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融合圖書館初探

2016-03-29 07:22:46王世偉
圖書與情報 2016年1期

摘 要:文章介紹了德國康斯坦丁大學圖書館“融合圖書館”的創新理念與創新實踐,分析了融合圖書館融合化、互動化、可視化、泛在化、智能化等五大特點,從新一輪科技革命環境下的圖書館創新探索、圖書館大融合中的通體革命以及引領未來的智慧圖書館高級形態等維度對融合圖書館的創新啟示進行了研究闡述。

關鍵詞:融合圖書館;德國康斯坦丁大學圖書館;人機互動;智慧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 G250.1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6009

Probe into the Blended Library

Abstract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the innovative idea of Blended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Konstanz, Germany, the five characteristics of blended library, such as fusion, interaction, visualization, ubiquitous, and intelligent are analyzed and study is made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a new round of revolu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library innovation, library fusion, and holistic revolution leading to the wisdom of the future library.

Key words blended library; 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Konstanz Germany;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smart library

2015年5月,筆者在參加由瑞士蘇黎士舉行的國際圖聯大都市圖書館年中會期間,有機會首次實地體驗了“融合圖書館(Blended Library)”。當時會議主辦方組織參會代表參觀了位于德國南部與瑞士接壤的德國康斯坦丁大學圖書館(Libr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Konstanz Germany),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館的人機互動團隊、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團隊共同制作了片長6分鐘的“融合圖書館”項目宣傳片,并讓參會代表實地體驗了相關的服務,令人眼前一亮,我頗感興奮和激動,因為這一創新理念和實踐探索向人們展示出未來萬物互聯時代高度智能化通體轉型的圖書館服務的新模式和新形態,這對正在創新轉型的中國圖書館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本文試圖對“融合圖書館”這一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和新形態作些介紹和初步的探索,以求教于業界同行。

1 融合圖書館的創新探索

1.1 融合圖書館研究的起始與發展

融合圖書館的研究起始于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的圖書館空間和服務重塑,多集中于歐美的一些大學圖書館,全球圖書館界關于這一主題的研究文獻至今不多,在中國還是空白。有關融合圖書館研究的早期文獻多注重融合圖書館員的研究。2004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史提芬·貝爾(Steven Bell)和約翰·夏克(John Shank)[1]就曾探討了在圖書館空間重塑和創新過程中融合圖書館員的角色使命,成為較早的融合圖書館研究文獻。2007年,史提芬·貝爾和約翰·夏克[2]進一步探索了在學術圖書館中融合圖書館員的技術功能和要求。2009年是融合圖書館研究成果較多的一年。這一年中,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辛克萊·布萊恩(Bryan Sinclair)[3]撰寫了《在學習型公共空間中的融合圖書館館員》一文,參加了有關融合圖書館新模式和新形態中融合圖書館員命題的討論。他認為:“我們將繼續提供安靜的學習空間并思考圖書的收藏空間,我們有機會去發展社會、文化空間的新類型、新技術聚集的地方。如果圖書館要在校園里保持活力,我們必須重塑我們的空間,作為學習探索和共享信息的中心,而融合圖書館員則是使之成功的關鍵。”2009年,德國康斯坦丁大學人機交互組的馬蒂亞斯(Mathias Heilig)、米莎(Mischa Demarmels)等發表了《搜索、探索和導航設計下一代知識媒體工作臺》一文,探討了融合圖書館所面臨的信息空間的復雜性及引起的相關問題。作者認為融合圖書館正在創新流程,如各種不同活動的多方面的特點、位置和環境,是新環境下尋求信息服務的重要解決方案,其中包括不同的可視化技術、變化的用戶界面以及用戶體驗等[4]。2009年4月,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曾召開了人機交互設計的研究會議[5]。2011年,約翰·夏克和史提芬·貝爾再次合作深入探討了融合圖書館在數字信息時代的教育功能[6]。2013年,德國的《圖書館服務》第12期上刊載了融合圖書館項目在高校圖書館的研究報告,成為“融合圖書館”研究的重要文獻[7]。2014年,德國學者進一步研究了改造后的融合圖書館的穩定性問題,認為融合圖書館導致了真正的學習空間的顯著升值,為圖書館創造了一種附加價值[8]。這一年,美國學者也探討了圣荷西州公共圖書館系統和圣荷西州立大學圖書館十年來的合作與融合問題,這是從另外一個維度來研究融合圖書館的問題[9]。

