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孕母豬便秘的原因與防治措施
懷孕母豬便秘其臨床特征為排便困難,次數減少,糞便干結,運動量小,母豬精神和食欲不振,或產前產后不食,體質虛弱,分娩無力,難產或產程延長等。
1.1 懷孕母豬缺乏運動量。由于大多數采用限位欄飼養母豬,導致母豬長期運動量少。飼料消化吸收機能減弱,母豬腸道機能降低,蠕動減緩,腸內容物停滯的時間過長,引發便秘。
1.2 懷孕母豬飲水不足。由于豬場大多數采用水嘴飲水器,忽視對水壓控制,水壓低,不能達到每分鐘1.5~2.5 kg,水量流速慢,造成母豬飲水不足,從而導致糞便過于干燥,出現便秘癥狀。
1.3 懷孕母豬自身生理出現變化的原因。母豬到了妊娠后期,胎兒體重的增加,會加大對直腸壁的壓力,腸蠕動減少,力量減弱。糞便在直腸內停留時間過長,水分被過度吸收,造成母豬便秘,尤其是產仔數量多和仔豬出生重量大的母豬更容易發生便秘。
1.4 飼料因素。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不足,青綠飼料少,飼料中加有過多礦物元素,造成母豬胃腸蠕動功能減弱,糞便停滯在大腸時間過長,使糞便中的水分被大腸過度吸收,引起糞便干燥而便秘。
1.5 疾病原因。如傳染病和寄生病、豬瘟早期、慢性腸結核、腸道蠕蟲病、發熱性疾病未能及時治療等,均會造成母豬便秘。
1.6 消化不良、異食癖等也會造成母豬便秘。
1.7 藥源性便秘。養豬場由于疾病較多,養豬生產者為了預防疾病而采用不定期的向豬群中投喂藥物來預防疾病,如金霉素和桿菌肽鋅等,母豬胃腸道長期處于藥物作用下,腸道菌群失調,必然導致腸道中的水分被過度吸收,出現便秘現象。其它藥物,如預防弓形蟲病的磺胺類藥物、預防附紅細胞體病的阿散酸及土霉素、在產前產后加入的支原凈等也會引起母豬藥理性便秘。豬場在母豬飼料中用藥過勤或劑量過大,容易引起母豬便秘。
便秘發生后由于腸內異常發酵產生的毒素被機體吸收,常會引起母豬發生一系列嚴重的疾病。
2.1 便秘嚴重或時間長時,母豬排便困難會導致脫肛,甚至脫宮。
2.2 糞便發酵產生的毒素會損害機體的器官,引起各種炎癥:如子宮炎等,還會加劇母豬的乳房腫現象,嚴重的會引起乳房炎,乳房炎及產生的毒素都會引起仔豬下痢。
2.3 長期便秘引起母豬分娩時腹部和子宮肌群收縮無力,同時充滿糞便的直腸壓迫產道,兩者都會引起母豬難產和死胎的增加。
2.4 長期便秘引起母豬精神沉郁或暴躁,導致哺乳母豬坐立不安,容易壓死仔豬。
2.5 長期便秘會造成母豬厭食,時間長會引起母豬營養不良,會影響胎兒生長發育,導致仔豬生長受阻,產死胎或流產。
3.1 懷孕母豬適當運動。母豬在剛配種1~3周和產前1~2周內減少運動,使之保持安靜,以防遭到意外刺激引起流產或早產。在妊娠中期配種20 d后至妊娠100 d,應讓母豬適當的運動和光照,有利于促進胎兒正常發育,防治便秘與難產。
3.2 保證懷孕母豬充足飲水。妊娠母豬的飲水要符合衛生質量標準。飲水不少于8~12 kg/d,水量流速要求達到1.5~2.5 kg/min,并檢查水溫是否適合。熱應激導致的便秘,主要是溫度升高和體內對水的需求增加導致,治療方法可以通過降低環境溫度和增加飲水的方式解決。通過補充母豬體內水分,降低過高的滲透壓和減緩腸道對內容物的水分吸收,從而減少便秘的發生。
3.3 注意飼養管理,母豬科學的設計配方。少喂米糠飼料,注意飼料中微量元素的比例,不得過度添加鐵元素化合物。應根據母豬的飼養標注設計合理的配方,滿足不同階段、不同生理狀態下的營養需要,提供核實的能量水平,平衡鈣、磷,并注意有機硒和多種維生素的添加。選擇優質飼料原料,要嚴格控制原料中雜質的含量,特別是要避免無機雜質(砂、塵等)摻入,喂米糠類原料,用量不宜超過10%,在妊娠期日糧中加入20%~30%的小麥麩,對防治母豬便秘十分有益。
3.4 補充青綠飼料。懷孕母豬產前,每頭豬補充青綠飼料,1~1.5 kg/d,懷孕中后期每頭母豬補充青綠飼料1.5~2 kg/d,較優質的青綠飼料有薯葉、苜蓿、菊苣、包菜、苦莢菜、南瓜等,青綠飼料中有大量的粗纖維和水分,能起到增加食欲、補充天然維生素、促進催乳、預防便秘的作用。
3.5 藥物的投放。治療和緩解母豬便秘常用藥有硫酸鈉、硫酸鎂、硫酸鉀、氯化鉀或大黃等幾種藥物,可配合使用,也可單獨使用,連用3~5 d,對治療便秘有一定效果。硫酸鈉、硫酸鎂等可致腸道內的滲透壓,迫使其他組織內的水分向腸道轉移,從而解決便秘問題。母豬飼料中在熱天可適當添加小蘇打及維生素C,對于緩解母豬便秘具有一定作用。對個別癥狀較重的母豬可以肌肉注射一些促進消化的藥物,如氨膽注射液和維生素B注射液、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等。
應做好母豬飼養管理工作,主要是做好環境及防暑管理,保證足夠的飲水,增加運動,增加母豬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和青綠飼料。補充或投放藥物等,可以獲得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301600天津市靜海區大邱莊鎮獸醫站程廣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