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吟方
?
2015年藝術市場與藏界回眸
□唐吟方
Chinese Art Auction Market and Collection in 2015
Tang Yinfang

潘天壽 鷹石山花圖
2015年被認為是中國藝術市場的拐點。市場評論家喜歡用“調整期”這個沒有刺激的中性詞匯形容過去一年的市場樣貌。事實上,中國的藝術市場即便是最好的年份,從業者和藝術市場的頂層布局者從來沒有擺脫過“焦慮”和“困境”,征集難、征集到優秀藝術品后賣給誰?從來都是問題。心態放松的只有市場的圍觀者。
2015年的中國藝術市場到底如何?眾說紛紜。市場評論家和從業者、媒體以及這方面的學者各有表述,每一種說法都有深刻的理由。我們不想置評。但從趙榆和余錦生兩先生收集整理發布的2015年度拍賣行業數據來看,中國藝術市場隨著整個中國經濟形勢的波動無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例如“2015年春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成交額為244億元,同比下降27.2%,成交量同比下降40%,成交率比下降12.89%。2015年秋拍,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分別以18.31億元和29.5億元收槌。相比去年秋拍16.75億元、24.91億元,略有上升。從去年數據看,內地春秋拍賣市場共出現6件過億拍品,造成頂級作品搶手,一般作品無人問津,形成了兩級分化加劇的局面。”與拍賣業相關聯的古玩收藏市場,則遭遇到市場出現以來最嚴峻的寒冬,景象蕭條,歇業、關門者隨處可見。
自然,潮起潮落,漲漲跌跌,這才是市場化形態下中國藝術市場的新常態。
政府部門面對這一年到來的寒潮,早有預案。早在2015年年中北京市文物局就下發過一份《北京市文物局關于拍賣企業經營文物拍賣許可相關事宜的通知》。該行政通知放寬原先的資質劃分,允許已取得文物拍賣經營資質的企業可開展各類文物的拍賣業務。很明顯,出臺這個措施是政府有關部門有意出手相助的“救市”行為。對于備受經濟“寒潮”沖擊的拍賣業,無疑是重大利好的消息,也帶給行業政策性的溫暖。
當我們把眼光重新返回到業界,這一年的拍賣業可圈可點之處尚多。
2015年11月9日晚,收藏家劉益謙以人民幣10.4億元的成交價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拿下了20世紀初意大利畫家阿梅代奧·莫迪利亞尼的《側臥的裸女》(完成于1917年至1918年),成為有史以來藝術品拍賣的第二高價。劉益謙的這一舉動,似乎證明中國收藏家的全球眼光。今年是劉益謙個人收藏史上豐盛的一年,不僅時出豪舉,還中西兼收。對于西方油畫,其實本土的另一位收藏家、華誼兄弟傳媒的王中軍早就涉足,2014年曾以3.77億元人民幣買過梵高的《雛菊與罌粟花》,2015年又砸1.85億元人民幣拍下畢加索《盤發髻女子坐像》。
2015年度,潘天壽這位現當代畫壇的大師,其作品在拍賣場頻頻發力,屢獲佳績,成為藝術市場當之無愧的驕傲。嘉德春拍推出的《鷹石山花圖》以2.7945億成交,大大提振了日趨低迷的市場信心。當年11月,嘉德秋拍再推潘天壽《勁松》、《朝霞》,分別以8100萬、6900萬成交。同為嘉德春秋拍重要拍品的《井岡山》、《萬山紅遍》是李可染山水畫中的代表作,分別以1.265億、1.84億元成交。潘天壽和李可染的大賣,恰好證明了好作品還是市場的王道。不過,像潘天壽和李可染這樣的畫家都是現當代畫壇以少產著名的畫家。輝煌瞬間即過,緊接著就是挑戰。
齊白石是拍賣業的常盛人物,在每個年度的榜單上,不可能沒有他的身影,2015年他的《葉隱聞聲》冊又以過億高價成交。
2015年度的藝術市場還出現一個熱詞:互聯網+藝術市場。4000億的市場份額不容小看,業界看好這種新的商業模式。政府機構也沒閑著,國家標準委已就《網上拍賣規程》立項。這種贏利模式能給2016的藝術市場帶來動力嗎?期待。
在2015年末2016年初這段時間,從拍賣業收藏界傳來的消息挺多。保利拍賣的趙旭說“拍賣沒風險,缺金融。”還說“我有N個挑戰,但是從來沒有失敗過。”“我們與標準行業的競爭有50%的空間,我們是塔尖的塔尖,我們的空間很大,想象可以是很大的市場。”似乎對未來的市場充滿信心,這是一個拍賣業資深從業人員的心態寫照。
創業已10年的匡時拍賣,這幾年致力于新品種的開發,做的風生水起,如古代書法、名人信札。現在圈子里說的最多的是匡時董國強“上市”的話題。
收藏大鱷劉益謙不是只會瘋狂買東西的收藏家,在市場的關鍵時刻他不忘發聲。是分享經驗,還是散發市場的“安神劑”,就看你怎么去理解了。
劉先生說:“30年前,我第一次進拍賣行買東西。那時候膽子大,花100元買了一本圖錄,翻開一看,只有兩個名字認識:郭沫若和李可染。于是用7萬元買了一張郭沫若寫的詩詞,11萬元買了李可染的一幅畫。郭沫若的那幅作品現在再拿出來賣的話,我估計在1500萬元到2000萬元之間。李可染的那幅畫,我估計可以賣到3000萬到5000萬元。為什么我現在越買越多呢?因為確實感覺藝術品在不斷增值。”最后劉先生深有感觸說:“收藏別追求短期獲利!”
劉益謙先生說的道理無數人講過,由劉先生這樣有市場經驗的收藏家說來,特別意味深長。就市場而言,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未來的機會往往發端于低谷。
告別2015年,2016年的市場還充滿了變數。或許無法預期才是藝術市場最有魅力的地方。這是一個需要經驗、資本、魄力、耐心和臨場決判力兼具的行業,機會與風險相伴。
期待2016年的藝術市場豐滿和骨感兼備。
(本刊郭彤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郭彤)

李可染 萬山紅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