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枝

【摘要】 目的 探究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肺癌患者輔助診斷中的臨床應用。方法 56例肺癌患者作為病例組, 以同期來本院體檢的6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對兩組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類抗原(CA)153、CA199、CA125指標水平進行檢測, 觀察檢測結果。結果 病例組CA199、AFP水平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CEA、CA153、CA125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EA、CA153、CA125三項聯合診斷的特異性和靈敏度與單項診斷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三項聯合診斷的結果中, 特異性和靈敏度要高于單項指標的檢測。結論 CEA、CA153、CA125三個腫瘤標志物均可作為診斷肺癌的血清指標, 聯合診斷可以提高肺癌診斷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診斷。
【關鍵詞】 血清腫瘤標志物;肺癌;輔助診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20
由于煙草泛濫和汽車尾氣排放對空氣質量影響, 對人體各系統造成巨大的危害, 尤其是呼吸系統, 流行病調查數據顯示肺癌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肺癌上升為中國人群最高發腫瘤類型之一, 肺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基因參與和多階段的過程[1]。在肺癌細胞快速增長過程中, 脫落的組織會成為診斷肺癌發生的重要標志物。本文通過檢測血清中CEA、AFP、CA153、CA199、CA125腫瘤標志物在肺癌及健康人群中的含量變化, 以觀察和探索這些指標聯合診斷效果對臨床上診斷肺癌的重要意義。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56例肺癌患者(經病理學及細胞學確診)作為病例組, 其中男34例、女22例, 年齡48~72歲, 平均年齡59.5歲。病理分型:肺腺癌、鱗癌和小細胞肺癌(SCLC)分別為:34、13、9例。選取同期來本院體檢的60例健康人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36例、女24例, 年齡45~72歲, 平均年齡61.5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病例組和對照組抽取清晨空腹靜脈血進行送檢, 血清樣本進行預處理:離心3000 r/min, 離心10 min。進而利用ROCHE平臺進行測量。檢驗科醫生按照儀器和試劑說明書進行嚴格的測量。CEA、AFP、CA153、CA199、CA125在ROCHE平臺上的參考值分別為:6.5 ng/ml、7.0 ng/ml、100 U/ml、27 U/ml、25 U/ml, 當測量值大于正常參考值時均為指標陽性結果[2]。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對比 病例組CA199、AFP水平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CEA、CA153、CA125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CEA、CA153、CA125三項聯合診斷與單項診斷特異性和靈敏度對比 三項聯合診斷的特異性和靈敏度與單項診斷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三項聯合診斷的特異性和靈敏度高于單項指標檢測。見表2。
表2 單項診斷與三項聯合診斷特異性和靈敏度對比(%)
項目 特異性(準確度) 靈敏度(敏感度)
CEA 68.1 57.6
CA153 51.2 60.4
CA125 66.5 66.2
三項聯合診斷 88.3a 88.1a
注:與單項診斷比較, aP<0.05
3 討論
腫瘤標志物是惡性腫瘤發生和增殖過程中, 由腫瘤細胞合成和分泌, 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物質。腫瘤標志物在健康人體中是檢測不到的或者說不應該大量存在的, 因此當腫瘤標志物出現或者異常增多時, 就意味著可能有腫瘤的產生。目前臨床上用于輔助肺癌診斷血清學指標主要包括:CE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細胞角蛋白21-1(CYFRA21-1)、CA153、CA125、人附睪蛋白4(HE4)、CA242、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等。我國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惡性腫瘤之首, 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對于肺癌患者的預后極為重要。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 在肺癌患者中CEA、CA153、CA125的血清含量均高于對照組, 也就是說在患有肺癌時以上三種指標血清含量會上升, 而CA199和AFP水平,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CEA最早發現見于1965年, 是在結腸癌患者和內胚層的細胞發現的, 臨床上CEA主要用于結直腸癌患者的隨訪和治療管理, 但在胃炎、氣管炎、胰腺癌、肺癌和胃癌患者血清中也有升高現象, AFP主要產生于胎兒肝臟中。在相關文獻報道臨床上主要用于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指標, 同時AFP中度升高常見于酒精性肝硬化和急性肝炎。CA153是一種糖蛋白, 臨床上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診斷, 相關資料表示在肺癌、腎癌、結腸癌、胰腺癌等多種腫瘤中就有一定的表達。CA125是一種糖蛋白, 臨床上主要用于二次治療的卵巢癌患者其癌組織殘留和復發的判定, 同時有報道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也有升高[3]。
本文通過比較單項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診斷肺癌的過程中發現, CEA、CA153、CA125三項聯合診斷的結果與單項診斷的結果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且三項聯合檢測的特異性和靈敏度均要高于單項檢測的結果。
綜上所述, CEA、CA153、CA125三項聯合診斷不但可以提高靈敏度及有助于患者的早期篩查, 同時也能提高血清指標診斷肺癌的特異性, 提高臨床診斷準確性, 更好的輔助于臨床診斷, 值得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 梁子坤, 許紹發, 劉志東, 等.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肺癌輔助診斷中的應用.中國肺癌雜志, 2008, 11(2):234-235.
[2] 張靜, 賈繼敏.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中國基層醫藥, 2013, 20(18):909-910.
[3] 安仕剛.多項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肺癌診斷中的應用.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5, 36(13):110-111.
[收稿日期: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