“融合圖書館”這一創新的理念和實踐究竟有些什么新理念和新服務,康斯坦丁大學哈拉爾德教授(Harald Rieterer)所撰寫的《人機交互: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在圖書館領域可能的用途》的演講以及康斯坦丁大學圖書館人機互動團隊與數據庫和信息系統團隊共同制作的“融合圖書館”試驗項目宣傳片為人們提供了這方面的信息[10]。

1.2 融合圖書館的創新理念

融合互動是融合圖書館的靈魂。哈拉爾德在形象生動的簡要演講中,從三個方面向人們展示了融合圖書館的創新理念及其實踐應用。

(1)融合互動的理念動因。這是從創新理念的角度對融合圖書館進行的分析介紹。哈拉爾德認為,融合互動將成為圖書館明天的互動范式,在這一范式之中,用戶基于桌面的物理和社會的世界變得完全虛擬化了,在工作期間,用戶可以無縫切換他們現實世界中的技能和他們的虛擬手段。這其中包括普適計算和基于現實的相互作用。這種基于現實的相互作用在商業應用中已有實例,如蘋果平板電腦和蘋果手機的相互作用;微軟的體感周邊系統,如利用諸如外設傳感攝像頭來追蹤用戶,使用戶能夠在空中通過滑動形體來選擇程序菜單,系統能檢測感知到用戶手的滑動和點擊動作等。

(2)融合互動的設計領域。這是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對融合圖書館進行的分析介紹。在融合圖書館的設計領域中,用戶個體間會相互作用,不同的用戶可以通過智能信息令牌的觸摸和移動進行混合交互。通過大家認可的互動共享規約,這種社會的交互與溝通可以通過多重觸控顯示來實現多用戶間的信息共享,而智能信息令牌可以為多用戶抓取同樣的內容。通過融合互動的全新設計,業務流程將重組再造:物理真實的工作流程和計算機支持的工作流程之間發生變化。如可以在桌面上虛擬旅游參觀博物館,可以通過屏幕的顯示來創造人機友好的分類書架搜索。在物理環境下,融合互動的設計使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形成了融合,可以混合編制各類設備,在圖書館建筑中融入虛擬手段的動力,包括椅子、墻壁、地板、天花板、燈光、音響與多點觸控平面、各種形體的顯示器、圖書館空間的新設計安排等。

(3)融合互動的視覺協同。這是從視覺協同的角度對融合圖書館進行的分析介紹。在哈拉爾德看來,融合互動的視覺協同是圖書館的未來,即融合物理和數字的圖書館。哈拉爾德向業界提出了以下的問題:我們是否可以找到一個新概念的融合圖書館,這個圖書館是合適的、可用的、一體的,并以用戶為本。而視覺協同正是從可視化與互動化相結合的維度對融合圖書館所進行的實踐探索。

哈拉爾德以上講的視覺協同可以有多種形態,如在研討室中,用戶通過電影的放大和縮小、通過訪問更多信息,可以探索你需要搜索與研究主題的范圍;在搜索媒體庫中,通過檢索關鍵詞,將相匹配的影視文獻拖移至個人控制面板,也可以使用智能搜索令牌的協同方法,通過重量級關鍵詞來獲取你所需要的知識信息;也可以通過視覺協同的方法進行用戶研究,如選取75個參與者,隨機組成25人一組(共3組)進行測試;視覺協同也可以實現同步微機接口,即可自由選擇在電腦上或是在多臺電腦上工作,通過物理的智能搜索令牌,用以增強可用性和視覺印象。通過融合互動的視覺協同,用戶可以獲取諸多的電影資料,可以在家中使用不同的可視化多媒體文獻,可以通過門戶、情節、網格、信息流來過濾標題。融合互動的視覺協同將實現信息流的可視化、散射圖的可視化以及基于桌面的可視化等多種形態的可視化。不僅如此,用戶可以實現客廳中的電影欣賞,也可以使用注解,在屏幕訪問之后利用回車鍵就可即時觀看電影;假如用戶在圖書館外,也可以通過手機的移動場景顯示來提出借閱某一新的電影版本的服務要求。

