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新型城鎮信息化水平測度及實證研究

2016-03-29 07:22:46馬巖鄭建明
圖書與情報 2016年1期

馬巖 鄭建明

摘 要:城鎮信息化水平的度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的宏觀度量,即對整個地區各城鎮的社會信息化發展水平的測度;二是信息化的微觀度量,即以城鎮居民個體信息作為對象,測量地區信息市場發展潛力。文章分別利用信息化綜合指數法和問卷調查法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進行了宏觀和微觀度量,明確了江蘇省城鎮信息化的發展水平。

關鍵詞:信息化測度;新城鎮建設;信息化與城鎮化融合

中圖分類號: G201;D035-39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03

The Measurement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New Urban Informatization Level

—— the measuring of Jiangsu urban informatization as an example

Abstract The measurement of the level of urban informatization includes two aspects. One is the macro, that i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level of soci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area. The other is the micro, that is, the measu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regional information market with individual information of urban residents as the object.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method an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o realize the macro and micro measures of the level of urban informatiz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 informatiz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is clear.

Key words measurements of urban informatization; new urbaniz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1 研究背景

按照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人類社會可以分為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稱為工業化[1]。在工業化過程中,大量鄉村人員放棄務農轉而從事工業、甚至服務業活動,其生活方式及居民點的建設等物質表象向城鎮型轉化并趨于穩定,鄉村人口與城鎮人口此消彼長,出現了城鎮化現象[2]。城鎮化、工業化的發展使得人口素質逐漸提高,人們發展生產力的期望催生了智能化、信息化的新生產工具,新工具的應用使物質生產的地位逐漸下降,信息產業地位逐漸上升并成為主導,工業社會發展為信息社會,這一過程便是信息化過程[3]。可見城鎮化和信息化前期雖有交織,但基本是一前一后進行的,只有作為空間形式的城鎮化完成到一定程度,信息化才能順利得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而信息化的進展反過來對城鎮化的高級發展也具有推動作用。因此對一個地區進行信息化水平測度,應結合其城鎮化指標建設的數據,即進行城鎮信息化水平測度。

江蘇省作為東部省份和經濟發達的省份,承擔著支援和服務長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職能,其城鎮信息化發展水平對長三角洲地區信息一體化構建影響重大。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4年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4]也將江蘇作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以為全國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目前,江蘇省城鎮化建設已達到基本完善階段,在此基礎上,信息化建設也已開展多年,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發展水平進行測度,明確江蘇省城鎮信息化發展所處階段,可以為江蘇省信息政策制定、構建宜居城鎮指明方向。

2 測量方法

關于區域社會信息化水平的宏觀度量,目前存在方法有很多,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從信息經濟宏觀計量角度進行的經濟學范疇測度,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ICT主要指標法、國際電訊聯盟的數字獲取指數及ICT發展指數法和波拉特法[5]。另一類是從社會宏觀信息流量的信息構建能力角度進行的社會學測度,如聯合國的信息社會指標法和RITE模型。

波拉特法作為第一種測度方法的典型代表,是美國經濟學家波拉特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種信息經濟測度的方法。通過對信息活動、信息資本、信息勞動者、信息職業等基本概念的逐步確立過程,建立一級信息部門測度和二級信息部門測度,利用最終需求法計算出各級信息部門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進而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社會信息化水平[6]。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但是,這種測量方法在測算過程中主觀性太強,一些數據估算、產業分割有失規范,對測度結果的可信度和準確性影響很大。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這種測量方法已顯得有些陳舊了。

