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寶婧,胡希軍,陳存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湖南長沙410004)
?
觀光茶園規劃設計探究
韋寶婧,胡希軍,陳存友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湖南長沙410004)
摘要:我國是茶文化起源地,迄今為止已經有著幾千年的茶歷史。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茶文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由于觀光茶園開發較晚,在開發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不僅影響觀光茶園的美觀和經濟效益,而且沒有做到對茶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基于此,筆者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并結合實例,對觀光茶園規劃設計的要點進行了探討,旨在建立觀光茶園規劃設計的新思路,為促進我國觀光茶園的進一步發展推波助瀾。
關鍵詞:觀光茶園;規劃設計;新思路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催生了觀光茶園。我國觀光茶園最早出現在臺灣,最近幾年,內地觀光茶園才逐漸興起。雖然觀光茶園出現至今僅幾十年,但是其發展速度卻是非常迅猛,數量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并且已經成為旅游業的主打項目[1]。觀光茶園是在新社會時期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園林景觀,除了具備最基礎的旅游功能之外,游客還能親自體驗茶葉采摘以及各種活動。觀光茶園剛剛出現時,規模比較小,建設隨意性大,功能較為單一,游客重游率低。今天,觀光茶園已經改變了過去的農耕方式,同時也推動了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對促進城鄉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觀光茶園憑借觀光游覽、親自體驗和休閑活動使得城市和農田連接到一起,不僅構筑了繁華的城市,同時也讓游客感受到了田野的廣袤和美麗。通過對前人成果的研究發現,大多數學者側重于理論層面,主要是借鑒前人成果,缺乏創新性。本文試圖結合具體實例展開論述,實踐性更強。
1.1功能復合
觀光茶園主要以觀光為主,但同時又具備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因此,功能復合可以說是觀光茶園的基本特征。然而觀光茶園和其它觀光類園林又有著根本不同——茶葉茶事活動。觀光茶園都是緊緊圍繞“茶”進行規劃設計的,比如茶葉采摘、茶葉生產等。觀光茶園大多建設于山地,因此,受地形因素影響非常大,在對功能進行布局時,除了要考慮構建協調的內部關系之外,還要確保各個功能和所在地塊相一致。山地地形復雜、起伏不定,平緩地塊少,而且分布較為分散[2]。所以,要想將各個地塊的布局關系完美地連接到一起并不是易事,而觀光茶園一些基礎設施,比如商店、停車場等都需要建設在較為平坦地塊上,為了能夠使這些基礎設施以及茶園內其它功能適應地形,在布局上也就更加靈活。
1.2豐富的空間形態
由于觀光茶園大多數建設在山地,山地具有其它地形所不具備的獨特性和復雜性,使得其空間形態非常豐富。觀光茶園在規劃設計時,盡可能將原始地形以及自然景觀保留下來,只進行小景的打造,因此,建設的觀光茶園也具有獨特性。另一方面,山地自然資源豐富,樹木繁茂,利用自然建立起來的觀光茶園其魅力也是其它觀光類園林所無法比擬的。此外,受到山地地形影響,觀光茶園在空間布局上也更加立體,富有層次感,這也是觀光茶園的一個重要特征。
1.3景觀多樣化
觀光茶園與生產茶園有著本質區別,那就是前者以景觀美學為指導,引入茶文化,對茶園內地形和植物進行配置;而后者更注重實用性。正是由于這一特點導致觀光茶園擁有豐富的景觀類型,除了自然景觀之外,還有各種人工景觀。
1.4道路立體性
由于觀光茶園大多建設在山區,所以在道路布局上立體性特征十分明顯。在道路鋪設上為了盡可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往往需要根據山地形態依勢而建,這樣一來,道路自然就會出現高低起伏、彎曲的狀態[3]。此外,道路不僅要具備平面道路功能,而且還要設計步級道路等問題,所以,我們能夠發現,觀光茶園道路立體感十足。
1.5豐富的視覺景觀
由于觀光茶園地形具有立體性特征,所以游客的觀賞視線也就更加豐富,可以從多個角度對茶園內景觀進行觀賞。游客可以從多個角度對一個景點進行觀賞,也可以從一個角度欣賞到不同景觀,這樣一來,觀光茶園視覺景觀就能夠給人以豐富多變之感。游客在茶園內進行觀光時,在地形變化的影響下視線也會做出調整,如果游客在茶園中的位置發生改變,那么景觀角度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即使游客看到的景觀是相同的,但是因為地形的因素,觀賞角度不同,景觀的形態也是不同的,頗有“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味。
2.1因地制宜
在對觀光茶園進行規劃時,最先考慮的就應該是地形,要對現有地形進行充分利用,要在保證茶園內基礎設施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人工建筑。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選擇適宜的茶樹和其它景觀植物,將道路作為茶園的基本骨架,將茶樹作為核心景觀,對觀光茶園進行綜合規劃設計。
