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圣魏茂華
作者單位:1.116091 遼寧 大連,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三科;2.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一科通訊作者:魏茂華,Email:weimaohua@126.com
?
胃癌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術式的臨床比較
于圣1魏茂華2
作者單位:1.116091 遼寧 大連,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普外三科;2.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普外一科
通訊作者:魏茂華,Email:weimaohua@126.com
【摘要】目的 比較胃癌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后兩種消化道重建術式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2013年5月—2015年5月大連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58例胃癌病人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9例,兩組病人均行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對照組行胃空腸吻合術(畢Ⅱ式)進行術后消化道重建,觀察組行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進行術后消化道重建。結果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胃管拔除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20.6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8.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血紅蛋白、血漿清蛋白及體質量增加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于行遠端胃切除術的胃癌病人,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相較于胃空腸吻合術(畢Ⅱ式)的消化道重建效果更好,能有效縮短病人的術后排氣、進食和胃管拔除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胃癌;遠端胃大部分切除;消化道重建
胃癌是一種在我國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常起源于胃黏膜上皮,其發生與病人的飲食習慣、幽門螺桿菌(Hp)感染、吸煙等密切相關[1]。目前,胃癌的治療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研究表明,胃癌手術后病人的消化道重建將直接影響其術后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因此,有效而安全的術后消化道重建術式顯得非常重要[2-3]。本研究就胃空腸吻合術(畢Ⅱ式)和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進行臨床療效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5月—2015年5月來我院就診的胃癌病人為研究對象,所有病人均經內鏡活檢確診為胃癌,且均行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排除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或無意識者。將滿足上述條件的58例病人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9例。對照組: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齡(46.3±2.3)歲;低分化腺癌7例、黏液腺癌6例、印戎細胞癌3例、中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6例。觀察組: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齡(47.1±2.1)歲;低分化腺癌8例、黏液腺癌7例、印戎細胞癌5例、中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5例。兩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人術前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行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及淋巴結清掃后,關閉十二指腸殘端。對照組采用胃空腸吻合術(畢Ⅱ式)進行術后消化道重建:在距離Treitz韌帶下方20 cm的空腸處,利用閉合器行胃空腸吻合術。觀察組選擇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進行術后消化道重建:在距離Treitz韌帶下方20 cm處離斷空腸,在遠端空腸距離斷40 cm處與近端空腸用吻合器行端側吻合。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術中、術后相關指標,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胃管拔除時間;比較兩組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及營養狀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中和術后指標比較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胃管拔除時間均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中和術后指標比較
2.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均出現食管反流、腸梗阻、傾倒綜合征等并發癥,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0.69%,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8.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2.3 兩組術后營養狀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血紅蛋白、血漿清蛋白及體質量增加量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營養狀況比較
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是治療胃癌的常用方法,但由于此類手術切除了幽門,改變了食物的正常通道,使病人的解剖生理改變較大,因此,術后消化道重建尤為重要。理想的消化道重建具有以下幾點要求:①保持食物通過十二指腸;②消化吸收功能較好;③無胃綜合征的情況較少或不發生;④保持較好的營養狀況和生活質量;⑤保持食物通道的連續性[4-5]。隨著醫學的發展,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術后消化道重建的術式較多。
本研究比較了畢Ⅱ式和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消化道重建的臨床療效,結果表明,雖然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是觀察組術后首次排氣時間、術后進食時間及胃管拔除時間均早于對照組,提示利用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進行消化道重建能有效縮短病人的術后排氣、進食和胃管拔除時間。臧潞[6]的研究表明,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能有效降低食管反流的發生率,因此,胃管拔除的時間要比畢Ⅱ式短,病人能盡早恢復進食和康復。此外,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利用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進行消化道重建能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可能是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操作簡單,吻合口無張力,能有效避免食管反流、殘胃炎、吻合口瘺及傾倒綜合征等并發癥的發生[7]。與此同時,觀察組術后血紅蛋白、血漿清蛋白及體質量增加量均優于對照組,提示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術后營養狀況,可能與該術式病人較少發生食管反流、胃管拔管時間早,能盡早進食和排痰,可直接改善其營養狀況有關[8]。
綜上所述,對于胃癌病人行遠端胃切除術后,胃空腸Roux-en-Y吻合術相較于胃空腸吻合術(畢Ⅱ式)的消化道重建效果更好,能有效縮短病人術后排氣、進食和胃管拔除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可有效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劉書純.胃大部切除術治療胃癌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3,10(12):143-144.
[2] 鄧先銳,徐國宏,岳文杰,等.保留胃竇空腸間置雙通道手術與傳統消化道重建對胃食管結合部癌患者生存質量及預后的影響對比[J].河北醫學,2015,21(8):1423-1426.
[3] 曹熹,范春雄,楊鐘惠,等.胃癌全胃切除后兩種消化道重建術的比較[J].福建醫藥雜志,2015,37(3):28-29.
[4] 熊少剛,周大文,周玉香,等.胃癌患者全胃切除術后空腸代胃消化道重建術方式的療效研究[J].當代醫學,2015,21(19):58-59.
[5] 馮桂紅.胃大部切除術與單純修補術治療急性胃穿孔的臨床分析[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25(3):120-121.
[6] 臧潞.腹腔鏡胃癌手術的消化道重建[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8):787-789.
[7] 何琦文,葉再元,徐繼,等.遠端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術式的對比研究[J].浙江醫學,2015,17(3):222-225.
[8] 王黔,嚴芝強,王海斌,等.遠端胃癌根治術后三種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比較研究[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8):845-847.
臨床經驗薈萃
收稿日期:(2015-10-26)
【文章編號】1672-7185(2016)01-0065-03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30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