哈拉爾德認為,融合圖書館是一個將智慧的真實世界和虛擬的數字世界融為一體的一個地方,融合圖書館將使圖書館和圖書館所提供的知識學習的質量達到全新的水平。融合圖書館的模擬及數字媒體的體驗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新形式的探索,這一新形式將給圖書館帶來共同的連鎖或融合,相當于混紡。通過桌面和移動裝置以及新的互動融合的形式,傳統圖書館將脫胎換骨地達到新的目標,進入手機圖書館的時代。

1.3 融合圖書館的創新實踐

康斯坦丁大學圖書館制作的“融合圖書館”的項目宣傳片,生動形象地向人們展示了融合圖書館的各類創新實踐。我們可以通過這一宣傳片的解讀文字來具體深入地了解這一創新實踐的豐富內涵。

視頻為人們呈現了多媒體融合型圖書館——未來的圖書館理念。在信息和現代可視化技術的幫助下,多媒體圖書館可以支持傳統物理圖書館的檢索工作。下面我們看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明多媒體圖書館的運用,背景是四位大學學生艾米莉、莉娜、約翰、塞巴斯蒂安在大學中的歷史課的團隊學習。

約翰加入了小組討論,他先把自己的學生卡放置在一個智能互動的桌面上。注冊完畢后,他現在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訪問小組討論的工作平臺了。他開始鍵入他們的歷史作業主題“凱撒大帝”和“盧比孔河流”。他們在實驗室碰面,然后開始他們的合作。他們先開始在互動桌面上進行快速文獻搜索。四個學生對凱撒大帝知之甚少,僅僅知道盧比孔是一條河流,也不知道凱撒大帝在跨越盧比孔河流時到底發生了什么。

與臺式電腦檢索不同的是,融合圖書館提出了可視化的智能“信息令牌”概念,智能“信息令牌”間的虛擬管道負責數據的傳遞,它將原始數據傳遞給第一個智能“信息令牌”,把一個智能“信息令牌”的輸出傳遞給下一個智能“信息令牌”并作為下一個智能“信息令牌”的輸入,大大加速了檢索速度,同時幫助他們清楚知道檢索的歷史記錄。互動桌面很好地幫助小組成員討論,大家可以圍繞著搜索關鍵詞展開團隊學習。他們隨時可以單獨檢索,之后再將各自檢索結果整合集中在一起。

文獻搜索的結果呈現在大屏幕的互動墻面上。塞巴斯蒂安和莉娜正走向互動墻去進行高級篩選以了解更多詳情。一開始結果會呈現給他們一個列表。塞巴斯蒂安觸摸了列表上的一本書,他得到了更多有關書籍借閱狀態的信息。莉娜從她的電腦上得到了同樣的信息,她離開實驗室去找凱撒大帝的傳記圖書。

同時,塞巴斯蒂安在多媒體書架上瀏覽書籍。3D視覺效果和真實信息界面使得他能很好地瀏覽在線書庫中的書籍。他在數字空間中所獲得的信息,和他的同伴在實體空間的圖書館書架上獲得的信息是實時平行互動的。當莉娜按互動墻面的顯示在實體書架上找到凱撒大帝的傳記圖書時,在實驗室中的塞巴斯蒂安此時則發現了一本之前在搜索中沒發現的有關盧比孔河的圖書,他立刻把書名發給了在實體書架旁的莉娜,同時莉娜也在她的平板電腦里收到了傳送過來的信息,并在書架上找到并取下了有關盧比孔河的圖書。

莉娜帶著找到的書籍,回到實驗室,坐在電子互動桌子前,開始閱讀。她希望能找到對他們小組作業有用的信息。她開始創造一張知識導圖。當她尋找到一些信息,她就把信息放在電子桌面上,電子桌面會自動在工作平臺上開始集合信息。她在閱讀的過程中,在書中選中她感興趣的圖像和文字部分,然后使用拖移功能,將內容截取到知識導圖中。電子桌面會立刻對截取內容給予反饋——書上會有顏色自動標識出她選中的內容。如果沒有電子互動桌面,莉娜只能手動摘錄下這些章節。她重復以上動作,每次都能體驗截取有用信息的樂趣。

