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仲華 徐 祿
(1.江蘇省無錫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江蘇無錫 214000;2.江蘇省無錫市動物園管理處,江蘇無錫 214000)
一例白鼻長尾猴結核病例小結
袁仲華1徐 祿2
(1.江蘇省無錫市動物衛生監督所,江蘇無錫 214000;2.江蘇省無錫市動物園管理處,江蘇無錫 214000)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傳染病,在圈養的野生動物中感染也多有報道。白鼻長尾猴屬于非洲的舊大陸猴對結核有較強易感性。本文就一例圈養的白鼻長尾猴感染結核死亡的病例進行報道,并將相關發病、診斷、預防、治療相關經驗進行總結報告。
白鼻長尾猴;結核病;預防治療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傳染病。其病理特征是在多種組織器官中形成結核性肉芽腫,繼而鈣化、干酪樣壞死。OIE將其列為B類傳染病,我國將其列為2類傳染病。其病原菌可經由空氣及污染的產品、飼料、飲水、器具及其他途徑感染人和動物,宿主廣泛并且可以交叉感染,容易形成循環感染,很難根絕。
白鼻長尾猴又叫大白鼻長尾猴,是一種猴科長尾猴屬類的生物,常分布在喀麥隆、南非、剛果共和國、科特迪瓦等地,屬于非洲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的低危物種。由于該猴常年群居、性情膽怯,結核發病又無明顯臨床癥狀,所以很難在飼養過程中通過外觀診斷病情進行及時治療,導致其錯過最佳治療時期。近幾年來結核病已成為群養動物的一大死亡殺手,筆者解剖了一只因患結核病死亡的白鼻長尾猴,現將該病例報告如下:
該群體共飼養白鼻長尾猴8只,其中成年體6只,亞成體2只。2015年9月中旬在群體中發現死亡白鼻長尾猴一只,該猴體型瘦弱,平日常聽到有咳嗽聲,精神差,被毛凌亂。
對該死亡白鼻長尾猴進行剖檢,發現其主要表現在肝臟、脾臟、上有針尖至豌豆大小,大小不一的黃白色壞死結節,切面中心有干酪樣壞死物質和干酪樣的石灰質。肺臟有大量灰黃色壞死結節,切面灰白色,中心可見干酪樣壞死,整個肺臟均被壞死結節占據。
3.1 病變組織鏡檢
提取肺部結節經染色切片檢查,切片顯示中央有大片干酪樣壞死,周圍纖維肉芽組織增生,上皮樣細胞和多核巨細胞反應,形成結核結節,大量淋巴細胞浸潤。

3.2 細菌學檢查
按照動物結核病診斷技術(GB/T 18645-2002),取有結節病灶組織,經萎—尼氏抗酸染色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呈細長平直或微彎曲的桿菌。確診為結核病。
結核病作為人畜共患病,與已感染動物或人類接觸是野生動物感染的主要傳播方式。所以在整個防治過程中要秉持“以防為主”的原則,對群體加強檢疫、隔離、淘汰,防止疾病傳入,凈化傳染源。每年春秋兩季定期進行結核病檢疫,通過接種結核菌素試驗和酶聯免疫法進行結核病的初步診斷,發現陽性病畜要及時隔離淘汰,對該場館動物進行藥物預防,同時加強場館內的消毒。對經濟價值較高的動物,要嚴格執行隔離措施,徹底治療。可采用氨基水楊酸鈉、異煙肼、利福平等藥物進行治療,效果良好。同時也要加強人員管理包括工作人員和游客,避免人與動物的交叉感染。
(1)結核分支桿菌分為牛型、人型、和禽型,多為散發,無季節性和地方流行性,近年來野外和圈養野生動物的結核疫情不斷增多的趨勢,不但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影響到公共衛生安全,野生動物的結核病主要是由結合分支桿菌和牛分支桿菌引發,對鸚鵡、鹿科動物、??苿游?、靈長類動物等均有感染性,同時也具有潛與人類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2)本病可侵害人和多種動物,人主要通過接種卡介苗進行預防,但野生動物由于個體差異較大,至今尚無有針對野生動物有指導性的卡介苗使用方法。主要還是通過采取綜合性防疫措施,防止疾病的傳播,定期對群體進行檢疫,發現可疑陽性個體要及時隔離,確診,治療或淘汰防止帶菌傳播。加強新轉入動物的隔離檢疫,避免染疫動物或帶菌動物對群體的傳播。
(3)對群養野生動物的場所、清掃器具、飼喂器皿要定期消毒,進出場館及易感動物籠舍的飼養員、獸醫加強個人衛生防護,對工作服、鞋、手套及時清理、消毒,定期安排進行X-射線胸透排查,嚴禁患病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4)圈養的野生動物主要通過水平式的空氣傳播和攝入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故加強場館建設管理防止游客或無關工作人員與動物直接接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結核病的傳播。
(5)結核病的治療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現有階段結核病治療仍停留在內服藥物,此方法在猴群中投喂時存在一定的難度,由于猴群存在階級關系,食物分配不均勻容易造成藥物過量或藥物使用不足。以前就發生過應猴王搶食過多含異煙肼的飼料而造成異煙肼中毒現象,經過及時停藥和注射維生素B6治療才得以恢復,故在投喂時要竟可能分多點投喂,有條件的情況下每只單獨投喂,以確保藥物的攝入。
(6)靈長類動物聰明伶俐,對氣味也十分敏感,而治療結核藥物味苦,直接拌料動物采食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藥物的攝取,故在投喂藥物時可在水果或者窩窩頭上添加適量的白糖或者蜂蜜,同時在投喂藥物時可提前減少飼料量,讓動物有饑餓感,提高藥物的攝入量以期達到治療效果。
[1] 成世清,陳武,區順棠.大白鼻長尾猴的飼養與繁殖[J].當代畜牧,2013,(1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