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波
【摘要】 目的 分析研究微創手術治療脊柱創傷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脊柱創傷患者, 隨機分分為治療組與觀察組, 每組40例。觀察組患者進行傳統開放手術治療, 治療組患者進行微創手術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傷口感染率、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比較。結果 治療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傷口感染率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觀察組疼痛評分均明顯優于觀察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微創手術治療脊柱創傷的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量少、傷口感染率及并發癥發生率低、疼痛評分低, 在臨床上具有應用價值, 應在廣大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經皮椎體成形術;胸腰椎;壓縮性骨折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041
脊柱創傷是指人體的脊柱遭受的結構性損傷, 包括軟組織損傷、骨損傷及神經結構損傷三種類型。脊柱創傷由于病情復雜、危急, 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各項正常機能, 并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脊柱創傷的因素有很多, 但臨床上多見因交通事故、工傷事故、自然災害及人為擊打等造成損傷[1]。脊柱創傷的多發傷、復合傷較多, 并發癥多, 且臨床癥狀不一。對于脊柱創傷, 臨床上多以手術治療為主, 但傳統開放手術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壓力大, 并且容易導致患者脊柱肌肉萎縮等并發癥, 嚴重的甚至會使患者喪失部分身體功能[2]。近年來, 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 國外將微創技術應用在脊柱創傷手術中, 臨床療效確切, 傷口不易感染且并發癥少, 患者滿意度高。本院選取2009年3月~ 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脊柱創傷患者, 其中40例脊柱創傷患者施以微創手術治療, 臨床療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09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80例脊柱創傷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治療組, 各40例。觀察組中男25例, 女15例, 年齡31~64歲, 平均年齡(45.3±5.4)歲;病發時間0.5~3.0 h, 平均病發時間(1.1±0.5)h;車禍致傷16例, 工傷致傷14例, 自然災害致傷7例, 人為擊打致傷3例。治療組中男27例, 女13例, 年齡33~62歲, 平均年齡(43.1±5.5)歲;病發時間0.3~3.2 h, 平均時間(1.3±0.5)h;車禍致傷17例, 工傷致傷13例, 自然災害致傷8例, 人為擊打致傷2例。兩組患者均經X片檢查確診為脊柱創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觀察組 患者施以傳統開放手術治療, 全身麻醉, 取俯臥位, 在患者的脊柱正中處做手術切口, 緊貼骨膜將椎旁肌剝離至小關節外側緣, 將肌肉用拉鉤撐開, 使受損部位暴露出來, 直視下植入釘棒, 對骨折處進行撐開復位。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 可為其實施全椎板開窗手術, 并通過椎體后緣處理系統對椎體后緣的骨折進行復位[3]。術后給予抗生素以預防創口感染。
1. 2. 2 治療組 患者施以微創手術治療, 全身麻醉俯臥位, 利用C臂機進行定位, 在患者椎弓根外側緣偏外處切一縱向開口, 分離多裂肌及最長肌。將肌肉軟組織逐級擴張后, 安放工作通道。將患者脊柱的峽部、頭部和尾部的乳狀突暴露出來, 打開視野后, 使用椎弓根探子進行開道, 將椎弓根螺釘擰入并將塑形好的棒經皮植入, 對骨折處進行撐開復位[4], 如有必要則可進行全椎板開窗, 利用椎體后緣系統進行骨折撐開復位[5]。術后靜脈滴注抗生素以預防創口感染。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疼痛評分、傷口感染率及并發癥發生率指標。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傷口感染率及并發癥發生率低于觀察組, 疼痛評分均明顯優于觀察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2。
3 討論
脊柱創傷是脊柱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 包括骨損傷、神經損傷和軟組織創傷等。脊柱創傷多為是復合傷、多發傷, 其臨床癥狀不一, 因此患者大多病情復雜、病勢危急, 需及時治療。對于各種脊柱創傷, 臨床上多采用開放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6], 但傳統的開放手術不僅創傷大、出血多, 而且患者術后恢復緩慢, 容易發生并發癥, 常常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機體功能障礙[7]。
近年來, 微創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于骨科手術領域, 融合可視化技術、計算機技術與骨科領域的微創技術大大豐富了脊柱創傷的治療手段[8]。對患者采用微創手術治療, 與開放式手術方法相比, 只需做很小的切口就能對肌肉進行剝離, 能保持內環境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 減少對周圍組織的破壞, 有效避免了傳統開放手術對肌肉造成的損傷, 并且微創手術的術中出血量少, 除此之外, 微創手術還具有恢復快、住院時間短、更早恢復工作等優勢。在本次研究中發現, 與施以傳統開放手術的觀察組相比, 實施微創手術的治療組各項療效評判指標均明顯優于觀察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微創手術的操作難度低, 對醫療設備的要求低, 醫療成本低, 在廣大患者的可承受范圍內, 易被患者接受。
綜上所述, 應用微創手術對脊柱創傷患者進行治療, 臨床療效好, 不良反應少, 術后恢復快, 易被患者接受, 值得在廣大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躍.微創技術在腰椎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概述.中國骨與關節外科, 2013, 6(1):17-23.
[2] 崔晨.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在治療脊柱結核中的臨床效果比對.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25(14):138-140.
[3] 楊冬.用微創脊柱創傷手術治療脊柱創傷的效果分析.當代醫藥論叢, 2015, 15(13):240-241.
[4] 王清.微創手術治療脊柱創傷的臨床體會.臨床醫藥文獻雜志, 2015, 2(17):3431-3432.
[5] 何友智, 王永福, 許宇霞, 等.微創手術治療脊柱創傷45例臨床觀察.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5, 3(11):72-73.
[6] 胡偉華.微創脊柱手術的效果及可行性評價.當代醫學, 2015, 3(21):65-66.
[7] 謝一方, 黃慶華, 吳羅根, 等.探討微創技術在脊柱創傷手術中的臨床效果.中國衛生產業, 2013, 11(29):106-108.
[8] 鄭民華, 馬君俊.微創技術在普外科的研究現狀與展望.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4, 31(1):4-6.
[收稿日期: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