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 張婷

【摘 要】本文通過對合肥某高校460名大一新生進行為期兩周的軍訓并采用SCL-90量表來探討軍訓對95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測試其軍訓前后心理健康狀況的變化。SCL-90檢測后發現其軀體化、強迫、焦慮、人際敏感、抑郁、敵對因子總均分較軍訓前有極顯著變化;精神病性、恐怖性、偏執都有顯著變化;而不同性別的大學新生中,軍訓對女生心理健康的積極作用高于男性。
【關鍵詞】軍訓;95后;大學新生;心理健康;影響
軍訓作為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第一課,其對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會產生一定的調節作用。基本上所有高校在新生入學后都會進行為期兩周左右的軍訓。通過軍訓可以使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協調人際關系從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為了解大一新生軍訓前后心理健康水平的變化,本文對合肥市某高校460名大一新生分別在軍訓前、后進行SCL-90檢測,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通過整體取樣,從合肥某高校理工科學院抽取2015級入校新生460名,年齡結構為16-24歲,其中男生為353名,女生107名。
1.2 研究方法
根據大學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460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評估。SCL-90心理癥狀自評量表主要測評軀體化、強迫、焦慮、抑郁、人際敏感、敵意、偏執、恐怖、精神病性共九個方面的心理狀況[1],采取五級評分標準,根據嚴重程度“沒有、較輕、中等、較重、嚴重”分別記“1、 2、 3、 4、 5”分。2分以上的項目記為陽性。在被試不知情并且問卷有效的情況下,對軍訓前后同一組被試的測試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比較其差異性。
1.3 數據分析
兩次測量問卷均采用Epidata3.0錄入,SPSS17.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均分采用±s記分,若P<0.01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則說明差異不顯著性。
2 研究結果
表1可以看出,整體比較,軍訓后大學新生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意六個方面的均分較軍訓前有顯著降低,并且P<0.01;而在恐怖、偏執、精神病性三個方面SCL-90未發生顯著性降低,其中P<0.05。這說明軍訓能夠有效改善大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男、女生在軍訓前后的SCL-90癥狀量表特征顯示,軍訓對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改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男生在軍訓前后除焦慮和抑郁癥狀有顯著性差異(P<0.01)外,其他癥狀都有所減輕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女生在軍訓前后,其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意方面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恐怖、偏執、精神病性方面均有降低趨勢但是差異不顯著(P<0.05)。這一結論說明軍訓對女生心理狀況的改善作用明顯高于男生。
3 軍訓對“95后”大學生心理適應的影響
心理健康是實現個體與環境良性功能作用的反映[2]。當代“95后”大一新生由于突然脫離父母的懷抱,進入大學獨立生活,不可避免要面臨學習方面、生活方面、人際關系方面等各種心理適應問題。而軍訓是他們需要面對的第一課,在這種艱苦的軍訓生活中,各種不適應便隨之而生,而隨著軍訓時間的延長直至結束,這些不適應又呈現出一定的減輕趨勢。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3.1 光環的消失導致的心理失落感
許多新生帶著對大學的美好憧憬和較高的人生期望走入大學校園,他們滿懷熱情、意氣風發,準備以最好的姿態迎接新的開始。可一旦接觸了真實的大學生活他們會產生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感。頭頂的光環已經褪去,自己和別人一樣都在同一起跑線,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他們各自都有著不同的特長,這難免會讓一些新生產生心理失落感。
3.2 訓練條件的艱苦造成的身體不適
每年新生軍訓都在9月份,天氣相當炎熱。因為從小缺乏鍛煉,大學新生普遍感覺體力較弱、身體素質較差。高強度的訓練難免讓部分新生身體透支,特別是女生,她們可能會出現皮膚過敏、胸悶、四肢酸痛、頭暈、昏厥等癥狀,再加上風雨日光等自然因素的考驗,新生普遍感覺壓力過大并且身體不適。
3.3 背井離鄉導致的生活環境不適
新生不遠千里來到大學,他們脫離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在學校生活中既要學會自理又要處理人際關系、制定學習計劃,這些事情可能是他們之前從未做過的,這就導致他們對新的生活環境極不適應,心理上產生自卑感、孤獨感和盲目感。
軍訓開始階段的這些不適應導致新生精神狀態由興奮期向疲勞期的過渡,部分學生產生厭倦和逆反心理,逃避軍訓、不去上軍事課、沉迷于過去,有的甚至產生退學念頭。不過隨著軍訓時間的推移,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的提高,同學之間逐漸熟悉,個人也逐漸融入社會,這些不適應慢慢消失,進而對軍訓體會更加深刻,對軍訓產生留戀并進行反思,自身也更加勤奮,目標更加明確。
4 拓寬利用軍訓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
4.1 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學校在軍訓之前應向學生闡述軍訓的意義和重要性,通過開展軍事理論課來了解國家軍事政治,樹立愛國主義情感;通過觀看抗戰記錄影片、70周年大閱兵視頻、軍事與國防安全講座等形式,引導學生銘記革命先烈、培養艱苦奮斗精神;通過內務評比、軍歌嘹亮賽、軍事體育競賽等形式培養學生自理能力和合作意識。
4.2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軍訓期間,學校會對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調適,并通過心理普查來評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4]。通過講座,新生能夠更好的適應校園生活,而心理普測則為新生心理異常判斷提供了依據。一經發現心理異常者,立即采取預警措施,對問題學生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防患于未然。
4.3 學校應加強輔導員軍訓及心理輔導知識技能培訓
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者、實施者和領導者,他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具有重要作用。輔導員工作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線,因此加強輔導員軍訓及心理輔導員知識技能培訓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改善適應不良,順利完成大學生涯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輔導員應了解軍訓相關知識,能夠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做到及時應對和處理。
4.4 教官應根據學生特點制定不同軍訓方案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男、女生在相同軍訓強度下,心理狀況差異較顯著,體質水平差異也比較明顯,這給以后的軍訓開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官應針對不同人群開展不同形式和內容的軍訓活動,以身心利益最大化為基礎,做到因材施教。
綜上所述,軍事訓練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高學生適應學習、生活能力,而且對自身體能素質的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教官、輔導員應積極對待學生軍訓工作,上好學生入學教育第一課。
【參考文獻】
[1]許定國,關麗靜.從“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談心理評價指標的篩選[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7(5):24-39.
[2]蘇源.軍訓對大學新生體質和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12,31(3):97-99.
[3]張金健.某大學軍訓前后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校醫,2006,20(2):635-637.
[4]范耀維,王增國,李健.大學生軍訓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22(7):22-30.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