當莉娜在創造知識導圖時,小組的其他成員在互聯網搜索“凱撒大帝”和“盧比孔河流”。在各自單獨搜索之前,他們收集了一些檢索的關鍵詞,這些關鍵詞現在正出現在互動桌面上。他們將有關聯性的關鍵詞組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搜索群組,每一個搜索群組會確定一個搜索主題。他們的電腦會通過電子身份識別將這些搜索組群分送給小組成員,然后可通過各自的電腦進行搜索。當他們發現了可用的信息,就可將信息通過桌面與他人分享,從而形成了分布式組群搜索。艾米莉、莉娜、約翰、塞巴斯蒂安將不同的搜索組群加上實體的識別代碼,他們也會根據需要創造新的組群。

當團隊學習檢索告一段落,小組成員一起來到演講室,將文獻搜索結果和之前的知識導圖的信息匯總,形成團隊學習的最終報告,并在歷史課上進行關于凱撒大帝和盧比孔河流的報告展示。

以上案例給我們很好地展示了電子應用如何幫助我們實現多媒體圖書館管理,以及這些應用如何幫助我們在圖書館開展知識探索工作。

2 融合圖書館的性質特點

融合圖書館的對應英文是Blended Library,這里的融合,詞義有混合、混雜、調和、協調的含義。從康斯坦丁大學的創新實踐分析,融合圖書館具有融合化、互動化、可視化、泛在化和智能化五大特點。

2.1 融合化

誠如哈拉爾德所指出的,在融合圖書館的新范式之中,用戶基于桌面的物理和社會的世界變得完全虛擬化了,在工作期間,用戶可以無縫切換他們現實世界中的技能和他們的虛擬手段。融合互動的設計使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形成了融合,可以混合編制各類設備。也就是說,在圖書館服務的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形態。這種新形態,超越了僅僅是擦邊相切或復合疊加的形態,超越了你我需要和你我依賴的層次,而是形成了水乳交融、交叉互動般的深度融合,即這種融合已不是停留在物理的拼合層疊的組合,而是達到了化學的混雜融合的境界。這種融合,包括線上線下文獻的融合、信息載體的融合、數據的融合、視覺的融合、空間的融合、人與人之間的融合、各類設施的融合以及服務流程和學習流程的融合。哈拉爾德在總結融合圖書館這一新的信息和通信技術在圖書館領域可能的用途時使用了“混紡”這一詞語,十分形象地向人們闡釋了這一新范式的性質特點,即在“混紡”的流程中,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已經形成了服務共同體的深度交叉,已經實現了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友好交互。科學家們預測,人機融合將在未來數十年中將走得更遠,即人機融合將形成“超人類”,使人與機器融合為“奇點人”,這將使融合圖書館上升到更高的境界[11]。

2.2 互動化

融合圖書館創新理念和實踐的重要特點就是人機交互,這是融合圖書館互動化的最主要特征。用戶可以通過信息設施實現人機間的無縫切換,實現蘋果手機與蘋果平板電腦間的信息交互,通過人機感知來追蹤用戶、選擇程序菜單,檢測用戶手的形體動作等。在人機交互形式上,可以是一對一交互、多對一交互、一對多交互、多對多交互,也可以是多載體互動、大小屏互動、多空間互動。

同時,人與人的互動也成為融合圖書館的一大特色。這一圖書館服務的新范式向人們展示出新信息環境下團隊型學習的新模式:圍繞一個學習研究的主題,組成一個團隊,成員之間通過共同的規約,一起擬定學習的主題內容,一起商議學習研究的路徑方法,一起進行文獻搜索,一起進行跨空間的協同,一起進行線上線下的交流互動,一起進行各自檢索結果的知識分享,一起匯報學習研究的心得,實現了鍵對鍵和面對面的互動融合。充分體現出萬物互聯環境下圖書館服務的創新、互動、協同、開放、共享的理念。

