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峰(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2160)
?
茶品對體育學生個人素質的影響
劉曉峰
(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2160)
摘要:體育學生需要獲得以“靜”和“自省”為特質的精神品質。為此,考察茶品對體育學生個體素質的影響,便顯得具有現實意義。我們通過分析體育學生所處的現實環境,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茶品功能,即追求本質、存留堅毅、尋求寧靜。在此基礎上的措施可圍繞著:增進體育學生的茶文化修養、挖掘茶文化的外在展現途徑、建立班級為單位的討論機制、形成學生個體素質修養自覺等四個方面來構建。
關鍵詞:茶品;體育學生;個人素質;茶文化
在培養體育學生個人素質上,大都聚焦于他們的意志堅強、抗壓等能力范疇。這些精神品質將在一定程度助力學生在專業上的成長,但隨著這些學生步入職場,以“忍”為特質的精神品質能否幫助他們超越自我的意識格局則值得商榷。之所以提出這一疑問在于,體育學生的職業發展軌跡大多以教師、教練、運動員等形象出場。上述三種形象所擁有的相似點便是,職場成績的做出需要建立在循序漸進的路徑基礎之上。這就要求,體育學生在具備堅強的意志力和抗壓能力外,還需要獲得以“靜”和“自省”為特質的精神品質。從哲學的觀點出發,在相對靜止中才能完成對事物的度量,那么在“靜”和“自省”中體育學生才能意識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為此,考察茶品對體育學生個體素質的影響,便顯得具有現實意義。
從調研中可以感知到,當前在培育體育學生所處的現實環境,存在著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1.1因關注訓練而忽略學生的情感訴求
在分專項訓練中,教師最為關注的便是學生的訓練成績。這里的成績可以通過小組競技對抗,以及體能水平提升后的量化指標中得出。這些作為院系和教師所通常關注的內容,卻存在一個顯著的問題,即忽略了學生的情感訴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知,在滿足了生理需求之后的最基本的精神需求便是:情感的需要。這些遠離父母的大學生,在單調、枯燥的訓練環境中重復著專項內容,這極易導致學生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感。隨著不適感的累積,又會因訓練意識下降而出現技術變形。可見,忽略學生的情感訴求最終仍將影響訓練效果。
1.2因賽事競爭而促使學生產生焦慮感
體育學生在學習、訓練中需要面對諸多專業賽事,這些賽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強化他們的運動技能水平,但也可能因賽事競爭而使他們產生焦慮感。焦慮感的產生一方面來源于學生自身對好成績的渴望,另一方面則來源于校方或贊助方所提出的賽事目標。與學生缺乏情感訴求通道一樣,若是焦慮情緒長期存在將嚴重制約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有效發揮,最終也將對訓練成績和賽事結果造成負面影響。但現實表明,校方或贊助方并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問題,而習慣于以命令的形式來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
1.3因缺少干預而導致學生存在孤獨感
因缺乏情感訴求的通道和因賽事競爭而產生的焦慮感,體育學生普遍存在著孤獨感。這里也存在著一個有趣的現象,即體育學生因客觀和主觀因素的決定,個體也往往缺少人際溝通的主動意識。孤獨感的產生將使體育學生陷入個體世界的泥淖中,會使他們的內心世界變得晦澀。
以上現實環境不可能在短期內得到改變,這就要求體育學生需要能動地開展自我調適,在積極的應對中來使自己的身心獲得放松。為此,下面將討論茶品對體育學生個人素質的影響問題。這里需要指出,我們應放棄“改變管理者的管理行為”這一假命題,而是通過建構起體育學生的個人素質來克服情感訴求缺失、焦慮感長期存在、孤獨感依稀可見等問題。
“茶品”可以分解為:清、香、甘、淡等四個字。其中,“清”為秉自然靈秀之氣,形色俱清;“香”為其嗅如蘭;“甘”為其甘如薺;“淡”為淡而有味。這些茶文化元素對于體育學生的個人素質具有怎樣的影響呢。對此,筆者將其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
2.1追求自我最真實的一面
若要促使體育學生完成自我情緒釋放和自我降壓,則需要引導學生去追求自我最真實的一面,卸下偽裝減輕自身的精神壓力。追求自我最真實的一面不僅是一個精神活動過程,也是在問題驅動下的自我詰問過程。作為教師則需要教會學生去反復思考這樣幾個問題:我學習體育的目的是什么?我對未來職業的規劃是怎樣的?我是否愿意在體育事業上一直走下去?如果我有更好的選擇,是否還會堅持體育事業?隨著這些問題的提出和自我詰問,將能使體育學生在自我層面理清頭緒而輕裝上陣。
2.2存留自我最堅毅的一面
茶香是構成茶品的組成元素之一,其清香滋味自成一統不卑不亢。這種低調和堅毅的茶文化元素,對體育學生的影響便是:使他們存留自我最堅毅的一面。意志堅強不僅是體育學生求學的必備品質,而且也是體育學生面對各種壓力時的精神意志力。但在傳統視角下來看待體育學生的意識堅強品質,則或許會添加一些個人英雄主義色彩。而借鑒茶品,則強調體育學生要沉下性子且保留傲骨。
2.3尋求自我最寧靜的一面
“淡”作為茶品的組成之一,盡管是從其中的各種滋味說起,但在這里也可以理解為一種淡雅的興致。而在淡雅興致的深處,則是保持一顆寧靜的內心。在這一內心環境中,保持著對挫折的一種釋然之情。不難預見,促使體育學生尋求自我最寧靜的一面,卻存在著較大的困難。這不僅與大多數體育學生的性情有關,也與他們的學習、生活環境存在聯系。