RITE模型作為第二種測度方法的典型代表,是由日本電訊與經濟研究所(RITE)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提出的信息化指數模型[7],是用來測度不同國家或地區信息化水平的模型。該模型中的社會信息化指數通過信息量、信息裝備率、通信主體水平和通信系數4個大類因素加以反映[8],這種方法模型參數少、數據易獲取、計算方法簡單、測量成本低,但是測量中采用的算數平均數法不考慮各項因素的權重,測量結果有失偏頗。基于此,南京大學的鄭建明教授在《中國社會信息化進程測度報告》一文提出了“信息化綜合指數法”,該方法結合我國具體情況,是對RITE模型的繼承和發展,參照當時國家信息化“九五”規劃中規定的國家信息化系統六要素,將社會信息化指數測度分為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產業、信息人才四個方面的21 個具體指標(見圖1)。并在計算中對各個指標根據其反映信息化進程真實狀況賦予不同的權重,修正RITE 模型存在的指標選取不盡合理、計算不科學等弱點, 較多地體現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也克服了信息化指數法只描述社會生活信息化水平的缺陷,能較真實地反映現階段經濟與社會信息化的綜合水平。成為測量我國地區社會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方法。

由于城鎮信息化建設中的重要資源——“信息”既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資源,也是個人發展的重要資源[10],故在本調研報告中,筆者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分別進行了宏觀形式和微觀形式的度量。其中對信息化的宏觀度量,即對整個地區各城鎮的社會信息化發展水平的測度,包括信息設施建設、信息產業發展、 信息資源開發、信息技術利用、信息人才儲備等方面[12]。對地區信息化水平進行宏觀度量,可以為地區信息政策的制定、信息產業的管理和發展等決策提供依據;對信息化的微觀度量,即以城鎮居民個體信息作為對象,進行各種量的測量。對地區信息化水平進行微觀度量,可以為建設宜居城鎮,構建綜合性的信息便民服務提供參考。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的宏觀度量采用了信息化綜合指數法。在具體操作時,仍以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產業、信息人才四個因素作為主要測度,對于具體指標,則結合后來國家新頒布的《中國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11]中列出的20項信息化度量指標進行了部分修改,針對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融合的特點,增加了一些既能反映現代城鎮化水平,又能反映信息化進展的新指標,例如用于研究與發展的經費支出量(地區對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人才隊伍的建設和發展,而高素質人才是城鎮化和信息化建設的主導力量)、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及其占三大產業的比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非農從業人數比重上升是城鎮化和信息化雙重作用的結果)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高新技術貢獻率可以反映該地區信息技術發展水平,也是城鎮化發展的潛在動力);刪除了一些對當代信息化水平測度反映不明顯的指標,例如,長話電路數、每百人固定電話數、每百萬人無線傳呼數(由于移動電話、網絡通訊的發展,固定電話使用者日益減少,無線傳呼幾乎已沒有用戶,但不代表該地信息化水平下降,故本研究報告刪除此類指標);對于那些仍然可以代表新城鎮信息化水平的測量指標進行了修改保留或者保留,最終選取了18項指標作為測度,并根據德爾菲法、兩兩比較法,按照各指標的重要程度對其加以不同的權數,對江蘇省的信息化宏觀水平進行測量(見圖2)。

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的微觀度量,主要采用了以城鎮居民個體信息作為對象的問卷調查法。問卷的內容設計參考了韓國數字機會促進署的個人信息指數法以及于良芝教授提出的“個人信息世界”測度模型。調查采用隨機抽樣與整群抽樣相結合的方法,在江蘇省12個地級市中分別選取1-2個有代表性的拆遷后的新建小區作為調查點,對小區居民進行了問卷發放。共發放1000份問卷,回收問卷848份,回收率為84.8%,其中有效問卷為752份,有效回收率75.2%。采取問卷調查法的優點是可進行大規模資料搜集,便于統計分析。但缺點在于與受測者互動少,缺少對受測者思想上的深入挖掘。故為了彌補調查問卷的不足,研究還采用了靈活性高、適應性強的訪談法,通過電話和實地訪談對問卷進行了修正和輔助調查。例如,通過實地訪談,筆者了解到18歲以下受訪者由于學習任務重、家長嚴格控制上網等原因,66歲以上老人由于技術盲點等原因,平時網絡使用率很低,故在問卷發放中,對受訪者年齡段進行了重新限定;在具體問卷中,對上網目的、設備維修方式等問項進行了深入訪談,獲得了更為具體的原因,從而更好地了解居民信息生活狀態。