2.3 可視化

融合圖書館在技術上的一大創新就是可視化。這種可視化,是立體多樣的可視化,可以分為多種類型。一是檢索內容的可視化。物理空間的書架可以在研究空間的大屏上虛擬顯示,也可以在小屏的平板電腦上顯示,還可以在PC上顯示;二是學習路徑的可視化。用戶的注冊登記可以在智能桌面上顯示,各智能“信息令牌”間的互聯關系的虛擬交叉聯線可以顯示,分布式群組搜索的虛擬圈線組合范圍可以顯示,全文主題檢索可以通過色標區分進行顯示,文獻中拖移出的圖像文字可以顯示,用戶在圖書館空間外也可以通過手機顯示來提出借閱的服務要求,如此等等;三是知識共享的可視化。學習團隊成員的各自檢索內容可以通過信息令牌的移動放置進行分享,也可以通過多屏交互進行信息的傳遞,還可以通過大屏共享文獻搜索的結果。誠如哈拉爾德所指出的,融合互動的視覺協同將實現信息流的可視化、散射圖的可視化以及基于桌面的可視化等多種形態的可視化。可以說,可視化融入了學習的全過程,為用戶提供了便捷、知會、形象、生動的學習技術和學習環境。

2.4 泛在化

融合圖書館依托跨時空的無線網絡技術、射頻技術、移動技術等,實現了在圖書館不同區域、圖書館內外的可視化和互動化的網絡接入和服務接入。融合圖書館實現了遠距離圖像的人機互動與可視化,即人機互動與可視化不僅在同一研究室的空間可以實現,在館內研究室空間與閱覽空間可以實現,還可以在館內館員與館外用戶之間可以實現;用戶無論是在路上還是在家中的客廳,都可以實現與圖書館的鏈接并獲得相應的服務。如用戶在下班的路上,想起需要某一電影的新版本,就可以在手機屏幕的可視化場景下向圖書館提出服務請求。中國互聯網協會2016年1月發布的《2015中國互聯網產業綜述與2016發展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1月,中國手機上網用戶數量已達到9.05億[12]。哈拉爾德所設想的融合圖書館的手機時代對于中國圖書館事業創新發展而言可謂正當其時,這對推動融合圖書館的泛在化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環境。

2.5 智能化

融合圖書館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軟件技術等,形成了全新的融合圖書館新形態:一是形成了圖書館智能化的全面感知,包括文獻、載體、館員、用戶、設施間的各類數據的感知互聯;二是形成了圖書館智能化的立體互聯,包括用戶之間、用戶與館員之間、線上信息與線下文獻之間、各信息令牌之間、知識數據與智能桌面之間的智能互聯;三是形成了圖書館智能化的自由組合,包括用戶在注冊后團隊成員范圍的自由組合、信息令牌互連互通知識分享的自由組合、分布組群搜索的自由組合、文獻載體選取拖移的自由組合、實體文獻與虛擬操作鍵的自由組合,等等。這些智能技術正是實現融合圖書館的融合化、互動化、可視化和泛在化的信息技術基礎和技術保障,使圖書館的服務血脈更加暢通。如果將融合圖書館比喻為人體,那么它也有其獨特的經絡、脈搏和肌理。融合圖書館的經絡就是融合互聯的網絡;融合圖書館的脈搏就是泛在共享的機制;融合圖書館的肌理就是智能互動的獲取。

3 融合圖書館的創新啟示

3.1 新一輪科技革命環境下的圖書館創新探索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以層見迭出、群體躍進的態勢為各行各業創造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已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也為圖書館創新發展提供了新的轉型契機和增長極。這是一個巨變、繁榮、創新、活力的時代。2015年12月14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發布了《2015人類發展報告》報告[13],指出:“數字革命是推動工作轉型的驅動力。推動轉型的驅動力是全球化和技術變革,特別是數字革命。”“具有改變工作的最大潛能的新技術包括云計算、3D打印、先進機器人、能源儲存與知識自動化。通過智能軟件系統,知識自動化將變革知識工作的組織形式和生產率,使數以百萬計的人能使用智能的數字助手。”聯合國的這一報告中對技術變革改變工作方式的研究闡述,特別是知識自動化的分析研判,對圖書館如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環境下進行創新探索同樣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對融合圖書館帶給圖書館服務的轉變也是有說服力的另一維度的解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智能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重塑全球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軍事、外交格局,圖書館也不例外。

