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
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問題及其策略探究
張濤
(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摘要:近年來,國際知識產權領域中對地理標志的保護越來越重視。茶葉生產是我國的重要農業發展內容,各種著名的茶葉自身的品質和質地同茶葉的種植和生長環境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我國需要實施地理標志保護的農業產品中,理所當然就要包含茶葉。但是,目前我國實現地理標志保護的著名茶葉非常少,下面本文針對我國茶葉的地理標志保護的研究情況和發展的形式進行論述。
關鍵詞:法學視角;知識產權;地理標志保護;茶葉
當前地理標志保護已經成為國際上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研究問題,但是我國關于地理標志保護的研究才剛起步,它在我國還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我國茶葉生產者嚴重缺乏對地理標志保護的認識,很多企業在沒有對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全面了解的情況下,認為地理保護標志指的是出口產品的專利,對自身的產品沒有必要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導致我國很多地方的精品在國內外的市場中被侵權、假冒,損害其產品的名譽。與這樣的情況相反的是很多不具有地理環境特點的產品,雖沒有實施認證,卻宣稱自己的產品為“地理標志產品”。這樣的行為會使人們對地理標志保護產生誤解和歧義。我們要引導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走上健康的發展道路,加大宣傳和推廣的力度,通過法律來對茶葉的地理標志進行保護,使得茶葉地理標志成為企業的知名、特殊、優質茶葉的保護傘,實現驅逐劣質產品、保護優質茶葉的目標。
國外關于地理標志保護的實施已經長達100多年了,并且已經成為國際上通用的用來保護國際品牌的保護制度。現在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已開始對其重視,例如古巴的咖啡、法國的葡萄酒和印度大吉嶺茶等,已經實施了相應的地理標志保護,地理標志保護的實施使這些得到保護的產品成為世界十分著名的品牌。我國直到1999年才開始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在2001年頒布了《原產地標記管理規定》,其中明確規定了我國地理標志的申請、注冊、使用和監督管理具體措施。該制度的制定為我國名優產品的原產地保護樹立了形象,提升了產品的競爭力,對消費者的消費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我國不同地區的茶葉由于產地的地域特征和特別的加工工藝,成為我國地理標志保護的重要對象,國外對于茶葉的地理標志保護程度大大的超越了我國。雖然我國是茶葉的起源地,但是印度此時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茶葉生產國,在印度生產和出口最為著名的茶葉是大吉嶺茶,關于它的描述是這樣的:如果茶葉家族中沒有了大吉嶺茶,就像葡萄酒家族中失去了香檳一樣,大吉嶺茶在國際上的聲譽顯著高于中國的十大名茶。印度關于大吉嶺茶的地理保護最早始于1933年印度政府出臺的《茶葉法案》,在該法案頒布的同時印度形成了該法案的執法機構——印度茶葉委員會。印度大吉嶺茶的注冊證明商標的獲得是在1958年實施的《印度貿易和商業標志法案》中實現的,這使得大吉嶺茶得到了本國保護;在1999年大吉嶺茶被注冊為地理標志。到2002年印度政府對大吉嶺茶的出口實施了真實性的強制法定認證。大吉嶺茶在完善的保護制度和科學合理的管理中穩定了在國際茶業市場中的地位。
中國產業地理保護標志主要是對茶葉原產地實施保護,同時也和國際的知識產權保護實現了接軌。對于我國地域性的著名茶葉種植和生產者而言,建立地理標志保護不僅可以提升茶葉隱形的資產價值,還能實現對茶葉種植和生產者權利的維護,實現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打擊。我國茶葉種植和制作工藝歷史悠久,其中蘊含著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我國的茶葉具有明顯的地域優勢,借助地理標志保護,可以充分證明我國名特茶葉的正宗、純正和地道,有助于我國茶葉在競爭中發揮地域優勢、產品制作優勢。實現對茶葉經營者、消費者和生產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提升中國茶葉在國內外市場中的占有率,實現茶葉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我國對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制度確立后,各項制度在不斷的完善,茶葉界對茶葉的地理標志保護問題逐漸開始重視,并進行了深入了解。特別是我國在加入世界經濟貿易組織后,在全球化的國際市場中面臨的競爭壓力在不斷增加,我國茶葉生產的多個地區陸續將原產地的產品保護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不同地區地域名產的保護制度已經初步開展。在關于我國名茶洞庭碧螺春的地域保護研究中,研究人員季小明指出,為了實現對我國知名茶葉洞庭湖碧螺春的保護,要擴大洞庭湖碧螺春原產地的生產面積,實施優良品種保護策略,推廣果林茶間技術,加強對原產地認定保護工作的引導和規范,具體的洞庭湖碧螺春地理保護措施包括:1、快速實現茶農的知識化;2、加快茶樹的良種培育;3、全面實施茶葉生產的標準化;4、實現茶葉加工的機械化;5、保證茶葉種植生產的綠色化;6、不斷推進茶葉的產業化發展。