3 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的度量

3.1 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的宏觀度量

本研究首先對修正后的信息化綜合指數模型的18項具體指標進行了數據采集。數據主要來源于江蘇省統計局網站、中國國家統計局網站、《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0-2013年)、《江蘇統計年鑒》(2010-2013年)、《江蘇省互聯網路發展狀況報告》,《中國第三產業統計年鑒》(2013年),同時通過走訪政府機關部門、相關企業、搜讀新聞報告等對數據進行收集補充(見表1)。

由于所收集到的原始數據是不同質的,不能直接進行量的比較,為更加直觀科學地反映近年來江蘇省社會城鎮信息化發展水平,本研究根據信息化綜合指數法,對收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了以下處理:以2010年為基年,規定該年的各項信息化指標為100,其它各年各項指標數據對應2010年指標數據,經過換算,得到江蘇省2010-2013年的社會信息化各項指標的絕對值;然后再通過專家訪問法、配對比較法(將指標分別兩兩比較,價值高者得一分,依次類推,得出等級排序)分別賦予各項指標不同的權數(見表2),對每一項具體指標進行加權計算,如果一項指標中既有實際具體數值,又有其占全省的比重比值,則按比值進行加權。如,“用于研究與發展經費支出(億元)及其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這一指標,選取其占全省生產總值比重進行加權計算。得到江蘇省2010-2013年社會信息化一次加權指數值(見表2),得到江蘇省2010-2011年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產業、信息人才各自的發展情況。但要測量江蘇省社會信息化指數,還需要對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產業、信息人才這四個總指標進行加權計算。權值依然選用信息化綜合指數法規定的各指標權值,得到江蘇省2010-2013年社會信息化指數表(見表3)。

為了更加直觀的展示江蘇省近幾年社會信息化的變化趨勢,本研究將社會信息化絕對值和社會信息化數據綜合整理成江蘇省2010-2013年社會信息化指數折線圖(見圖3)。

可以看到,江蘇省自2010年以來,信息化指數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長,2013年信息化指數是2010年的近1.6倍,社會信息化指數呈現穩步上升局面,全省城鎮信息化建設勢頭良好,信息產業發展帶動著新型城鎮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城市功能提升;信息網絡的發展改變了各城鎮孤立發展的狀態,促進新城鎮間互通有無,協同發展;信息人才和信息資源量的增長為新型城鎮發展和城鎮信息化建設提供充足的資源。

就四大要素來看,信息網絡、信息人才、信息資源量三大指標增長較為平穩,信息產業異軍突起,發展迅猛。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主要由寬帶網絡、三網融合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業的發展推動,不斷刺激新興信息消費的增長,信息消費的迅猛增長又有力拉動了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江蘇省“十二五”規劃中,著力于經濟平穩增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把軟件研發、商業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提高到戰略高度,堅持調高調優調強取向,產業結構優化布局效果顯著,其區域創新能力繼續四年位居全國前列。2013年江蘇省全年有多家企業進入全國電子信息百強,并在境內外上市。獲得國家電子發展基金支持和國家技改專項支持的項目逐漸增多。四方通信、衛星導航等成為拉動信息產業增長的主力軍,并被列入南京市委、市政府著力培育的成長性企業。此外,信息企業不斷推陳出新,增大促銷力度,積極開拓業務增長點也是信息產業發展迅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對信息資源量的估算主要基于實體信息資源和虛擬信息資源,實體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圖書、報刊、信息設備(電視機、計算機等),虛擬信息資源主要是科研經費、科研成果和專利。經過近些年經濟的發展,實體信息資源的覆蓋率已難以進一步增長,尤其是城鎮,家庭電視、電腦擁有量已趨于飽和。故就實體信息資源量而言,2010-2013年變化不大,而真正能反映江蘇省信息資源發展進展的,則是虛擬信息資源。將江蘇省2010-2013年虛擬信息資源指標的信息化絕對值進行對比(見表4),可以看出專利批準數在這四年中增長很快。專利權是最重要的知識產權之一,申請專利可以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是科研成果市場化信息化的橋梁,更是信息社會市場經濟中判斷組織,尤其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依據。江蘇省專利批準量的增長是近些年來社會知識產權意識的覺醒,也是社會創新意識、發明意識、科學意識覺醒的表現。用于R&D;經費的增長、科研成果數、專利批準數的增長說明了江蘇省對知識信息的重視,也表明了江蘇省知識產權制度的發展和完善,是其城鎮社會信息化發展的重要表征。