2012年以來,大數據元年、可穿戴設備元年、人工智能之年、虛擬現實之年等可謂層出不窮,科技革命的浪潮一浪接著一浪。科技革命對經濟而言是帶來了產業變革,對社會而言是創新了生活的新空間,對圖書館而言則是帶來了服務和管理的變革。德國康斯坦丁大學的融合圖書館的創新理念和創新實踐為圖書館在新環境下如何創新提供了重要的理念與實踐啟示。

3.2 圖書館大融合中的通體革命

德國康斯坦丁大學的融合圖書館向人們展示了基于人機互動的圖書館資源全網配置和全景式服務與管理體系。這一圖書館的新模式和新形態對圖書館而言不是局部變革,而是通體革命,不只是動“棋子”,而且要調“棋盤”,是要重塑圖書館服務的組織形態和管理的流程體系。融合圖書館將使圖書館的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實現整體性的結構融合,使圖書館的服務流程系統和各個環節實現智能互聯和人機互動,使圖書館的整體布局體系實現在圖書館數字化基礎上的網絡化、智能化、互動化、可視化和泛在化,這將極大地提升圖書館服務主體和用戶客體的積極性,將形成圖書館可持續發展的新動能。可以預見,融合圖書館將成為驅動的引力波,如同石頭丟入湖中所產生的波紋,將助推圖書館實現通體革命。這種通體革命是以科技創新帶動圖書館的全面創新,以全面創新驅動圖書館的全面發展。

信息技術往往被看作是“術”而不是“道”,故我國一些圖書館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中曾以“技術立館”作為宗旨,其科學性曾遭到質疑。顯然,對這一問題需要在新形勢下進行重新的審視和認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環境下,科學技術已不能簡單地從技術層面去加以認識。從我國的國家戰略而言,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包括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中國制造2025》等,這些都是基于信息技術而推出的國家戰略,說明信息技術已經從產業技術層面上升至國家創新戰略層面。技術已成為創新轉型的關鍵要素,成為解決問題的著力點所在,成為綱舉目張之“綱”。融合圖書館所帶來的圖書館大融合,將引領圖書館的深層變革,這是全方位、全流程、全空間,全信息鏈、全服務鏈的變革,將形成圖書館的新服務、新體驗、新價值和新境界,從而實現未來圖書館深度“融合”的新愿景。有學者將未來互聯網比作人類社會的“氧氣”一樣不可或缺,如果圖書館還是傳統守成,被動等待或消極應對,不積極擁抱信息新技術,將有可能被邊緣化甚至于被淘汰。

