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杜爽
作者單位:113006 遼寧 撫順,撫順市中心醫院
?
超聲檢查對胎兒單側腎盂分離的評價
王旭 杜爽
作者單位:113006 遼寧 撫順,撫順市中心醫院
【摘要】目的 探討超聲檢查對單側胎兒腎盂分離的評價方法。方法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撫順市中心醫院40例妊娠18~40周、單胎胎兒單側腎盂分離腎盂前后徑>4 mm的孕婦為研究對象,統計胎兒腎盂前后徑值、腎實質厚度、腎盞形態、羊水量、胎兒的其他異常情況,并對上述單因素進行評分。結果 可復性腎盂分離9例,超聲評分和為(3.88±2.36)分;不可復性腎盂分離31例,超聲評分和為(10.19±1.9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ROC曲線分析顯示,超聲評分7.5分為最佳診斷標準值。結論 取超聲評分7.5分為截斷點,以量化的形式預測胎兒腎盂分離的轉歸,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關鍵詞】胎兒;泌尿系統異常;單側腎盂分離;超聲檢查
超聲是胎兒泌尿系統篩查最常用的檢查方法,對預測胎兒腎盂分離轉歸具有顯著臨床價值,但是,胎兒腎盂分離界值范圍缺乏量化標準[1]。本研究應用超聲檢查對比分析胎兒腎盂前后徑(APD)、腎實質厚度(RPT)、腎盞形態(PM)、羊水量(AFV)等聲像圖特點[2-3],探討超聲檢查以量化的形式預測胎兒腎盂分離的轉歸評價方法,為早期診斷胎兒泌尿系統畸形、避免不必要的終止妊娠提供影像學依據。現報告如下。

表1 超聲檢查結果評分定義
1.1 一般資料 2013年3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行超聲系統檢查的孕婦共有3 540例,篩選出年齡20~38歲、妊娠18~40周的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妊娠18~33周胎兒單側腎盂分離腎盂前后徑(APD)>4 mm及妊娠>33周胎兒單側腎盂分離腎盂前后徑(APD)>7 mm的孕婦共40例。
1.2 儀器及檢測方法 使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孕婦行常規超聲檢查。測量APD,以9 mm、12 mm、15 mm為分界。測量RPT,以7 mm、5 mm、3 mm為分界。觀察PM,分為Ⅰ、Ⅱ、Ⅲ、Ⅳ級:單純腎盂分離為Ⅰ級;腎大盞擴張、腎小盞直徑<3 mm為Ⅱ級;腎大盞擴張、腎小盞直徑3~6 mm為Ⅲ級;腎大盞擴張、腎小盞直徑>6 mm為Ⅳ級[4]。測量AFV,以8 cm、5 cm、3 cm為臨界值。并對上述分級結果分別計0、1、2、3分(表1),同時記錄胎兒的其他異常情況。胎兒出生1周后復查嬰兒腎臟,統計胎兒腎盂分離的結局與轉歸。
1.3 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運用t檢驗;對可復性及非可復性腎盂分離評分進行單因素分析;運用ROC曲線尋找可復性與非可復性轉歸的最佳截斷點。
2.1 超聲檢查評分 40例胎兒的評分為0~12分,出生后復查9例為可復性腎盂分離,31例為不可復性腎盂分離,見表2。

表2 40例胎兒評分及出生后復查轉歸
2.2 單因素分析 40例腎盂分離胎兒中,可復性9例,超聲評分和為(3.88±2.36)分;不可復性31例,超聲評分和為(10.19±1.99)分;不可復性腎盂分離胎兒超聲評分值高于可復性腎盂分離胎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74,P<0.001)。
2.3 ROC曲線分析 40例胎兒評分ROC曲線分析見圖1,超聲評分7.5分為最佳診斷標準值,此時靈敏性為83.9%、特異性為100%、符合率為92.5%(37/40)。

圖1 40例胎兒腎盂分離評分轉歸ROC曲線
胎兒腎盂分離評價、預測胎兒腎盂分離轉歸,具有顯著臨床價值。泌尿系統平滑肌松弛、一過性膀胱過度充盈可導致非病理性腎盂分離[5],可于胎兒期消失,或出生后1年內消失。病理性腎盂分離的原因有腎盂輸尿管連接處梗阻、膀胱輸尿管連接處梗阻、重復腎等,胎兒出生后多需手術治療。研究發現,91%的病理性胎兒腎盂分離為單側[6]。因此,選擇單側胎兒腎盂分離作為評分對象可以使診斷結果更具有針對性和特異性。
胎兒腎盂前后徑、腎實質厚度、腎盞形態、羊水量與腎盂分離密切相關。腎盂前后徑增寬是胎兒泌尿系統發育異常的最早表現,APD值在0.9~1.2 cm內多為生理性腎盂分離,>1.5 cm多為病理性分離,腎實質厚度、腎盞形態多用于判斷腎積水的程度;羊水量減少易發生于梗阻性泌尿疾病,導致胎兒肺發育不全,增加胎兒死亡率[7]。應用單因素對胎兒腎盂分離進行評價過于片面,結果也不夠準確。因此,可將4個因素綜合量化后用以判斷異常結局的相關性,具有全面、客觀、特異性高等特點。分析ROC曲線發現,以超聲評分7.5分為標準值,靈敏性為83.9%、特異性為100%、符合率為92.5%。超聲評分法以量化的形式預測胎兒腎盂分離的轉歸,具有顯著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 龍小玲,曾蔚越.胎兒腎盂積水的預后評估和處理[J].中華婦幼臨床醫學雜志(電子版),2010,6(2):142-143.
[2] Coelho GM, Bouzada MC, Pereira AK, et al. Outcome of isolated antenatal hydronephrosi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Pediatr Nephrol, 2007, 22(10): 1727-1734.
[3] Wollenberg A, Neuhaus TJ, Willi UV, et al. Outcome of fetal renal pelvic dilatation diagnosed during the third trimester[J].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05, 25(5): 483-488.
[4] 李勝利.胎兒畸形產前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276-279.
[5] 周永昌,郭萬學.超聲醫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1343.
[6] 展新鳳,陶國偉,程琳,等.應用超聲評分法對胎兒腎積水預后的研究[J].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9,25(12):1176-1179.
[7] Feldman DM, DeCambre M, Kong E, et al. Evaluation and follow-up of fetal hydronephrosis[J]. J Ultrasound Med, 2001, 20(10): 1065-1069.
臨床經驗薈萃
收稿日期:(2015-09-21)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1-0045-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21
【中圖分類號】R445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