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構圖”描繪京郊大美畫卷——北京“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北京“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這是一幅令京郊農民心動和向往的圖景:到“十三五”末,實現高水平的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農村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一幅美好圖景的誕生首先起筆于精準的全景構圖。堅持什么樣的指導思想、依據何種原則、實現哪些主要目標,組合成了北京“十三五”時期城鄉一體化這幅畫卷的全景構圖。
指導思想好比一幅畫的風格、流派,表達畫的整體意境。北京“十三五”城鄉一體化規劃的指導思想,可以簡述為“兩個貫徹”“三個堅持”和“六個更大突破”。具體來說,“兩個貫徹”,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三個堅持”,即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堅持五大新發展理念,堅持服務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六個更大突破”,即努力在統籌城鄉關系上、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上、破解城鄉二元結構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均衡配置上、生態文明建設和共享綠色福利上以及實現農業現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
基本原則如同作畫用的筆墨、顏料,為整幅畫定格色彩。北京“十三五”城鄉一體化規劃的基本原則主要包含五個方面。概述而言,一是以人為本,增進福祉。把促進城鄉居民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規劃編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全市居民均衡分享更多的發展成果;二是明確定位、發揮功能。這也是當前北京市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規劃指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城市功能疏解中,需加快京郊生態環境建設和產業結構升級,著力提高郊區承載能力;三是統籌推進、協調發展。通過強化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創新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方式,以及發揮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城鄉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步伐;四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科學定位郊區新城、小城鎮、鄉村和山區的功能,因地制宜推進一體化工作,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五是改革引領、創新驅動。在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領域引入新的建設經營管理模式,堅持市場對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和創造精神,同時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活力。
主要目標恰似一幅畫的主體、內容,直接呈現畫的主題。“十三五”時期,北京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到“十三五”末,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新型城鄉關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城鄉居民基本權益保障更加有力,城鄉公共服務更加均等,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更加均衡,城鄉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城鄉產業發展更加協調,實現高水平的城鄉發展一體化和農業現代化,農村地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規劃把主要目標分解成了8個具體的目標,使北京“十三五”城鄉一體化的規劃藍圖更加豐富,畫面主題感更強。這8個方面主要有:
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取得新成效。郊區在城市功能疏解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建成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鎮,建設1500個美麗鄉村,進一步推進農轉非工作,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
提前實現農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爭到2020年,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3萬元,低收入農戶人均年收入達到1.5萬元。
全面建成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用新水減少2億立方米左右。農業的生態功能更加凸顯。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科技貢獻率國內領先,農產品“三品一標”覆蓋率提升到60%以上。全面建成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實現高水平的農業現代化。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持續推進。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就業失業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福利養老金水平穩步提高,盡快實現新農合市級統籌和即時結算,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
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實施農村“六網”改造提升工程。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實現全覆蓋。郊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率達到100%。實現平原地區無煤化。行政村公共交通實現全覆蓋。農村地區4G無線網絡基本實現全覆蓋。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從2015年的41.6%提高到44%,林木綠化率達到60%,平原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山區主要水土流失區域實現全面治理。化肥、農藥利用率分別提高到40%和45%,都市型現代農業生態服務價值年均增長3%。
農村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試點取得明顯進展。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集體資產經營效益明顯提高。農村居民的財產權、發展權得到更好保障。金融支持農業、農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
鄉村治理水平明顯提高。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增強。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不斷改善,精細化服務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農民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繼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