根據以上所述,具體的實施措施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3.1增進體育學生的茶文化修養
茶品屬于茶文化范疇,若要將茶品融合入到體育學生的精神品質中,便需要在茶文化的整體視域下來增進體育學生的人文修養。針對體育學生學習、訓練的客觀實際,可以為他們開設茶文化專題講座,在有條件的學校則可以為體育學生開設包含茶品在內的人文素質課。通過前置性建構起學生的茶文化修養,老師才能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將茶品的四大元素傳遞給學生,使他們在已有的茶文化知識儲備下理解茶品的深刻內涵。
3.2挖掘茶文化的外在展現途徑
上文將茶品概括為4個字,這種基于茶文化隱性層面的元素需要在顯性條件下展現出來,從而來引導體育學生完成個體素質的增進任務。因此,挖掘茶文化的外在展現途徑便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從實踐效果來看,可以將茶道引入到文化素質課程和專題講座中來。另外,品茗文化也可以在體育學生中進行推行。茶道所要支撐的茶品元素便是“靜”和“專注”。品茗文化的推行所要支撐的便是暢談與交流,以及在此基礎上的自我反思。
3.3建立班級為單位的討論機制
若要增進體育學生的參與意識便需要建立班級為單位的討論機制,通過主題班會形式來使學生相互交流心得和體驗。筆者建議,學校的心理咨詢部門也應參與其中,通過將討論機制融入到團體心理干預中來,促使學生實現自我的情緒釋放,并在討論中獲得“感情的需要”。具體的實施辦法為,班級輔導員和心理咨詢教師在實施心理干預時,設置“茶品與人生”的議題,使學生在哲學層面暢談自己的理解和對職業發展的規劃。最終所要的效果則是,“追求自我最真實的一面”。
3.4形成學生個體素質修養自覺
以茶品來熏陶體育學生,并使體育學生得到個體素質的顯著提升,這無疑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此,除了在學校推動下來完成個體素質提升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個體素質修養的自覺意識。筆者認為,僅靠教師的說教是無法形成這種自覺意識的,而需要通過向學生傳遞“職業發展規劃”和“未來職業崗位需求要件”,使其成為學生的利益關切對象,這時才能激勵學生自覺完成個體素質的修養提升任務。
綜上所述,以上便是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顯而易見,將茶品植入到體育學生的主觀意識中,并實現他們個體素質修養不斷提升的目標,這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學校需要在這一方面建構起學生的前置性茶文化知識儲備。因此,首先需要開展的工作便是向體育學生傳授茶文化知識。
以下在從兩個方面進行問題的拓展,進而說明茶文化教育在體育學生教學體系中的定位,即以茶品為文化元素的教育應成為支撐大學通識教育的根基。大學通識教育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具體而言,大學素質教育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則體現了非功利性、知識互補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也就實現了大學生在思維上的優化。
4.1文化素質教育改善學生心性
在當前每年大學生就業難度指數都創新高的背景下,似乎對一位工科學生講專業以外的知識成為了不可接受的事情。之所以不可接受,實則還在于大學生內在的浮躁心態,而浮躁心態的產生又深受當前浮躁的校園環境的影響。由此,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素質教育能改善學生的心性,使他們的內心獲得了暫時的平復,也能為大學通識教育提供難得的機會。目前,諸多高校都開設的有國學方面的選修課以及研究社,這些古人的人生智慧和哲理能影響學生對現實的思辨能力。
4.2文化素質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文化素質教育的內涵,還含有提升校園文化品位和格調的要義。從組織文化對組織成員的影響力可知,在全校范圍內營造起積極健康的文化氛圍,以及建立起有助于大家參與其中的文化素質提升平臺,這些都將為大學通識教育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并使大學通識教育能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實施。
本文通過分析體育學生所處的現實環境,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茶品功能,即追求本質、存留堅毅、尋求寧靜。那么如何來實現這些功能呢。根據學校的職能定位和現有教學資源,提出了包括:增進體育學生的茶文化修養、挖掘茶文化的外在展現途徑、建立班級為單位的討論機制、形成學生個體素質修養自覺等四個方面在內的措施。
參考文獻
[1]王曉丹.創業型經濟視角下彈性學制對大學生創業影響分析[J].商業經濟,2014,(24):125-126 .
[2]吳小明.新經濟形勢下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若干問題分析[J].繼續教育,2013,(10):57-59.
[3]李瓊.基于青年價值觀發展特點的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4):68-69.
[4]羅秀.高校就業教育拓展的重點及其實施路徑[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8,(6):36-38.
作者簡介:劉曉峰(1981-),男,重慶銅梁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