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梅 周會達
南京江寧中等專業學校坐落于南京市江寧區,作為全國首批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校22年來先后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江蘇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該校學生每年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其中80%以上的學生畢業后順利進入舍弗勒集團、西門子集團、愛立信熊貓通信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就業。學生如此受大中型企業的青睞,與該校不斷探索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分不開,而與德國舍弗勒集團合作進行訂單培養的“舍弗勒班”成為校企合作多元化模式的典范。
政府搭臺,校企跨國合作
“所謂的天時、地利、人和,我們學校占了地利這一優勢,有助于我們校企合作的多元化發展。”南京江寧中等專業學校副校長劉江華說。南京市江寧區被稱為南京市的水、陸、空交通走廊,擁有“一園三區”:江寧國家高新產業園和江寧經濟開發區(屬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江寧空港工業園區、江寧濱江開發區。除此之外,江寧區還是國家級生態區。生態與經濟兩大優勢使江寧區成為“開放的熱土”“外資集聚地”。截至目前,江寧區共引進外資企業30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40多家。
2011年,世界500強企業德國舍弗勒集團與南京市江寧科學園正式簽訂投資協議,這是舍弗勒集團在中國最大的投資項目。據了解,舍弗勒集團在江寧區投資建設的軸承工廠,總投資額3億歐元,主要產品涉及汽車和工業精密軸承,預計吸納員工兩三千人。而這些員工大多來自于南京江寧中等專業學校和江寧技師學院。
“通過江寧區政府牽頭,南京江寧中等專業學校的機械制造專業與舍弗勒集團開展了合作,引入了德國‘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使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已有8年校企合作經驗的劉江華說。舍弗勒集團與學校合作開設的“舍弗勒班”,學制為三年,采用“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所謂“雙元制”就是學生的整個培訓過程是在企業和職業學校同時進行,學校傳授專業理論知識,企業培訓專業技能,將企業實踐和學校理論教學密切結合。
2011年“舍弗勒班”招收第一屆學生,二個班級共60人,由企業全程參與,校企共同招生,學生一入校就與企業簽訂就業協議,學生畢業以后全部進入舍弗勒集團工作;校企共同設計課程,共同參與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訓實習教學,全方位培養學生,從2011年至今已培養了300多名學生。學生畢業時能獲得兩證,一個是國家技能證書,一個是德國工商行會AHK證書。“舍弗勒班”引進德國教學大綱,采用德國畢業考試試卷,AHK證書的考核在德國工商行會的監督下進行。
每年招生季,舍弗勒集團都要舉行招生宣講會。學生除了分數、體檢有要求之外,還需要接受舍弗勒集團的面試和筆試。“企業面試一般較為靈活,比如企業要求學生用一根鐵絲做一個衣架,有的學生制作得比較精致,有的學生制作得較為粗劣,企業在面試的時候會對學生的做事態度、動手能力等做一些考察,篩選后確定成為舍弗勒班級學員。”劉江華說。如果企業要招收60名學員,學校一般會控制在100名左右的學生報名。經過企業篩選,淘汰的學生,將會根據意愿被分到其他專業。學生進入“舍弗勒班”的三年間,完成學習任務與考核就能順利進入企業,有理論、實訓,以及思想品行三方面不過關的將被淘汰,但淘汰率一般在2%以內。
強化實訓,課程設置靈活
“舍弗勒班”的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比例達到3:7,即30%的理論課在學校進行,70%的實踐課在舍弗勒培訓中心和工廠進行。該培訓中心設在舍弗勒集團南京生產基地,擁有數控、鉗工、測量、汽動等教學實訓場所及理實一體化教室。“舍弗勒班”的教學計劃由學校和培訓中心聯合制定:學生入學第一年就要在培訓中心接受基礎實踐操作技能的培訓,文化基礎及部分專業理論課則在學校完成,學校與培訓中心輪換進行理論及技能培訓,最后半年則進入舍弗勒集團南京生產基地完成崗位技能學習。學生在培訓中心學習期間,已經與崗位進行了無縫對接,大大縮短了學生上手進行獨立生產的時間,解決了學生頂崗實習的問題。
