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穎 溫艷 安貞 徐靜宜
【摘要】 目的 探究關節持續被動活動器(CPM)鍛煉護理措施對膝關節功能恢復的效果。方法 110例進行膝關節骨折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對照組55例)與CPM鍛煉護理組(實驗組55例)。對比兩組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結果 實驗組患者膝功能恢復效果及治療總滿意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CPM鍛煉護理對膝關節功能恢復有良好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膝部骨折;關節持續被動活動器鍛煉;功能恢復;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158
膝關節是人體構造最為復雜的關節之一[1]。膝關節在人體日常活動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這也造成了膝關節極為容易受損。患者在完成膝關節手術治療后應早日進行康復鍛煉, 恢復膝功能, 提高生活質量。CPM對防止關節粘連和周圍肌肉、軟組織攣縮, 促進關節活動, 促進患肢血液循環, 防止靜脈血栓形成, 改善關節活動角度等具有顯著效果[2]。本院對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發現, CPM鍛煉對患者膝功能恢復有顯著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進行膝關節骨折手術的110例患者作為臨床觀察對象, 因車禍導致膝關節骨折52例, 高空墜落47例, 其他原因11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各55例。實驗組患者男31例, 女24例, 年齡27~66歲, 平均年齡(39.7±8.8)歲, 病程1~27 d, 平均病程(13.1±3.4)d;對照組患者男33例, 女22例, 年齡28~69歲, 平均年齡(41.3±9.2)歲, 病程2~30 d, 平均病程(13.7±4.1)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手術后進行常規護理。主要內容包括:①遵囑用藥。醫護人員遵循醫囑對患者用藥。②飲食干預。調整患者飲食結構, 鼓勵患者多吃高熱量、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③環境干預。注意開窗通風, 及時清潔病房, 為患者營造整潔、舒適、衛生的住院環境。④生活干預。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范圍內進行適量活動, 叮囑患者戒煙戒酒, 養成養好生活習慣。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進行CPM鍛煉護理。具體內容為:①在患者進行CPM鍛煉前, 對其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檢查。若患者在術后恢復良好, 未出現感染、發熱等癥狀則表明能夠接受此項護理干預。②護理人員將CMP的構造、功能及鍛煉方法向患者進行說明。③患者在剛開始進行CPM鍛煉時可能會出現疼痛等不適癥狀, 對此醫護人員應當對患者進行必要的說明解釋, 告知患者疼痛癥狀在鍛煉一段時間后即可減輕, 消除患者心理壓力, 提高患者治療依從率。④將鍛煉頻率保持在90~120 s/次, 每天鍛煉時間≤90 min, 患者持續鍛煉4周。在進行CPM鍛煉時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根據患者身體條件及恢復程度, 適當提高操作速度及角度, 嚴禁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鍛煉強度。患者在鍛煉過程中若傷口發生嚴重滲血, 應及時停止鍛煉并尋找原因。⑤患者在進行膝關節鍛煉的同時, 應當注意對腿部及其他部位的鍛煉, 防止出現腿部肌肉萎縮的現象。加強腿部各處肌肉的鍛煉能有效提高患者代謝能力, 加速恢復。⑥醫護人員在患者進行CMP鍛煉時, 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并遵循醫囑給予患者鎮痛藥物。
1. 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在進行4周的護理后, 對其膝關節恢復進行評分[3]。評分內容主要為膝關節功能及主動活動度兩個方面, 得分越高表明膝關節恢復越好。同時對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 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 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后, 膝關節功能及主動活動度與護理前相比均有顯著改善, 且實驗組患者改善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非常滿意為39例, 滿意13例, 不滿意3例, 總滿意率為94.55%;對照組非常滿意為21例, 滿意18例, 不滿意16例, 總滿意率為70.91%。兩組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膝關節骨折在臨床較為常見。膝關節在在人平時活動中承受大量負荷, 且本身構造復雜, 一旦出現骨折, 將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巨大影響[4]。患者在接受膝關節骨折手術后, 若不進行有效護理, 膝關節在長時間保持固定的狀態下, 極易出現肌肉萎縮、關節粘連、關節僵硬的情況發生, 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通過本次實驗可以看出, 實驗組患者在接受CPM鍛煉護理后, 膝關節功能得分和主動活動度評分分別為(71.23± 9.36)分及(74.17±17.62)分, 高于護理前(27.83±5.43)分和(31.22±14.56)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在兩組患者護理后膝關節評分與治療總滿意率的比較中, 實驗組患者也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膝部骨折手術患者采用CPM鍛煉護理措施, 能有效恢復患者膝關節功能, 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信慶. 持續性被動運動鍛煉結合護理康復對膝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的療效研究. 中國處方藥, 2014, 12(11):140-141.
[2] 黃衍玲. CPM鍛煉護理對膝部骨折術后膝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7):126-127.
[3] 李群. 不同護理干預方式對膝部骨折術后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 中外醫療, 2011, 30(20):158-159.
[4] 李小平. CPM早期被動鍛煉對脛骨平臺SchatzkerII型骨折術后恢復的影響.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5, 21(10):1440-1442.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