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建闖?張志軍

【摘要】 目的 探討右美托咪定對于接受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的心肌保護作用。方法 60例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觀察組患者在手術麻醉前給予右美托咪定進行靜脈注射, 并且注射的時間長短控制在15 min之內, 隨后再開始進行手術。對照組患者給予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注射。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在用藥前、用藥后、手術結束時的平均動脈壓以及血液流變學的情況。結果 用藥后, 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均高于用藥前, 且觀察組患者在血液流變學情況明顯減慢,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結束時,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情況均明顯加快,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在麻醉后給予定量的右美托咪定, 能夠維持體外循環前血壓的穩定, 并且減輕術后心肌損傷的情況, 值得廣大醫療機構推廣使用。
【關鍵詞】 右美托咪定;心臟瓣膜置換術;心肌保護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42
右美托咪定為高度選擇性受體激動藥, 其主要是通過刺激中樞神經突觸前以及突觸后腎上腺能受體而發揮藥理作用, 使用藥物對患者中樞神經進行刺激后, 能夠起到鎮靜的作用。據調查顯示右美托咪定藥物在心臟置換手術中能夠維持血流動力學穩定, 減少麻醉過程中引發的血流動力學波動。本文針對這一藥物在心臟瓣膜置換術中起到的作用進行對比研究,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60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30例。觀察組男19例, 女11例, 年齡35~62歲, 平均年齡(46.3±5.1)歲, 體重55~78 kg;對照組男16例, 女14例, 年齡32~70歲, 平均年齡(43.2±4.3)歲, 體重50~80 kg。所有患者手術前肝腎等功能均未見異常情況, 并且在1個月之內沒有出現心肌梗死的現象, 均未接受過心臟手術。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體重、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在進入手術室之后給予面罩吸氧, 并且使用監護儀器對患者進行實時監控, 還需要使用儀器進行麻醉深度的監護。在患者麻醉之后進行右頸內靜脈穿刺, 并放入三腔7F中心靜脈導管用于輸液, 深度為14~16 cm[1]。觀察組患者在麻醉誘導之后靜脈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作為負荷的計量, 注射的時間需>10 min, 隨后靜脈輸注0.5 μg/(kg·h)直到手術結束。對照組則給予同等劑量同等速度的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注射[2]。
1. 3 觀察指標 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在用藥前、用藥后、手術結束時的平均動脈壓以及血液流變學的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用藥后, 兩組患者平均動脈壓均高于用藥前, 且觀察組患者在血液流變學情況明顯減慢,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結束時, 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情況均明顯加快,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小結
近年來,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心臟類疾病也逐漸蔓延開來, 并且已經成為心腦血管科中比較重要的一類疾病, 心臟瓣膜置換術就是其中非常普遍的一類, 現階段臨床上都采用手術治療, 患者的康復幾率比較大, 受到很多好評。但是, 這種手術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弊端, 就是患者在接受手術后, 如果沒有對心肌進行良好的保護, 很容易引發并發癥, 給患者帶來雙重痛苦。因此我國醫療界提倡使用右美托咪定在心臟膜瓣置換術中對心肌進行保護[3]。
綜上所述, 在麻醉誘導之后給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 并且持續靜脈注射0.5 μg/(kg·h)到手術結束, 能夠維持患者體外循環前血壓的穩定情況, 減輕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術前、術中、術后出現心肌缺血的情況以及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 值得廣大醫療機構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胡笑明, 黃德輝, 劉襯云.右美托咪定對風濕性心臟病瓣膜置換術患者炎性反應的影響.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4, 17(7):829-833.
[2] 符煒, 顧爾偉, 王宏, 等.不同劑量右美托咪定對心肺轉流風心瓣膜置換術患者心肌損傷的影響.重慶醫學, 2015, 44(4): 492-494.
[3] 何江, 張斌, 李恒, 等.右美托咪定預處理對心臟瓣膜置換術患者心肌肌鈣蛋白Ⅰ和心肌酶學的影響.嶺南現代臨床外科, 2015, 15(2):131-134.
[收稿日期:2015-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