中見一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兢”本義指小心謹慎的樣子,如《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薄疤琛北玖x指害怕,放心不下?!队衿ば牟俊罚骸疤?懼也?!薄兑捉洝で浴罚骸叭缦μ枞魠?。”鄭玄注:“懼也?!薄熬ぬ琛边B言,指因害怕而小心謹慎。
該詞文獻中多見,唐代柳宗元《為文武百官請復尊號表》:“進退兢惕,不知所措。”宋代鄭樵《通志略·元正冬至受朝賀》:“既于是日有事圜丘,更受朝賀,實深兢惕?!泵鞔鷱堅馈缎∩筋惛濉肪戆恕杜c夏桂洲閣老》:“故事常成于兢惕,而患或生于忽略?!?/p>
【色繳】
庫藏中物,物數足而名差互者,帳籍中謂之“色繳”。(《夢溪筆談》卷二十三,第121頁)
主判攘手曰:“某年七十二,尚能拳毆數人。此轅門也,方六十歲,豈得遽自引退?!本熑酥^之“色繳”。(同上文獻)
“色繳”指名不副實,不合事理?!秹粝P談》中見二例,《大詞典》未收該詞條。
“色”有種類之義,如唐代韓愈《國子監論新注學官牒》:“及進士五經諸色登科人,不以比擬。”“繳”有纏繞、糾纏不清之義,如《漢書·司馬相如傳》:“名家苛察繳繞?!鳖亷煿抛⒃唬骸蔼q纏繞也。”引申指事情或問題糾纏不清,唐代白居易《早梳頭詩》:“年事漸蹉跎,世緣方繳繞?!薄吧U”連言,指事物的數目和種類錯亂、糾纏不清,從上文中可以看出,事物的實際數目不及名義上的數目或者主判的話不合事理,都叫做“色繳”。因此,“色繳”指名不副實,不合事理。
“繳”與“叫”音近,有時又做“色叫”,如宋代王得臣《麈史》[8]卷中:“以君進士登科,所薦應合格矣。然某武人,素不閱書,若奉薦則色叫矣。世以為知言。蓋今人以事理不相當為‘色叫’?!?/p>
“色繳”和“色叫”是宋代俗語詞,只出現于這兩部文獻中,明代陳耀文《天中記·翰林院》中引用王得臣此語。
宋代筆記中詞匯非常豐富,能夠體現宋代詞匯的一些基本特點。對宋代筆記中的詞匯進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整理,不僅有助于《漢語大詞典》的修訂完善,同時,對近代漢語詞匯的發展演變研究乃至漢語詞匯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義。
注釋:
①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
② 《十三經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③ 中華書局版《二十四史》。
[1] 周大璞.訓詁學初稿[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 133.
[2]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
[3] 岳珂.桯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1.
[4] 蔣紹愚.古漢語詞匯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29.
[5] 閆從發.基于《漢語大詞典》語料庫的明代漢語詞匯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9:224.
[6] 邵博.邵氏聞見后錄[M].北京:中華書局,1983.
[7] 胡道靜.胡道靜文集·新校正夢溪筆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8] 王得臣.麈史[M].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37.
責任編輯:吳 強
Textual Research on theW ords in Song Dynasty Literatie’s Notes
CHEN Lu
(Humanity and Communications School,ShanghaiNormal University,Xuhui Shanghai200235,China)
The corpus of Song dynasty Literatie’s notes is abundant and important resource to study the language of Song dynasties.This paper tries tomake explanations of some words which not included by the Chinese Dictionary,hoping that itmay help the study of vocabulary in Song dynasty Literatie’s notes and the compilation of dictionaries.
Chinese Dictionary;uncollected words;Song Dynasty Literatie’s Notes
H131
A
1673-8004(2016)03-0068-05
2015-11-20
陳路(1991— ),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近代漢語詞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