關于信息網絡這一要素的評估,全省有線電視和廣播的覆蓋率自2010年均已達到99%以上,可增長空間已不明顯,說明江蘇省城鎮基礎信息網絡建設已基本完成。深層次的信息網絡構建水平主要看移動電話用戶數、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從信息網絡各指標絕對值(見表5)可以看出,2010-2013年,江蘇省移動電話普及率和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兩個指標呈現穩定增長趨勢,而作為最能體現通信和網絡覆蓋能力的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量指標,則呈現迅猛增長的趨勢。可見江蘇省社會信息網絡構建健康發展,潛力十足。

根據江蘇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數據顯示,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農、林、牧、漁業和制造業等對文化素質要求相對較低的行業;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口相對集中在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以及教育等收入水平、待遇、層次相對較高的行業(信息產業基本列于此中)。如,受教育程度為大學的人口中18.59%從事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工作,18.40%從事教育工作,14.15%從事制造業工作,可見教育可以為信息化儲備人才。江蘇省關于信息人才這一要素的評測,從信息人才各指標絕對值(見表6)可以看出,2010-2013年,政府用于教育的支出費用這個指標基本上以年10%、20%、40%的速度增長,可見政府對于教育重視程度的加深。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全省人民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的為信息化建設儲備人才。這一點可以通過第三產業就業人口數這一指標的變化得到證明,雖然第三產業不等同于信息產業,但是信息產業大部分可以劃分到第三產業中來,可以看到第三產業就業人數與財政用于教育的支出這兩個指標基本上是以相同的速度同步增長著,在一定程度上驗證了教育為信息產業提供人才。同時也可以看到,四年來江蘇省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指標增長不大,城鎮化進展較慢,這與戶籍制度、城鎮落戶政策的不合理有一定關系。此外,城鎮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是經濟發展水平的表現,而經濟發展水平是提升人口文化素質的物質前提,一個國家或地區只有經濟發展,才有條件進行人力資本投資,擴大教育規模,提高全民文化素質,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絕對值數據可以反映出來——江蘇省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這一指標四年來穩步增長,此外,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擁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已達90人,高素質信息人才供應充足。

3.2 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的微觀度量

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進行宏觀度量,可以明確江蘇省當前的信息產業、信息網絡、信息資源量和信息人才發展狀況;而微觀度量,則是以“個人”為中心,測量江蘇省新型城鎮信息化建設的人才儲備潛力、信息市場發展潛力、新城鎮信息系統應用及推廣潛力,是江蘇省新型城鎮信息化“軟實力”的測量。兩者統一于江蘇省“信息新城”的構建中。

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的微觀度量,主要采用了調查問卷的方法。由于調研的目的是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進行微觀測度,故調查問卷的對象設定為江蘇省新城鎮居民,所謂新城鎮居民主要指新獲取城鎮戶口的人群,例如拆遷戶、因升學而戶口轉移的大學生等,考慮樣本量比較大,涉及面異常廣,數據收集工程過于龐大,為了減少測量成本,同時保障數據質量,筆者在江蘇省12個地級市中分別選取1-2個有代表性的拆遷后的新建小區作為調查點,對小區居民進行了問卷發放。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對于調查問卷中涉及的具體問項不一一列舉,而是將問卷的主體結構及每個部分包含的具體內容列成表格供讀者參閱(見表7);對問卷數據的描述性統計也不一一列舉,只選取有代表的問項進行說明。

