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依
【摘要】 目的 研究基層醫院產后訪視對母兒健康的影響。方法 選取1519例產婦, 均為單胎, 1519例新生兒, 對其進行3次家庭產后訪視, 分析訪視對母兒健康的影響。結果 本組1519例產婦及1519例新生兒, 在產后進行3次家庭訪視, 產婦發生乳頭皸裂46例, 乳汁不足82例, 腹部切口感染9例, 會陰切口感染18例, 腹膜殘留造成的出血27例, 便秘64例, 子宮復舊不良46例, 給予對癥處理后痊愈。新生兒發生紅臀73例, 給予治療及細心護理后痊愈;病理性黃疸18例, 給予對癥治療。結論 產后訪視是一種對母兒健康有利的附加醫療服務, 并且實行較為簡單, 應繼續在基層醫院大力推廣。
【關鍵詞】 基層醫院;產后訪視;母兒健康;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8.212
產后訪視是一種新時代的新型附加醫療服務, 主要在基層醫院及社區醫院實施, 醫師護理人員走出醫院, 深入社區、家庭, 提供隨訪服務, 解決產婦產后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問題, 使產婦以及新生兒得到更好的照顧, 對母兒健康有利[1]。與常規護理不同的是, 進行產后訪視, 有效避免了產婦出院后的護理斷層, 較常規的醫療方法更加先進。本研究對產后訪視對母兒健康的影響進行觀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廣州市花都區花山鎮管轄范圍的1519例產婦, 均為單胎, 1519例新生兒。產婦年齡16~40歲, 平均年齡(30.4±2.4)歲, 孕周35~42周, 平均孕周(38.2±1.3)周;其中經產婦586例(38.58%), 初產婦933例(61.42%);剖宮產659例(43.38%), 自然陰道分娩860例(56.62%)。
1. 2 方法 在產后的第7、14、28天, 對產婦進行家庭訪視, 觀察新生兒及產婦存在的潛在健康問題, 并進行正確的指導, 將訪視的詳細情況記錄在登記表中, 并將訪視醫生的電話號碼、姓名寫清楚, 也需要將特殊情況記錄在備注中。訪視方法:①產婦。通過對產婦進行觀察、詢問及檢查進行確定產婦的情況, 觀察產婦的居住環境, 了解產婦是否感到舒適, 對產婦的一般資料進行詢問, 同時通過聊天、焦慮、抑郁自評量表(SAS、SDS)等測試的方法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 對產婦進行體溫測量、血壓測量、睡眠質量評估、飲食狀況的了解, 詳細記錄在登記表內, 選擇適合的地點, 檢查產婦的乳房情況, 是否適合進行母乳喂養, 觀察乳頭是否出現皸裂、紅腫等情況, 再觀察陰道的惡露氣味、顏色及量的多少, 同時檢查子宮復舊情況, 對腹部或者陰部的切口愈合情況進行檢查, 并對產婦的母乳喂養情況, 對新生兒的護理情況進行指導, 指導產婦要注意個人衛生, 對于母乳喂養有困難的產婦, 要給予細心的指導, 若依然存在問題, 可以進行復診檢查, 對于產婦痔瘡、便秘等情況, 給予對癥處理, 指導患者每隔2 h翻身1次, 避免壓瘡, 同時減少產褥感染的發生, 對于產后出血抑郁癥的患者, 要給予對癥的心理疏導, 若產婦有嚴重的情況, 需要進行復診檢查, 甚至入院治療。②新生兒。在訪視前了解新生兒出生時候的情況, 將其記錄下來, 訪視時了解新生兒的疾病篩查, 是否進行預防接種, 給予新生兒體重測量、心肺聽診、體溫測量, 觀察新生兒的狀態是否活潑, 詢問產婦新生兒的喂養情況及大小便情況、每天次數、大便性質情況等, 同時對新生兒的睡眠時間及質量進行詢問了解, 觀察新生兒的全身皮膚及面部皮膚, 是否出現紅臀、濕疹及黃疸等情況, 檢查新生兒的臍帶, 是否感染、出血及脫落, 根據新生兒的情況, 對產婦進行有針對性的健康知識普及, 對于出血嚴重情況的新生兒, 要住院進行治療, 對于低體重兒、早產兒等體質較弱的新生兒, 可以酌情的增加家庭產后訪視次數, 訪視次數≥3次。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本組孕產婦、新生兒家庭訪視時發現的不良情況, 并給予對癥治療。
2 結果
