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蒜栽培技術
永勝縣種植大蒜歷史悠久,仁里、期納、濤源、程海主要種植外引種(成都二水早)為主,以產蒜頭(獨蒜)銷往外省。三川的清泉、興文、清河主要種植本地種為主,以生產蒜薹、蒜頭銷往周邊省市。永勝縣境內均在秋季進行露地栽植,由于經濟效益好,已形成規模化生產。
應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砂壤土地塊栽植。因砂壤土疏松,適宜根系發育,返青早,抽薹早,起蒜容易,蒜頭大且辛辣味濃。
大蒜栽培忌連作,忌與蔬菜類作物連茬,否則會引起根系發育不良,易爛根,植株生長弱,或者幼苗出苗后逐漸干枯,易產生病害。
栽培大蒜的地塊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耕翻曬壟,在播種前要整地作畦,基肥在耕地之前施入。每畝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4 000~6 000 kg、磷肥50 kg、鉀肥25 kg。耕地后作畦,一般按2m開廂、溝寬30 cm、溝深20~30 cm、畦寬1.7 m。
4.1 種子選擇。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蒜種,如青蒜栽培、蒜薹栽培、蒜頭栽培等。選種時應選擇飽滿、健壯、無病蟲、無霉爛、能保持品種特征特性的種子作種瓣。
4.2 剝瓣分級。先將種蒜晾曬2~3 d,再剝下蒜瓣,去除莖盤,進行分級。
4.3 打破休眠,促進提早發芽。為了打破休眠,使其提早發芽,做到苗齊,采取的辦法有幾種:選擇專業機構進行低溫處理過的種子;采用低溫催芽法,將選好經過晾曬的蒜瓣用清水浸泡12 h,撈出瀝干水分,放入冷庫、冷柜、冰箱或者用繩子吊在井里(不觸到水),經0℃~5℃低溫處理20~28 d。在冷貯過程中要經常翻動蒜種或淋水,使其溫度濕度均勻出苗整齊一致。播種前,將選好經過晾曬的種瓣用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浸種6 h,然后直接播種。
永勝縣大蒜的播種期南片偏早、北片偏遲,一般在9月上旬到10月上旬播種適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長。如果播種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分,越冬能力則被降低,還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長,第二年形成復瓣蒜,降低大蒜品質。播種過晚,則幼苗過小,組織柔嫩,根系弱,積累養分較少,抗寒能力較低,越冬期間死亡多。所以,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
密植是增產的基礎,應按品種的特點做到合理密植,使每畝有足夠的植株。早熟品種一般植株矮小、葉片少、生長期短,密度要大一點,一般行距為14~17 cm、株距為7~8 cm。中晚熟品種生育期長,植株高大,葉片也多,密度要小些,一般行距16~18 cm、株距10 cm。
大蒜不能栽的過深,過深則出苗遲,假莖過長,根系吸收水肥多,生長過旺,蒜頭形成受到土壤擠壓難于膨大;但栽種也不宜過淺,過淺出苗時易“跳瓣”,幼苗期根際容易缺水,根系發育差,越冬時易受凍死亡。一般適宜的深度為3~4 cm。大蒜的播種方法有兩種:一是插種,即將種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蓋實;二是開溝播種,即用鋤頭開一淺溝,將種瓣播入土中,開下一條溝時將開出的土覆蓋在前一行種瓣上。
8.1 追肥。在施足底肥的基礎上視苗情和土地肥力,及時追施肥料,促進生長,以免出現脫肥情況。
8.1.1 提苗肥。大蒜出苗后施一次清淡人糞尿提苗。
8.1.2 盛長肥。播種60~80 d后畝施尿素10 kg、硫酸鉀肥5 kg。做到早熟品種早施,中晚熟品種遲施,促進幼苗長勢旺,莖葉粗壯。
8.1.3 重施薹肥。孕薹肥提早到爛母前5~7 d追施,種蒜爛母后花芽和鱗芽陸續分化進入花莖伸長期。此期間舊根衰老,新根大量發出,同時莖葉和蒜薹也迅速伸長,蒜頭也開始膨大,因而養分需求多,應重施薹肥。每畝施尿素15~20 kg、鉀肥15 ~20 kg。結合噴施2~3次微量元素肥料如鉀寶,硼肥,抽薹劑920等。
8.1.4 蒜頭膨大肥。蒜頭膨大期是奪取蒜頭優質、高產、高效益的關鍵時期,拔薹后大蒜體內營養迅速傳輸到蒜頭,滿足其膨大生長需要。而采薹后葉片和根系維持2周后,相繼枯死,所以必須巧施蒜頭膨大肥,蒜頭膨大肥應于蒜薹采收前進行,使蒜薹采收后有豐富的養分進入蒜頭,促進蒜頭膨大。如果追肥在采收蒜薹后進行,容易導致貪青減產,形成馬尾蒜。膨大肥每畝追施尿素5kg、鉀肥5kg。
8.2 水分管理。大蒜既怕旱又不耐漬,整地作畦時要挖好田內“三溝”,即橫溝、縱溝和圍溝,做到溝溝相通,排灌自如。根據作物的長勢適時灌水,滿足其生長需要。一般播種一周即齊苗,追施齊苗肥后若田土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長。幼苗期根據墑情及苗棵的長勢灌水1次,灌水后要中耕松土。越冬后氣溫回升,幼苗進入旺盛生長期,應及時灌水。爛母后大蒜開始獨立生長,葉片全部長出,營養生長旺盛,蒜薹迅速長成,應大水大肥催苗、催薹、催頭。應勤澆水,結合追肥,經常保持土壤濕潤,不能缺水,直到采薹前3~5 d再停止澆水。
8.3 中耕除草。蒜苗雜草種類比較多,而且分期出苗,很難用除草劑一次除凈,必須分期噴藥防除。播后苗前,可選用50%撲草凈或綠麥隆除治雜草。大蒜二葉后根據雜草種類使用精喹禾靈、乙氧氟草醚、蒜草凈等任一種農藥除草。蒜田除草農藥用量和濃度應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防止產生藥害。
9.1 及時采薹。蒜薹抽出葉鞘,并開始甩蔓時是收獲蒜薹的適宜時期。采薹宜在晴天中午或下午進行。因為這時植株有點萎蔫發軟,韌性增加、脆性減小,蒜薹易拔出,不易折斷。采薹方法有拔薹法和劃薹法,以采薹為主的用劃薹法,方法是用針劃開假莖,此法蒜薹產量高、品質優。缺點是假莖劃開后,植株易枯死,蒜頭產量低,且易散瓣。以收蒜頭為主的采用拔薹法,方法是左手于倒數3~4葉處捏住假莖,右手抽出蒜薹。該法蒜薹產量低,但假莖受損程度輕,植株仍保持直立狀態,利于蒜頭膨大生長。
9.2 適時收蒜頭。當大蒜植株的基部葉片大都干枯、假莖松軟即可采收蒜頭,一般在收蒜薹后20 d左右。為便于起蒜,收獲前1~2 d輕澆1次水,收獲時軟地直接用手拔起,硬地用鏟挖,晾曬2~3 d,扎把掛在屋檐下,晾曬至莖葉干燥后即可儲藏。
674200云南省永勝縣農業局園藝站 楊翠香
674200云南省永勝縣農業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李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