在關于我國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建立中,最重要的是實施區域布局,區域布局同時也是地理標志保護的重要途徑。因為茶葉原料的質量與茶葉生產基地的建設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是茶葉實現產業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更是提升我國茶葉知名度的關鍵所在。在實現優質茶葉基地區域化和規模化中實施的策略為“小群體、大集體”,實現區域種植優勢的發揮,實現統一的規劃和科學合理的布局,集中種植和連片開發可以整合茶葉種植的人力資源,建設具有聚合規模的茶葉原產地。在基地建設中以綠色化為導向,滿足全世界對綠色自然無公害食品的需求,在種植和生產中堅持綠色化原則,為全球茶葉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綠色無污染的茶葉原料。
不斷加強地理標準的入選資格審查,嚴格控制茶葉的品牌質量,我國的茶葉品種很多,在認識到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的重要作用后,很多茶葉生產企業都提交了關于地理標志保護的申請,對于這一狀況,茶葉地理標志的執行部門要嚴格對企業采取有效的審查,嚴格控制地理標志商標企業的數量,對于不合格的企業堅決不予審批。對于已經授予的茶葉地理標志企業進行維護,同時要定期的對具有茶葉地理標志的茶葉生產企業進行審查,嚴格保證茶葉的生產質量。關于茶葉品牌的維護,一方面要做好打假工作,借助媒體、自媒體等現代化的手段嚴格監督以防假冒偽劣茶葉的生產,監督茶葉銷售者的銷售行為。二是建立標準化的生產模式,嚴格控制產品的制作流程、制作工藝和生產設備。
依靠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加快茶葉科技化的步伐,在茶葉的種植和生產中建立科技示范種植生產基地,對茶葉的種植和生產人員進行技術的推廣,對農業廣播電視和技術講座等進行利用,實現對茶葉技術的普及。其次是在產業化工作中融入相應的科學技術,提升茶業生產人員的積極性,對龍頭企業進行扶植,在茶葉的貯藏、保鮮和加工中開展技術研發。
茶葉是我國出口農產品中重要的一種,在我國的經濟建設和進出口貿易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我國名優特的茶葉品種,更是成為茶葉種植原產地的經濟支柱。我國在加入世貿組織后,全球各地的人民對中國地道、純正、正宗的茶葉產品需求量在急劇的增加。很多不良的生產銷售分子十分容易在茶葉的生產和銷售中鉆空子,利用假冒偽劣的產品,對我國名特優茶葉產品的名譽造成損害。中國茶葉地理標志保護為我國的名特優茶在國際茶葉市場中的地位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名茶產品的種類很多,分布地區也很廣泛,各種名茶在種植、加工、制作上的工藝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對于不同的名茶要實施不同的、具體的地理標志保護措施。國外對于名茶地理標志保護的法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其中最為詳細的就是關于印度大吉嶺茶的研究。我國當前實施了相關的茶葉地理標志保護,但是對于我國龐大的名茶品種來講,還需要對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制度進一步的完善,實現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的通用性和普遍性,實現對我國不同品種的名茶進行地理標志保護,打破其局限性,建立合適的茶葉地理標志保護機制,促進茶葉的產業化發展。
本文對當前我國的茶葉地理標志保護中的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我國關于茶葉的地理保護實施起步較晚,實施的時間也不長,但是我國的知名茶葉種類十分眾多,茶葉的地域特征、生產工藝等有著極大的差異,對于我國茶葉地理標志保護仍舊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趙榮.中國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07
[2]朱漢明.基于農民權益的植物新品種保護法律問題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0
[3]安書芳.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保護與建設問題研究[D].揚州大學, 2009
[4]王婷.地理標志國際保護標準及中國應對分析[D].吉林大學,2007
[5]肖玉蓉,王小丹.論市場導向下的福建茶旅游產業經營策略[J].福建茶葉,2009(2):39-41.
[6]成黨偉.陜西茶葉地理標志保護與發展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 2015(6):88-92.
[7]邢淼,查麗娟,杜妍妍.地理標志及其法律保護的基本問題--知識產權專家王先林訪談[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 2005(2): 8-12.
[8]周子維.官司云霧茶品牌發展的思考[J].福建茶葉, 2014(5):38-40.
作者簡介:張濤(1981-),男,河南信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經濟法領域科研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