表7 江蘇省微觀信息化水平調查問卷結構及內容

在個人信息描述部分,在問卷前測時,筆者發現18歲以下,66歲以上受測者有效問卷回收率很低,通過實地訪談,筆者了解到18歲以下受訪者由于學習任務重、家長嚴格控制上網等原因,66歲以上老人由于技術盲點原因,平時網絡使用率很低,除了個人基本信息外,對問卷后部分的問項很少能夠理解并填寫完整。故在大規模問卷發放時,筆者將調查對象主要集中在18歲至65歲之間,以保證問卷數據質量。從回收的有效問卷的性別統計看,男女比例為49.06:59.04,基本達到1:1的比例;受教育程度大專及大專以下、本科、碩士、博士分別占總體的37%、40%、11%和12%;工資收入1000元以下、1000-3000元、3000-5000元、5000元以上的分別占總體的20.75%,49.06%,20.75%和9.43%,受測者職業涉及也十分廣泛,包括學生、公務員、職工、商人、農民、軍人、個體等,由以上可見,本次調查樣本區分上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在信息可接入部分,通過居民擁有的信息設備與常用信息設備數據(見表8)對比可以看出,居民最普遍擁有的四種信息設備與居民普遍最常用的四種信息設備是一樣的,均為手機、筆記本電腦、臺式電腦和電視機。其中手機的普及率達到100%,電腦普及率也在50%以上,說明江蘇省新城鎮居民的信息基本接入是沒有障礙的,居民習慣使用自己最熟悉的信息設備獲取信息,對于新型信息設備接受緩慢,這一點從信息設備更換頻率上也可以看出來,在“您的手機更換頻率”這一問項中,43.4%的受測者選擇“一般不換,除非壞了”,只有5.66%的人選擇“1年以內”,對于電腦的跟換頻率,則高達73.58%的受測者選擇“一般不換,除非壞了”,選擇“1-2年”、“2-3年”的分別占24.53%和22.64%;此外,從圖8還可以看出,固定電話的擁有率和使用率都不高,說明信息設備的更新換代中,固話已由中心轉為邊緣化,這與上文中對江蘇省社會信息化水平的測評結果是一致的。這也說明江蘇省新型城鎮中,居民對信息系統的接受能力比較強,信息市場是有發展潛力的。

在信息獲取與辨識能力部分,通過對居民上網目的(見表9)的測試可以看出,居民上網涉及學習、工作、娛樂、生活等方面,說明居民注重獲取各方面的網絡信息來方便自己的日常生活,基本信息獲取能力較強;在“您上網瀏覽比較感興趣的是哪方面的信息資源”這一問項中,比重最高的是“新聞”,說明居民除了關注自身微觀信息,還十分關注一個地區乃至國家的宏觀信息,是信息視野拓寬的表現;在對受測者常用信息軟件的測試中,受訪者普遍選取的都是一些知名度比較高的基礎軟件,例如常用系統軟件92.45%都是Windows,常用瀏覽器選用IE瀏覽器和360瀏覽器的比重分別達到47.17%和64.15%,常用聊天軟件選擇QQ的高達96.23%,常用下載軟件選擇迅雷的達到75.47%,常用的辦公學習軟件選擇微軟Office的達到69.81%,最常瀏覽的網站排名前三的是百度、淘寶、QQ空間,說明江蘇省新城鎮居民的新信息設備主動獲取性較差,信息源更換少,信息獲取以習慣方式為主。故在新型城鎮信息化建設中,要增加針對新市民的信息素養教育,提高其新信息設備獲取能力。

