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凌
主持人語:當代媒介實踐正在營造一個傳播的“擬態”環境,它不僅被娛樂至死的精神所浸淫,亦被政治權力紛爭及商業利益博弈所圍困,是理應被置于“自反”視鏡中重新被審視和批評的“現代性”一隅。本期媒介批評欄目中,作者王圣飛、劉明崢的文章《網絡國防與網絡意識形態斗爭話語權》,將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斗爭納入國防建設的范疇進行探討,認為掌握網絡意識形態斗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提高網絡攻防能力,是有效保障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和政權穩定的重要路徑。陳心怡的文章《品牌公地悲劇之化解路徑探析》聚焦品牌公地悲劇現象,以“冠生園事件”為例,剖析品牌公地悲劇的發生原因和化解方略,對品牌的正能量傳播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劉鑫婷、李茜分別對火爆熒屏的真人秀節目和網絡自制劇進行了“冷”思考,前者基于對親子類真人秀節目制作、運營和價值等維度的分析,提出另辟蹊徑、人本意識和社會效益三個發展方向;后者以《太子妃升職記》為例,對網絡自制劇的發展和倫理問題進行了思索。批評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和進步,本欄目重在對各種媒介現象進行分析、評判,旨在使各傳媒現象向好的方向發展,從而為媒介批評學科體系建設提供一些思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