3.3 引領未來的智慧圖書館高級形態

2011年,筆者曾撰寫了《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14]一文,并指出當時智慧圖書館正處于初始階段。2012年,筆者在赴臺灣參加學術交流中形成了《再論智慧圖書館》的論文[15],指出智慧圖書館是融合共享的圖書館,包括三網融合、跨界融合、新舊融合、多樣融合。在此基礎上,筆者進一步探討了智慧圖書館的三大特點,即互聯的圖書館、高效的圖書館和便利的圖書館,指出互聯的圖書館是全面感知的圖書館、立體互聯的圖書館、共享協同的圖書館;高效的圖書館是節能低碳的圖書館、靈敏便捷的圖書館、整合集群的圖書館;便利的圖書館是無線泛在的圖書館、就近一體的圖書館、個性互動的圖書館[16]。以上這些關于智慧圖書館的分析研究,與德國康斯坦丁大學的融合圖書館的創新理念和實踐有諸多相通相合之處,如融合共享、全面感知、立體互聯、個性互動等。如果說,目前我國諸多圖書館正在進行的數字圖書館建設以及手機圖書館與社交媒體的應用實踐是智慧圖書館初始階段的話,那么,德國康斯坦丁大學的融合圖書館就向人們展示了未來智慧圖書館的高級形態。目前我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德國康斯坦丁大學的融合圖書館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從1997年啟動試驗至今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尚停留在局部變革的層面,如文獻的數字化、手機圖書館、微博微信和微信公眾號(兩微一端)服務等,是人與人的互聯或線上與線下的互聯;而德國康斯坦丁大學的融合圖書館是通體革命,是人機互動對全服務鏈的全時空域的滲透,已邁入了萬物皆入口的新模式和新形態的新高度,從而全面重塑了數字時代圖書館的服務流;二是我國數字圖書館較多的是部分的融合、局部的互動、單域的可視、單機的智能,物理空間與虛擬空間不少尚停留在復合疊加的狀態;而德國康斯坦丁大學的融合圖書館是將融合化、互動化、可視化、泛在化和智能化的“五化”形成了高度的統一,表現在物理圖書館與虛擬圖書館的深度融合,實現了以往在未來預測中的虛擬現實的真正發展,從而在服務上能實現更精準化、更高效化和更便捷化。以載體而言,當德國康斯坦丁大學的融合圖書館在為讀者提供搜索服務時,用戶可以進行全媒體各類型的融合查詢,包括地圖、在線文件、論文、攝影系列、文件、視頻、CD、DVD、雜志、雜項、多媒體等,這些文獻載體實現了互聯互通和人機互動的無縫鏈接;三是我國數字圖書館在數字化、網絡化以及泛在化方面著力較多,在智能化和可視化方面尚有較大距離;在文獻方面著力較多,在建筑和家具設施的智能化方面著力較少,如椅子、墻壁、地板、天花板、燈光、音響、多點觸控平面、各種形體的顯示器的智能設計等。因此,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創新發展不能停留或局限在以往的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水平,需要借鑒融合圖書館發展的創新理念和實踐,并結合我國圖書館的實際與時俱進。

2015年9月15日與16日,筆者在上海圖書館舉辦的培訓班和中國圖書館學會在寧波舉辦的培訓班上,先后以“智慧圖書館的最新發展”為題,介紹了融合圖書館的創新理念和創新實踐。2015年10月25日,筆者應邀參加在武漢大學舉辦的“第四屆中美數字時代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在會上曾作了題為“數據驅動的時代特征與圖情教育的創新轉型”的大會發言,在回答與會代表的提問時,曾就“融合圖書館”的問題同與會代表進行了互動。筆者所撰寫的《數據驅動的時代特征與圖情教育的創新轉型》一文已刊載在《圖書情報知識》2016年第1期,論文中的關鍵詞包括了“融合圖書館”(Blended Library)。

2015年10月,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朱慶華教授中標了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面向大數據的數字圖書館移動視覺搜索機制及應用研究”,其中研究探討的“移動搜索機制”與融合圖書館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澎湃洶涌的發展大潮下,圖書館應當有自身價值觀的定力,這就是知識資源的收集、存儲、加工、研究、傳播和服務的文化空間和教育設施,這就是以不變應萬變。但同時,圖書館也應當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用,因萬物互聯發展之勢而謀,應智能互動之勢而動,順社會信息化大潮而為,主動把握機遇,跟上日漸豐富成熟的虛擬現實的變革步伐,在數字圖書館建設的基礎上奮力向智慧圖書館的高級形態——融合圖書館躍升,將延伸虛擬空間的業務鏈與延伸圖書館的服務鏈緊密結合起來,使圖書館的存量現實空間在虛擬空間的融入下得到升級、強化和增值,從而提升我國圖書館的創新力和服務力,為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圖書館現代公共服務體系注入新的創新活力。

4 結語

融合圖書館發揮了信息技術的引領作用,從圖書館自身的供給側發力,提升館員的信息素養,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級,以滿足日益增長的用戶需求側的信息服務和知識導航的需求,以規避新環境下圖書館被邊緣化的可能危機。融合圖書館的創新理念和創新發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更加注重從圖書館自身發展的供給出發,更加注重圖書館員的知識服務水平,更加注重圖書館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更加注重優化圖書館服務結構流程,更加注重改善圖書館服務的知識空間和信息環境。因此,我國圖書館事業應當以融合圖書館的發展理念,從圖書館服務的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投入結構,從圖書館的環境結構,空間結構、區域結構、用戶與館員結構,創新和重塑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和服務形態。從德國康斯坦丁大學圖書館“融合圖書館”的創新理念與創新實踐傳遞出如下的信息:融合是當代全球圖書館的服務性格和創新空間管理語言,我們需要做的是適應并塑造這樣的性格和語言,這是當代中國圖書館事業創新發展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 Steven J.Bell, John Shank.The Blended Librarian: A Blueprint for Redesign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Role of Academic

Librarians[J].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04,65(7):373.