1519例產婦發生乳腺炎0例;乳頭皸裂46例(均為初產婦), 占3.03%, 給予產婦喂養方式的指導, 同時對其進行對癥處理, 均痊愈;乳汁不足82例, 占5.40%, 給予飲食指導, 喂養方式的指導, 均可以成功的給予新生兒母乳喂養;腹部切口感染9例, 占0.59%, 會陰切口感染18例, 占1.18%, 腹膜殘留造成的出血27例, 占1.78%, 便秘64例, 占4.21%, 子宮復舊不良46例, 占3.03%, 發現后均給予對癥處理, 痊愈。1519例新生兒發生新生兒臍炎0例;紅臀73例, 占4.81%, 給予細心的護理, 指導家長為患兒涂抹鞣酸軟膏, 對皮膚進行保護, 均痊愈;病理性黃疸18例, 占1.18%, 及時住院給予對癥治療。
3 討論
生育是人類社會的重要事件, 產后母兒的健康問題以及生活、心理方面受到了重視, 產婦自身以及產婦家庭也對產后護理質量要求提高, 但產婦產后出院在家中難以得到專業的護理, 自身有所疑問也難以得到解答, 院內護理存在斷層是常規護理所存在的問題之一。因此基層醫院采用常規護理很難在產婦出院后起到干預產婦和新生兒健康的作用, 因此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以額外的服務, 以干預母兒產后健康[2, 3]。
在產婦生產后, 面臨的主要問題主要包括生理以及心理兩方面。生理上產婦妊娠期后, 經歷產痛, 身心疲憊, 內分泌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進行自我調節需要專業的知識, 并且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恢復, 因此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指導[4, 5]。并且大多初產婦不具有養育嬰幼兒的經驗, 甚至許多家長不了解嬰兒健康成長所需要的要素, 例如母乳對嬰兒的重要性等知識, 因此也需要查閱資料以及醫護人員告知。而許多產婦的家庭人員雖然有心照顧母兒, 但因缺乏相關知識, 導致母兒得不到專業的照顧, 影響母兒健康。同時一些地區坐月子等習慣, 室內空氣不通風, 衣物厚重, 導致感染高發。另一方面, 初產婦初為人母, 心理經歷了巨大的轉變, 突然的喜悅、責任感、壓力等交織, 使產婦容易患上產后抑郁癥等心理, 除了家庭成員的幫助外, 還需要專業的開導, 幫助產婦順利渡過產后一段時間內的心理困難期。因此產后訪視是一種有效的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方式。讓醫護人員走出醫院, 深入家庭中, 為每位產婦以及嬰兒帶來便利。產后訪視可以為產婦提供心理、生理的指導, 滿足產婦各方面需求。可以指導產婦進行產后保健, 保持產室內通風, 并囑咐產婦保持自身清潔, 避免感染的發生。同時對產婦以及其家庭成員介紹母乳的重要性, 有條件盡量選擇母乳喂養, 而并非采用配方奶粉。母乳中含有的免疫成分以及各種氨基酸對幼兒的發育大有助益, 同時醫護人員還可演示正確的哺乳姿勢和技巧, 對幼兒健康十分有利。本研究結果顯示, 僅有46例初產婦發生乳頭皸裂, 并且, 絕大多數產婦均可進行母乳喂養, 僅有82例存在乳汁不足情況, 感染發生例數也較少。并且嬰幼兒情況良好, 僅發生紅臀73例, 病理性黃疸18例, 均得到治愈。
綜上所述, 產后訪視是一種對母兒健康有利的附加醫療服務, 并且實行較為簡單, 應繼續在基層醫院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勇, 王運東, 張西燕, 等. 產后訪視中的護理干預對預防產后抑郁癥的效果觀察. 當代護士(專科版), 2012(1):79-80.
[2] 陳余金, 劉茂芳, 曾俞霖, 等. 社區護理產后訪視在母嬰保健中的優越性.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2, 34(3):134-136.
[3] 楊朝. 對398例產婦產后訪視中開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評價. 中國健康教育, 2012, 28(11):972-973.
[4] 曾果花. 產后訪視護理對產褥期產婦和新生兒的影響.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21):36-37.
[5] 王婕, 胡桂風, 丁學玲, 等. 91名產婦產后訪視時間和次數需求的調查分析. 中國婦幼保健, 2014, 29(25):4142-4143.
[收稿日期:201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