“舍弗勒班”的課程設計以周為單位,可以更快速地讓理論課與實踐課交替進行,更有效地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根據教學安排,學校文化課以班級為單位上課,到培訓中心上課則由班主任帶隊,一個班30名學生被分成6個小組,進入培訓中心的不同崗位進行專業技能訓練。小組之間課程交替,學生輪流到銑床、鉗工、車工、磨工等7個不同的崗位學習,如第一周學習鉗工,第二周則可能學習鉗工,依次輪換。三年里,如果鉗工學習要20周,會將20周課時分散在每一個學期,如第一學期5周,第二學期7周……以此類推,在最后半年頂崗實習前要完成20周的學習。負責培訓的老師都是舍弗勒集團的專職培訓師和技師,有多年的崗位工作經驗和培訓經驗。培訓中心使用的教材與德國本土教學內容一致,專業知識與實訓比例大約1:4,上午學習專業知識,下午就進行實際操作。企業的老師則根據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總結,及時指導。
每年七八月份,“舍弗勒班”的學生除了擁有兩周高溫假外,并不像其他專業的學生那樣享受兩個月的暑假,他們仍舊在學校和培訓中心往返上課,有的課程還會在這時候進行集中測評。如鉗工實訓,一天8小時,集中在3個月內實訓,不僅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做到百分之百合格,還要求學生多次重復做,所有的實習工件都必須達到100分,并能獨立生產。第五學期,學生要考取數控、車工等國家中級職業資格證書,還要考取德國AHK證書。如果學生考試不合格,在第六學期還有一次補考的機會。
企業文化,潛移默化強素養
除了課程設置靈活,強化實訓,舍弗勒集團的企業文化也是吸引學生和家長的魅力所在。作為德國全資企業,舍弗勒集團秉承質量為本、員工關愛為主的企業文化和核心價值觀。舍弗勒集團的“質量零缺陷”源于對工廠生產系統的統一設置,即全球各個工廠硬件保持一致性,將最現代化的精密產品制造工藝、質量監控作為封閉式的控制系統融合在制造過程中。“從2011年到現在,學校與舍弗勒集團合作的5年間,經企業邀請,學校派教師和學生代表前往德國舍弗勒集團總部進行考察與學習,我就是其中幸運的一位。在德國參觀考察的時候,我發現舍弗勒集團的南京生產基地的構造與德國總部一樣,從設備擺放、生產線布置和整體布局幾乎都一模一樣,甚至員工著裝、操作時的規范化用語、操作過程中的手勢都有統一的要求。‘舍弗勒班實訓老師的專業化操作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劉江華介紹道。
除了設施設備的“質量零缺陷”系統保證,舍弗勒集團還要求每一位員工樹立“質量零缺陷”的理念,將“零缺陷”理念貫徹到每一個工種、每一個工位、每一道流程。在最后半年,學生不僅要學習高質量生產、節約成本、物流運作和交流技巧、生產計劃方面的知識,還必須熟悉企業手冊。企業手冊囊括了舍弗勒集團出品的所有產品的名稱、尺寸、技術指標、用途等等,經考核合格才能順利進入公司。
在員工關愛方面,舍弗勒集團視員工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始終注重對人的培養與投資。該集團在全球各地籌建自己的培訓中心,與當地院校建立合作關系,培養高技能技術工人。舍弗勒集團南京生產基地的培訓中心擁有德國進口五軸聯動加工中心、瑞士進口萬能數控磨床等尖端數控設備,為學生搭建了掌握先進數控操作技術的平臺。該集團為每一個畢業生提供了很好的能力提升、個人發展的空間和機遇,設有清晰的一線員工晉升通道和一級學習與發展體系,包含技術工人發展項目及倒班主管發展項目,提升一線技術工人生產線問題解決能力及企業專業技術能力。集團給員工提供終身繼續教育、職務提升、國外培訓等機會。
企業對員工關愛還體現在日常的工作細節中,進入“舍弗勒班”的學生在學習期間還能享受到部分員工的福利待遇,如免費的工作餐、節日的禮品等,還能參加企業舉辦的年會、美食節等豐富的活動。學生入學簽訂就業協議時,企業還為他們購買商業保險。
學校2011級、2012級學生畢業后已進入公司的相關崗位,成為公司的正式員工,2013、2014級學生正在學校與培訓中心接受基礎階段的培訓。學校在對學生和企業進行回訪時,發現學生在畢業之前就能對自己的專業和企業有較高的忠誠度,部分學生已成為集團重點培養對象,將被送到德國總部進行技能培訓。
“舍弗勒班”使企業、學校、學生三方受益,學校抓住與舍弗勒集團合作的契機,不斷拓寬合作層面,在專業建設方面進行定期溝通,建立了校企合作委員會、校企合作理事會等。學校還邀請企業的能工巧匠參與到學校的實習實訓、課程改革等方面,借助企業及其專家的力量,進一步提升了學校的專業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