[2] Steven J.Bell, John Shank.Academic Librarianship by Design:A Blended Librarian's Guide to the Tools and Techniques[M].

Chicago:ALA,2007:9-10.

[3] Bryan Sinclair. Blended librarian in the learning commons[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09,7(9):504-516.

[4] M Heilig,M Demarmels,S Rexhausen,S Huber,O Runge. Search, Explore and Navigate ? Designing a Next Generation Knowledge Media Workbench[EB/OL].[2016-01-05].http://xueshu.baidu.com/s?wd=paperuri:(126d99360240f29104363214

fb0f315a)&filter;=sc_long_sign≻_ks_para=q%3DSearch%2C+Explore+and+Navigate+%C2%96+Designing+a+Next+Generation+Knowledge+Media+Workbench&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

[5] First publ.m:Prwceedings of flirting with the future:prototyped visions by the next generation,SIDeR'09,fifth Student[C].Interaction Design Research Conference 15-17 April 2009 Emkhoven Univirsity of Technology /ed.by Ivo Wouters——Eindhoven:Technische Universiteit, 2009:40-43.

[6] John D. Shank & Steven Bell.[Re]Envisioning the Role of Librarian as Educator in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Age[J].Reference & User Services Quarterly, 2011,2(51):105-110.

[7] Alexandru Bogorin, Gabriella Parditka, Peter Rempis. Das Projekt Blended Library an der Universit?覿tsbibliothek Tübingen –ein Statusbericht[J].Bibliotheksdienst, 2013,47(12): 964-975.

[8] Oliver Kohl-Frey, Petra H?覿tscher. Ein realer LernortmitdigitalemMehrwert. Die Bibliothek der Universit?覿t Konstanz nach der Sanierung[J].o-bib:das offeneBibliotheksjournal,2014,1(1):117-123.

[9] Ann Agee. Ten Years LAter:A Joint Library Evolv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4(40):521-528.

[10] H Reiterer.Blended library[EB/OL].[2016-01-10].http://www.sbt.ti.ch/doc/forum/Herbstschule-2011/Modul5/10-Blended_Library_Reiterer_Handout.pdf.

[11] 蔡全根.4G時代的智慧城市與萬物互聯[A].王戰,李耀新.智慧-融合-跨界[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

[12] 喻思孌.我國手機上網用戶超9億——中國互聯網協會最新報告[N].人民日報,2016-01-09(4).

[13] 熊一舟,編譯.全球化和技術變革改變工作方式[N].社會科學報,2016-01-14(1).

[14] 王世偉.未來圖書館的新模式——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建設,2011(12):1-5.

[15] 王世偉.再論智慧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12(11):2-7.

[16] 王世偉.論智慧圖書館的三大特點[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6):22-28.

作者簡介:王世偉,男,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午夜一区|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国产拍在线|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专区第一页| 中文字幕乱妇无码AV在线| 亚洲一区毛片|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国产91蝌蚪窝|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国产系列在线| 二级特黄绝大片免费视频大片|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l| 精品国产自| 91娇喘视频| 国产小视频免费观看|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黄视频网站| 极品av一区二区| 91青青视频|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欧美a在线|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毛片| 国产91视频免费|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 91高清在线视频| www精品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日本久久网站|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久久|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亚洲视频免| 国产靠逼视频| 成人蜜桃网|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爽爽视频|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福利一区三区| 日韩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精品国产www| 成人欧美日韩|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国产精品美乳|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麻豆另类AV|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69av在线|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观看热2|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免费无遮挡AV|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伊人无码视屏|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内毛片视频|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亚洲啪啪网|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欧美在线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 亚洲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激情第一页|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正在播放久久| 四虎亚洲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操美女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