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年初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松原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成立組織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不斷強化工作措施,層層落實脫貧攻堅任務,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派出駐貧困村的工作隊和第一書記與當地干部一起開展調研活動,摸清貧困底數,為脫貧攻堅工作奠定基礎。據統計,松原市建檔立卡貧困村165個,占行政村總數的14.7%。其中扶余市40個村,前郭縣28個村,長嶺縣72個村,乾安縣25個村。截至目前,松原市共有貧困戶49792戶,貧困人口94449人,占松原市總人口的3.3%。其中扶余市12589戶20512人,前郭縣6400戶11500人,長嶺縣26389戶55317人,乾安縣4414戶7120人。從致貧原因上看,松原市貧困戶中,因病致貧29493戶59515人,占63%;因殘致貧4504戶8200人,占8.68%;因學致貧849戶2136人,占 2.26%;因災致貧 1632戶 3822人,占4.05%;其他原因致貧13314戶20776人,占22%。松原市現有危房貧困戶19090戶,其中C級2686戶、D級16224戶,2016年已改造完成300戶,還有18790戶。松原市貧困村需要修建的農村道路1274公里,其中村主干道592公里,巷路682公里。
按照“規劃到村、幫扶到戶、責任到人”的工作思路,圍繞松原市9.4萬貧困人口,松原市積極組織編制了《三年脫貧攻堅規劃》和《脫貧工作531工程路徑規劃》,出臺了《松原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工作方案》和《松原市2016年脫貧工作方案》。為了抓好 2016年松原市建檔立卡的 165個貧困村和32781人的脫貧工作,針對扶貧工作開展情況,把市、縣、鄉縱向五條線扶貧開發工作納入五個系統實施管理,稱為“五縱系統”,即領導指揮系統、數據信息系統、脫貧幫扶系統、扶貧宣傳系統和考核評價系統;把市、縣兩級橫向三條線扶貧幫困工作納入三項機制進行管理,稱為“三橫機制”,即重點幫扶機制、工作督察機制和機構服務機制;把市里設置的扶貧專項基金作為一個“點”輻射各縣(市、區),稱為“一點輻射”,統稱為“松原市扶貧攻堅531工程路徑規劃”(以下簡稱“531工程”)。市里建立一套軟件管理系統,把“531工程”全部納入系統,實施動態管理。把產業脫貧、生態脫貧、教育脫貧、搭幫互助脫貧、保障兜底脫貧等項目類別、帶戶(貧困戶、貧困人口)等所有扶貧信息分類錄入整套管理系統,并對各個系統的任務進行明確,做到任務到崗,責任到人。
一是各級主要領導重視,高位操作落實到位。
全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后,松原市委專門召開了常委會議,研究部署松原市貫徹落實工作。各級主要領導和各級干部高度重視,將脫貧工作作為政治責任完成好。市、縣、鄉各級主要領導親自設計研究整個脫貧規劃的制訂、目標的設定、任務的部署、具體辦法和措施的實施等。2015年12月,松原市委召開了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全面貫徹落實省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對扶貧開發工作作了安排部署。2016年4月,松原市委又召開了脫貧攻堅工作專題會議,聽取階段性脫貧工作進展情況匯報,研究加快推進下一步松原市脫貧攻堅工作。2016年6月,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門討論通過了《松原市脫貧工作實施方案》和《松原市脫貧工作考核辦法》,并以文件形式下發。松原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深入貧困村調研指導。
二是部門單位主動支持,扶貧包保落實到位。松原市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后落實了29名市級領導和83個市直部門包保貧困村任務。市、縣總計413個部門單位和參與幫扶的34029名黨員干部,實現了對松原市49792個貧困戶94449人幫扶全覆蓋。各包保單位確定了專門人員承擔扶貧開發工作職責,確保扶貧開發工作落實到位。部門領導和工作人員主動幫助幫扶點研究脫貧規劃,制定工作措施,確定每個時間結點的工作目標,在政策、資金、物資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據統計,省直部門協調幫扶的11個貧困村項目65個,計劃總投入資金45181萬元。如省委組織部包保的長嶺縣大興鎮順山村,目前已落實項目15個,計劃總投資19292萬元;大興鎮大興村,目前已落實項目18個,計劃總投資5058.7萬元。省人大包保的長嶺縣三團鄉六十八村已落實項目13個,計劃總投資19475.5萬元。松原市直屬的部門單位,如松原市委辦、組織部、民政、人社、司法、發改、農委、國稅、衛計委等部門都做了大量工作,為脫貧工作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三是脫貧攻堅政策著實,具體責任落實到位。在資金政策上,堅持多渠道運行。第一,財政直接投入資金。市里設置2000萬元扶貧專項基金,作為輻射“點”輻射四個縣(市)。以獎勵的方式支持鼓勵縣(市)開展扶貧開發工作。各縣(市)拿出500萬元,專項用于扶貧工作。第二,積極同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社或小額貸款等各級金融部門聯系,利用扶貧貼息資金擴大扶貧貸款規模,支持貧困地區農民發展種養業,支持龍頭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盈利能力,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吸納更多貧困人口就業,進一步拓寬貧困地區農民增收的渠道和脫貧致富的門路。第三,整合各類資金,積極協調社會力量開展聯鄉包村、聯村包戶扶貧工作,動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對口幫助貧困鄉村,在資金、物資、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給予扶持。截至7月末,市縣兩級直接投入和部門幫扶項目307個,其中基礎設施類項目186個、產業類項目121個;計劃總投資41816萬元,現已投入資金25608萬元,其中各縣(市)已投入資金24288萬元,市直部門已投入幫扶資金1320萬元。在產業項目上,各縣(市)立足本地實際突出特色扶貧。長嶺縣突出發展產業項目,以產業帶動貧困戶。