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妮娜,徐禮生,張東京,段 紅,高貴珍
(宿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產學研用合作教育下的地方性應用型大學發展模式初探
鮑妮娜,徐禮生,張東京,段紅,高貴珍
(宿州學院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安徽宿州234000)
產學研合作教育是由學校和企業、科研院所合作,將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通過論述產學研用的國內外合作現狀,對地方性應用型大學在產學研用合作教育下的發展模式進行初步探索。
產學研用;地方應用型大學;發展模式
當今,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經濟和科技體制改革得到了不斷的深化,與此同時,在技術創新能力方面得到了較快提升。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缺乏成為制約我國經濟進一步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因素,缺乏創新型的人才成為這方面最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突顯出我國高等學校的三大職能:培養人才、發展科學研究和為社會服務[2]。與此同時,在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也明確提出:“高校要牢固樹立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全方位開展服務。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3]。”從文件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我國高校的主要職責是為社會服務,加快成果轉化,讓成果為社會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我國的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也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高校現在已經對產學研結合的教育理念和辦學實踐的這種模式得到了廣泛認可和高度共識,并在此過程中逐漸摸索,形成了以合作育人、合作辦學、合作就業的合作教育的新模式。在這樣的大形勢下,建立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成為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由之路。高等院校勢必需要積極地適應這種新的形勢,在此之下,高等院校應緊密結合地方和行業的發展,創造性地開展產學研用合作,走出一條產學研用結合的特色興校之路[4]。本文以宿州學院為例,在總結國內外產學研用合作的情況基礎之上,探索地方性應用型大學在產學研用合作教育方面的新模式。
1.1國外產學研用合作教育
高等學校產學研用合作教育模式的萌芽源自于美國,因此在國外很多發達國家產學研用合作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即為美國模式。作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美國產學研用合作教育具體模式主要有3種:①科技工業園區。在科技工業園區內,大學里的師生可以直接參與到生產實踐過程中,縮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周期,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自己的目標,從而培養出能夠適應社會、對企業有所作為的合格人才;②建立合作研究中心。通過研究中心的建立,使高校與工業界在此過程中取長補短、互通有無,促進其共同進步;③政府引導和推動產學研用合作。美國政府創立了國家科技創新體系,設立“國家科學基金”,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推動產學研用的發展。
1.2國內產學研用合作情況
我國的產學研合作相較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講起步較晚,前后經歷了“產學研聯合”“產學研結合”“產學研用緊密結合”3個不同的發展階段[5]。在經歷了多年的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探索后,我國高校在產學研用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長遠的進步,尤其是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涉及了不同學科的不同門類,包含理、工、文、醫、農等,同時涵蓋了不同的教育層次,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國內在產學研用合作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上做了許多的嘗試,其中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工讀結合,工學交替;②共建教學實習基地,學生頂崗鍛煉,努力的創造條件,與企業或行業共同建設教學實習基地,并選派學生去實習基地進行實際操作鍛煉;③校內合作培養,給學生創造第二課堂的學習機會,主要以校辦企業和校內實習基地的形式進行,通過第二課堂的開設,引導學生將實習、科技活動、實驗環節等相結合,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付諸于實踐環節中,對知識加以深化和提升;④校企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利用高校內的資源,最終實現校企雙贏;⑤以科研項目為載體的合作研究,以學生參加各種項目為載體,使學生深入到實踐過程中,去解決在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2.1政府在各方合作中的指導作用
實施產學研合作的必要條件是政府的引導、推動和積極的參與,這也正是政府的職能所在。政府設立專門的部門,直接支持產學研用結合,并以企業投入為主。
2.2企業在各方合作中的主導作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在技術創新中具有無可替代的主體地位。企業是政產學研用合作的投資主體、研發和成果轉化主體;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主體是企業。
2.3高校及科研機構在各方合作中的支撐作用
政產學研用合作中的知識創新主體是高校和相關的科研機構,為政產學研用合作提供了一定的人才支撐。
3.1校企聯合模式
結合宿州當地的資源優勢以及企業的相關情況,由宿州學院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包括技術人才、科研力量以及相關的科研成果,由此可減少企業的技術相關部分的資金投入。同時,企業給予高校一定的資金、場地支持,支持高校的研發,從而達到實現科技開發和科研成果產業化的目的。在這樣的合作模式之下,能充分發揮企業與高校的自身的優勢,取長補短,達到資源的優化利用。這樣既有利于調動教師從事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積極性,與此同時還能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又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
3.2政府主導模式
政府主導模式是指政府撥出一定的科研經費,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院共同的參與到在科技和經濟發展中的出現的重大問題方面的一種合作模式。與此同時政府也可以調動相關企業部門,使用高校中的各種先進的儀器設備,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將資源優化處理,使先進的資源實現共享,同時也能提高這些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做到一切為大家所用,政府起到一個牽線搭橋的作用。
3.3地方性應用型高校的產學研用模式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宿州學院作為宿州的地方性應用型高校對宿州市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帶動作用。以中國梨都碭山為例,碭山以盛產酥梨聞名于世,素有“梨都”之稱。境內6.7×104hm2連片水果覆蓋全縣耕地面積的3/4,種植面積之大,樹齡之高,堪稱世界之最。碭山酥梨年產7×108kg左右,遠銷歐美、東南亞及全國各地。雖有不錯的成績,但是碭山酥梨尚未做到工業化生產,即酥梨的深加工程度低,大多仍停留在初加工或者以水果形式出售的階段。宿州學院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積極參與到碭山酥梨的深加工過程中,并將自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的生產力,解決碭山酥梨的深加工問題。
加強產學研用的緊密結合是使產學研結合真正取得成效,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必要手段。當然,產學研用合作的推廣不僅依賴于合作模式的創新,同時與價值理念、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以市場為導向的體制機制的建立和創新人才的培養等有密切的聯系。要真正的做到地方性應用型高校,服務全社會,開展多方位的服務,就要使其在產學研用合作過程中達到共贏,共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1]尤祖明,遲強,潘明財,等.產學研用背景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5(4):108-112.
[2]周川.簡明高等教育學 [M].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2006:107-112.
[3]郭大成.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推進國家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J].中國高等教育,2010(7):8-10.
[4]鄭文堂,彭磊,趙金瑞,等.建筑類高校產學研用合作問題的探討與思考——以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為例 [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0(9):1-7.
[5]李健.“產學研結合”莫如“產學研用結合” [N].光明日報,2009-12-18(6).
[6]周敏.促進政產學研用合作的對策與建議 [J].中國高教科技,2013(7):66-67.◇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Local Applied University on the Cooperaton Education of Production-university-institute-application Integration
BAO Ni'na,XU Lisheng,ZHANG Dongjing,DUAN Hong,GAO Guizhen
(School of Biolog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Suzhou University,Suzhou,Anhui 234000,China)
Production-study-research cooperative education is collabo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businesses,research institutes,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practica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spirit,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a new type of sdents quality.In this paper,the cooperaton of production-university-instituteapplic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re discussed,and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local applied university on the cooperaton education of production-university-institute-application is summarized.
production-university-institute-application;local applied university;development model
G648.4
A
10.16693/j.cnki.1671-9646(X).2016.08.026
1671-9646(2016)08a-0081-02
2015-12-16
安徽省教育廳重大教研資助項目(2013ZDJY153);安徽省教研重點項目(2013JYXM236);宿州學院卓越教育人才培養計劃項目(SZXYZYJh201402);宿州學院教研項目(SZXYJYXM201417)。
鮑妮娜(1984— ),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農產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