在信息安全與維護部分,通過回收的有效問卷來看,97.1%的受測者表示裝有殺毒安全防護軟件,有64.1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上網過程中發生過網絡賬號密碼被盜事件,說明居民有基本的信息安全意識,但依然不可避免一些上網安全隱患;“在信息設備發生故障時,您第一時間采取的措施”這一問項中,58.49%的受測者表示會先自己解決,求助親戚好友的占13.21%,到個體維修部咨詢維修的占7.55%,到正規店維修的才占20.75%。說明在遇到信息困難時,居民有主動解決的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測出,對新城鎮居民進行信息素養教育阻力不大,居民主動參與程度會比較高。

4 結論

通過對江蘇省城鎮信息化水平的宏觀與微觀測度的結果可以發現,江蘇省城鎮信息產業發展迅速,軟件研發、商業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在工業產值中貢獻力度過半,產業結構優化布局效果顯著,這是構建“信息新城”的物質基礎;信息網絡覆蓋率高,江蘇省城鎮基礎信息網絡建設已基本完成。深層次的信息網絡構建水平呈現迅猛提高的趨勢。社會信息網絡構建健康發展,潛力十足,這是“信息新城”信息得以高速流通的基本條件;信息資源量豐富,全省科技進步對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達56.5%,其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企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發明專利申請量持續保持全國前列,這是實現“信息新城”信息庫構建的基礎;信息人才供應充足,政府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加深。五年以來,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提高全省人民受教育程度,可以有效地為信息化建設儲備高素質信息人才,這是“信息新城”持續發展的支撐;信息市場得以發展,新城鎮居民具有基本的信息接入、獲取與辨識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識,信息消費特別是網絡消費已經成為江蘇城鎮居民消費的新增長點與新亮點,這是“信息新城”持續發展的驅動力。綜上,江蘇省已滿足“信息新城”構建標準。可以構建“信息新城”試點,通過借鑒該試點建設經驗,推動本省產業徹底變革和再造,實現經濟創新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 黃群慧.“新常態、工業化后期與工業增長新動力[J].中國工業經濟,2014(10):5-19.

[2] 李強,陳宇琳,劉精明.中國城鎮化“推進模式”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2012(7):82-100.

[3] 呂斌,李國秋.信息化測度的創新概念基礎——基于ICTS的核心信息能力[J].圖書情報工作,2011(8):10-14.

[4] 中國政府網.關于印發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方案的通知[EB/OL].[2014-12-29].http://www.sdpc.gov.cn/gzdt/201502/t20150204_663081.html.

[5] 鄭建明.信息化指標構建理論及測度分析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6] 俞立平.中國區域信息經濟的技術進步與效率測度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1):78-84.

[7] Pesce M.The veto mechanism in atomic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economies[J].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2014(53):33-45.

[8] 鄭建明,王育紅.社會信息化進程測度案例及方法分析[J].圖書與情報,2000(2):15-23.

[9] 鄭建明,王育紅,張慶鋒.中國社會信息化進程測度報告[J].情報科學,2000(10):865-870.

[10] 于良芝.“個人信息世界”——一個信息不平等概念的發現及闡釋[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1):4-12.

[11] 國家信息化指標體系——信息化發展指數[EB/OL].[2014-12-29].http://www.docin.com/p-665001871.html.

[12] 方維慰.中國信息化空間格局的態勢分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3(10):36-3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久久公开视频| 超碰色了色|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中文字幕色伊伊| 久久毛片基地|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美女裸体18禁网站|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亚洲成人在线网| 不卡无码网|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天天色综网| 日本黄网在线观看|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欧美激情伊人| 亚洲第一区在线| 国产欧美中文字幕|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高h视频在线|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婷婷激情亚洲|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com| 精品国产成人a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国产日本一线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国产18在线|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日韩不卡在线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香蕉色综合|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熟女影院| 日韩av无码DVD| 国产黑丝一区| 成人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乱论视频|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小视频在线高清播放 |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国产黄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91色| 久热精品免费|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黄色网站在线观看无码|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天天操精品|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