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昊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電動汽車充電站優化控制研究
李哲昊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開發替代燃料和電動汽車,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重點分析了電動汽車充電站的設計及實驗,為電動汽車充電站設計提供技術參考。
燃料;電池;動力系統
電動汽車充電站從供電電源提取能量,以合適的方式傳遞給蓄電池,從而建立了供電電源與蓄電池之間的功率轉換接口。根據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車載充電站、地面充電站、傳導式充電站和感應式充電站、普通充電站和多功能充電站。
大功率地面充電站以傳導式大功率地面充電站占據主要位置,基本上是采用三相交流電作為輸入電源,經過二極管整流橋和LC濾波環節獲得直流母線電壓,再采用隔離型全橋式DC-DC變換器進行電壓變換。可用的隔離型全橋式DC-DC變換器拓撲包括硬開關PWM變換器、串聯/并聯諧振變換器、雙有源橋式變換器、移相式全橋變換器等。其中,硬開關PWM變換器的主電路結構最簡單,控制方法最簡單,磁性器件(包括隔離變壓器、輸出濾波電感等)的設計和制作也最簡單,從而成為技術最為成熟、應用也最多的大功率充電站拓撲。但它也存在著開關頻率低、噪聲大、體積大等缺點。更為先進的大功率充電站正在不斷出現,并投入到了實際的應用中。
作為一個提供電源的電器設備,其銘牌標識的電氣參數要以便于消費者選擇和使用。在此建議的電氣參數及其技術指標如下:
輸入電源:AC380V;
穩流精度:1%;
穩壓精度:1%;
滿載效率:>91%;
滿載功率因數:>0.9;
使用環境溫度:?20~50℃;
最高輸出電壓:串聯電池的個數×電池充電限制電壓×k(k為系數,由電池廠家提供);
最低輸出電壓:串聯電池的個數×電池放電限制電壓;
最大輸出電流:按蓄電池廠家提供數據確定;
最低充電電流:按蓄電池廠家提供數據確定;
最大輸出功率:Umax×Imax。
充電站通過連接器與被充電對象連接,也就是說,連接器是能源補給系統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部件,要求其可靠性高,使用方便,而且形成標準件。在此建議連接器的插接次數要求達20000次,通訊線和充電線的插接口在同一連接器上,并且兩者形成閉鎖的狀態,以保證充電站及充電站操作人員的安全。
充電站以三相交流電為輸入電源,采用高頻隔離型橋式DC/DC變換技術,根據預先設定的充電過程參數對電動汽車串聯蓄電池組進行充電。
電動汽車充電站的功能模塊主要包括:①輸入整流裝置;②DC/DC變換器;③驅動脈沖生成及調節系統;④保護系統;⑤單片機(CPU)控制系統;⑥人機接口等部分組成。
4.1 輸入整流裝置
輸入整流裝置對三相交流電進行整流,經過濾波后,形成穩定的直流母線電壓,以提供給后級DC/DC變換器。輸入整流裝置包括快速熔斷器、三相整流橋、預充電電阻和繼電器、濾波電感、直流母線支撐電容和濾波電容、電感能量泄放二極管等元件組成。
4.2 DC/CD變換器
DC/DC變換器為隔離型橋式變換器,主要包括主功率開關管IGBT、高頻變壓器、輸出整流橋、輸出濾波電感和電容、輸出逆止二極管、輸出繼電器、快速熔斷器及開關器件緩沖電路等。
DC/DC變換器在控制系統的控制下,采用脈寬調制(PWM)技術,提供恒定電流輸出或恒定電壓輸出,滿足蓄電池組的充電要求。
4.3 驅動脈沖生成、調節及保護系統
驅動脈沖生成、調節及保護系統為充電站的低層控制系統,主要包括信號采樣和調理電路、PWM生成集成電路、故障保護邏輯電路、閉環控制調節電路和并聯運行均流電路等部分。
驅動脈沖生成、調節及保護系統直接控制DC/DC變換器完成功率變換,并且提供完善的保護功能。
4.4 單片機(CPU)控制系統
單片機(CPU)控制系統為充電站的頂層控制系統,主要包括單片機(CPU)及其基本外圍電路、數字量處理電路、模擬量處理電路、RS-485通信接口、CAN通信接口、按鍵輸入電路及顯示電路等部分。
單片機(CPU)控制系統接受人工輸入或其它設備的控制指令,控制驅動脈沖生成系統的啟動與停止,從而控制充電站的啟動與停機,并可將充電站運行數據進行顯示或傳輸給上層監控計算機。
4.5 人機接口
人機接口部分由按鍵和數碼管(或液晶顯示屏)組成,并且具有計算機遠程監控、車輛充電控制等功能。充電站帶有通信接口,可以組成計算機監控網絡,由監控計算機監視和記錄每臺充電站的運行數據、修改每臺充電站的運行參數、控制充電站的啟動和停機。電動汽車既可以通過通信接口對充電站進行控制,也可以通過充電控制邏輯單元控制充電站的啟動與停機。
此外,充電站應具有完善的保護功能,可以對操作人員、蓄電池組、充電站自身都提供可靠的保護。人機接口部分能及時可靠的顯示充電站故障,并提供簡單明了的故障排除指示。
4.6 internet 接口
考慮發展,未來電動汽車充電站與供電變電站協調管理,在充電(機)站設計internet接口,可與電網調度系統相連,充電(機)站通信協議與電網通信協議統一,實現充電(機)站內統一監控及無人值守站的數據統一上傳。
4.7 電能計量
作為電網的負荷,充電(機)站能夠提高電能在我國終端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采用夜間或低谷負荷期完成充電有利于電網調節峰谷平衡,其用電量的計量是關鍵的環節。因此,充電(機)站的用電量計量應考慮適應不同用戶需要,并與電網自動化現狀相適應,實現交流和直流電能顯示,同時考慮與電力系統遠方抄表和計費自動化系統連接的可能。
目前很多電池管理系統應用某一類型的電池時效果很理想,但卻難以應用到其它類型的電池上。因此,研究更具有通用性的電池管理系統已經成為目前的發展方向。
[1]熊腡成. 基于多尺度空間層次聚類的電動汽車充放電優化調度[D].長沙理工大學,2013.
[2]陳奇芳. V2G充電站與電網協調策略及通信研究[D].湘潭大學,2013.
[3]孫曉明. 電動汽車充電電價時段劃分方法及有序充電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