2.2遵循景觀美學
觀光茶園必須符合綠色環保的要求,并且可觀賞性要高。在規劃初期,應當以資源保護為重點,盡可能減少對自然資源的破壞,也就是說觀光茶園要在保證生態環境完整的基礎上進行規劃開發。在保護以及利用時,也要充分考慮到美觀,如果只是做到了保護而缺乏美觀,也不會提高游客的興趣。受到地形條件影響,觀光茶園擁有多樣的變化形式,要同時符合自然均衡以及景觀美學原則,既滿足了現代人對自然的追求和向往,同時其生態價值也得以實現。
2.3注重自然和人文景觀
通過觀光茶園的字面意思我們知道,突出的是“茶”,所以在對觀光茶園進行規劃設計時,要緊緊圍繞“茶”進行,核心就是茶園梯層,這樣才能將觀光茶園的特色和魅力體現出來,為了避免游客由于長時間觀賞茶園出現視覺疲勞或是厭倦,需要合理種植其它植物。此外,在整個觀光茶園的規劃設計上還要突出當地風俗、特色,將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有機結合到一起[4]。
2.4尊重原生態
在規劃設計觀光茶園時,要對其自我調節的能力進行充分考慮,對觀光茶園內自然資源做到最大保護,為茶園內動物提供自然的棲息之地,保證生態系統穩定。對觀光茶園內的水資源、植物資源等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實現生態效益。在自然、人以及城市關系的處理上,不僅要做到對生態資源的保護,還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做到適度開發。
2.5注重茶園功能性
功能不僅是觀光茶園需要具備的,同時也是各個旅游景點必不可少的功能。在規劃設計時,要確保觀光茶園功能的完善,也就是說讓游客享受到更加全面的服務,只有如此,游客的滿意度才會提高,進而提高重游率,為觀光茶園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2.6參與和體驗性
當前,人們已經不再單純的滿足于享受風向,更希望在觀賞風景的同時能夠親自參與到勞作中,享受勞動帶來的快樂,通過勞動,將長期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釋放出來,并且這已經成為當前旅游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5]。觀光茶園本身以自然資源為基礎,能夠給人以輕松、快樂之感,在規劃設計時,要對這一天然優勢進行充分利用。選取合適地塊作為體驗區,在體驗區內游客可以親自采摘、品嘗等。
古藺縣馬嘶苗族鄉地處四川盆地南緣,近年來,馬嘶苗族鄉充分利用當地的特色資源,將茶葉產業作為該鄉發展的重頭戲。
3.1道路
馬嘶鄉觀光茶園在道路設計上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在原有地形基礎上進行鋪設,根據各條路線人流量的不同,對道路等級進行劃分,在茶園內,道路共分為三個等級,一級道路為主干道,寬度5m;二級道路為次干道,寬度為2.5~3.5m;三級道路為游步道,寬度為0.9~1.2m。一級道路用混凝土鋪設,二級道路和三級道路用花崗巖、鵝卵石等鋪設,不僅美觀、堅硬、易于維護,而且做到了與生態環境的協調。
3.2標志牌
標志牌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方面是指路,另一方面是文化宣傳。馬嘶鄉觀光茶園在標志牌上大做文章,除指路牌之外,在其它標志牌上對茶文化、茶知識等進行大力宣傳,使人們在觀賞茶園景色的同時還能夠掌握一定的茶知識,標志牌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觀光茶園功能設計原則。
3.3防護
根據馬嘶鄉觀光茶園實際地形和氣候特點,分別在茶園的四周以及道路兩側植樹造林,樹木主要以針葉樹為主,不僅起到美觀茶園的作用,同時綠化面積的提高,也有效防止了沙土和有害物質侵入茶園。
綜上所述,本文結合馬嘶鄉觀光茶園規劃設計實例對觀光茶園的規劃設計進行了深入研究,從因地制宜、景觀美學、自然和人文景觀、生態、功能、參與和體驗五個方面介紹了規劃設計原則。由于各觀光茶園所處地區不同,面臨情況各異,因此,馬嘶鄉觀光茶園規劃設計方案僅供參考,在具體規劃設計中還是要遵循文中設計原則,結合自身情況進行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李麗娜.生態觀光茶園對產茶區鄉村旅游發展的推動作用[J].農業考古,2013,(5):244-249.
[2]江金田.戰略機遇轉型政策創新升級——關于聯手創建“中國贛茶經濟生態示范園”[J].農業考古,2014,(02):326-328.
[3]楊菲,楊吉華,艾釗,等.魯東沿海丘陵茶園防護林的小氣候特征[J].植物生態學報,2014,(11):1205-1213.
[4]趙筱青,王興友,謝鵬飛,等.基于結構與功能安全性的景觀生態安全時空變化——以人工園林大面積種植區西盟縣為例[J].地理研究,2015, (8):59-63.
[5]蔡建國,涂海英,胡本林,等.杭州西湖景區梅家塢茶文化村美景度評價研究[J].西北林學院學報,2014,(05):256-261.
通訊作者:胡希軍(1964-),男,浙江東陽人,博士生導師,教授,研究方向:園林規劃設計、景觀生態規劃、城鄉規劃。陳存友(1974-),男,湖南永州,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園林規劃與設計。
作者簡介:韋寶婧(1991-),女,甘肅白銀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園林規劃與設計。
基金項目:湖南省“十二五”重點學科(風景園林學)(湘教發[2011] 7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