全縣共落實產業扶貧項目14個,總投資3690萬元。其中種植項目7個,養殖項目7個,可帶動11003戶貧困戶脫貧,戶均可增收2000元左右。大興鎮寶興村西蘭花綠色產業園區積極探索發揮專業合作社優勢,按照每公頃8000元左右價格從農戶手中流轉土地530公頃進行西蘭花種植,并與農民簽訂訂單,合作社負責供應西蘭花種苗、專業農藥等,合作社負責回收產品,預計農戶每公頃純收入2萬元以上。八十八鄉十九號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形式,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則,加大了產業扶貧開發力度。闖鑫種植農民合作社利用流轉耕地20公頃種植紫皮圓蔥,并與北大荒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2400噸圓蔥訂單,預計可實現純收入140萬元,合作社成員投入占40%股份,村集體投入占60%股份,既增加了集體經濟收入,又帶動了入社農民增收。扶余市實施了養鵝扶貧項目,采取“貧困戶+公司”模式,為761戶貧困戶發放鵝雛10.63萬只,財政補助資金63.78萬元。前郭縣突出抓產業項目,包括光伏發電、農田水利設施、發展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特色種植業和“家庭牧場”等項目,全部精準到人到戶,使貧困人口持續受益,受益貧困人口1647人。乾安縣突出特色,發展葡萄大棚、瓜菜大棚、畜禽養殖等產業項目60個。余字鄉歲字村自籌資金35萬元,新建114棟瓜菜大棚,可帶動18戶貧困戶增收。嚴字鄉行字村自籌資金32萬元,建設日光棚120棟,帶動全村48戶貧困戶增收。此外,還有一些圍繞生豬養殖、肉羊養殖、棚膜瓜菜、大棚葡萄、光伏發電等產業開展扶貧工作。截至7月末,松原市共發展產業扶貧項目121個,總投資1.1億元。在組織引領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帶動作用。動員基層黨員干部、黨員企業家、有致富經驗的經濟組織帶頭人帶動貧困戶脫貧。組織各級群團組織和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支持扶貧工作,開展了“踐行兩學一做、助力精準扶貧”捐助貧困學生圓夢大學活動,為105名貧困學子發放助學款50萬元。
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好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按照“五個一批”“六個精準”要求,緊緊盯住松原市脫貧目標,提高扶貧措施的精準度和靶向性,確保超額完成省定3.3萬貧困人口脫貧任務,爭取今年實現20987戶、42669人脫貧,其中長嶺縣13236戶、30000人,扶余市4878戶、7500人,前郭縣1928戶、3600人,乾安縣945戶、1569人。接下來,在落實好以往各項有效舉措的基礎上,突出抓好六項工作:
抓好大數據平臺建設。積極推進浪潮集團松原云計算中心建設,加快搭建好松原市扶貧開發大數據平臺,建立大數據精準扶貧決策指揮系統。目前,這項工作正在扎實推進中,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數據信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貧困人口找出來、把致貧原因摸清楚、把幫扶措施落到位、把扶貧資金管明白,真正實現對貧困人口的精細化管理、對扶貧資源的精確化配置、對貧困農戶的精準化扶持。致貧原因到底是什么,脫貧的需求是什么,扶貧資金用到哪了,脫貧攻堅效果如何,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掛圖作戰、按圖銷號,及時調整政策方向,謀劃好要干的事情。
抓好產業扶貧工作。調動好政府、企業、農戶的積極性,增強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推動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走上自主脫貧致富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突出發展兩個產業,一個是養殖業,與華西希望集團合作,初步選了6個貧困村,由政府、企業、個人三方出資建豬舍,華西希望集團給養殖戶提供種豬、仔豬、飼料和技術,保證每頭豬掙200~300元錢,向貧困戶重點傾斜。另一個產業就是光伏發電,將根據國家有關政策給予支持,只要是適合各縣(市)的好項目,只要對脫貧工作有利,就要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這方面的資金缺口,將申請農行、農發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幫助貸款解決。
抓好項目政策調整。政府實施的一些大項目要向貧困村、貧困戶、貧困人口傾斜。在秸稈收儲上抓好試點,讓老百姓真正受益,然后全面推開。在糧食收購和價格補貼上要優先考慮貧困戶,在糧食收儲資金上要讓利貧困戶,帶動他們致富。加大就業培訓力度,千方百計拓寬貧困人口就業渠道,深入實施就業、創業援助工程,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就業脫貧。圍繞河湖連通、松原灌區等重大水利工程,做好旱田改水田的文章,加快貧困地區農作物結構調整,實現增產增收。
抓好農村環境建設。加大投入,盡快改變貧困地區生產生活環境。一是危房建設。對松原市18790個危房戶,爭取政策每戶解決2.5萬元,余下部分缺口資金擬申請金融部門的中長期貸款,確保三年內徹底解決貧困戶危房問題。二是對重點村進行道路改造,徹底改善貧困村面貌和生產生活條件。1274公里村路改造,分三年完成。三是對農村環境進行綜合整治,縣鄉村和相關部門共同抓好環境治理,盡快改變貧困村面貌。
政府搞好最后兜底。對因病、因殘喪失勞動能力致貧的貧困人口,要對搞好兜底全面負責。一方面向上爭取政策資金;另一方面積極籌措,廣泛爭取社會力量幫助脫貧??傮w目標是采取各項有效措施,確保2018年實現3.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搞好幫扶典型宣傳。下一步,準備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宣傳松原市脫貧攻堅取得的成就,及時準確報道各地各部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對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工作落實不到位的地方和部門的輿論監督,營造全社會關心扶貧、支持扶貧、參與扶貧的良好氛圍,推動松原市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