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健全體系管全程
作為農業產業化的發源地,山東糧食總產連續4年穩定在900億斤以上;肉蛋奶、水產品、蔬菜等總產量居全國首位;農產品出口量占全國的1/4。
成績面前,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認識清醒:“以前向規模和產量要效益,現在向品牌和質量要效益。新時期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跨越發展,山東是以品牌化為核心驅動力。全方位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是其中的基礎和關鍵。”
山東省農業廳廳長王金寶介紹,山東以推動“一市六縣”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為抓手,全面帶動提升全省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各創建市縣通過健全政策法規、監管、檢測和執法四大體系,實現了“有法可依、執法有據”;明確了管理主體和生產主體的責任,探索建立可追溯體系,實現了“有人落實、有人負責”;依靠“產前抓投入、產中抓標準、產后抓檢測”,實現了“環環相扣、全程可控”。
從商河縣農業局了解到,該縣這幾年先后印發了《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實施意見》《投入品監管制度實施方案》《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以及對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收儲企業和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加工企業實施以農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為基礎的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誠信管理監管制度等。
“以前抓農產品質量安全,因為相關法規少、管理手段單一、基層情況復雜等原因,經常感覺無章可循、無處下手。這幾年,法規健全了,人員補強了,監管、檢測和執法等手段都有了,管理效果也出來了。”商河縣農業局局長李東武說。
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林國華介紹,為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山東全力推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實現了“有法可依、監管有力、檢測到位、執法有據”。在省級層面,先后出臺了《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農獸藥經營管理規定》等法規;在“一市六縣”率先推進,著力健全了政策法規、監管、檢測和執法四大體系。
山東各創建市縣基本健全了產地環境管理、農業投入品監管、生產過程管控、收購儲運過程監管、包裝標識管理等規章制度,探索建立了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誠信管理等監管制度。
創建市縣的鄉村兩級監管力量大大加強,實現村級監管員隊伍全覆蓋,初步建立了“縣有農產品質量監管平臺,鄉鎮有監管辦公室,村有監管員”的三級監管體系。檢測能力大大加強,建立起縣有檢測中心、鄉鎮設有檢測室、農業園區有速測室的三級檢測體系。同時,各創建市縣全部建立起覆蓋縣鄉的農業綜合執法機構,農業法治水平進一步提升。
在“中國設施蔬菜之鄉”壽光市,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惠玲介紹,該市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列入對相關部門和各鎮(街區)年度績效考核內容,權重達到10%。
廣饒縣則全面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主體責任承諾制度,與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水產養殖企業、畜禽屠宰企業等生產經營單位簽訂責任書、承諾書1000多份,責任告知率100%。
沂南縣為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有人負責”,著力建立了追溯體系。依托縣級追溯平臺和二維碼技術,實現了農產品“生產有記錄、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責任可追究、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對新型經營主體,通過“基地+超市”“合作社+市場”“基地+企業+市場”等模式,實現有效追溯;對分散散戶,發揮村委會作用,探索出了“主體監管、農戶承諾、網點服務、產地準出”的村級監管模式。到目前,該縣已建立鄉鎮、行政村、生產基地、農業投入品店、市場等追溯點890個。
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有人落實”是關鍵,“有人負責”是底線。對此,山東指導各創建縣,明確了管理主體責任和生產主體責任,并制定了系統性的推進舉措。
為落實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山東所有創建市縣均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且權重都在5%以上。農業、畜牧、漁業等部門建立了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監管名錄和“黑名單”制度,依法公開生產經營主體違法信息。
眾多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畜禽養殖屠宰企業等生產經營主體,均對銷售的農產品全部開展了自檢或委托檢驗,農產品收購儲運企業和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則建立了進貨查驗、抽查檢測制度。
山東省農業廳質量安全監管處處長李學太介紹,山東各創建市縣通過“產前抓投入、產中抓標準、產后抓檢測”等有效抓手,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落實到了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實現了“環環相扣、全程可控”。
山東各創建市縣產前重點抓源頭治理,落實了農藥經營告知和高毒農藥定點經營“兩項制度”,落實了農業投入品購買索證索票、經營臺賬制度。產中重點抓標準化生產,強化生產指導和服務,推行了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科學用藥、配方施肥、健康養殖等技術。近年來,山東圍繞實現“有標可依”,制修訂農業地方標準150多項,全省各類農業地方標準、生產技術規范已達2300多項,占山東地方標準的57%,主要“菜籃子”產品基本實現全覆蓋。畜牧業規模化標準化飼養比重達60%以上,蔬菜、果品標準化率達70%以上。產后重點抓檢測執法,實行檢打聯動,實現了監測常態化。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山東第一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的“三品一標”產品數量達到2010個,平均每縣201個,是全省平均數的3.5倍;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合格率達到99.8%,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約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