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斐,韓海亮,譚禾平,趙福成,盧德生,王桂躍(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東陽綜合試驗站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浙江東陽 322100)
?
鮮食玉米、鮮食大豆在不同間作模式下的產量表現
包 斐,韓海亮,譚禾平,趙福成,盧德生,王桂躍*
(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東陽綜合試驗站浙江省東陽玉米研究所,浙江東陽 322100)
摘 要:以2個鮮食玉米品種和1個鮮食大豆品種為試驗材料,進行4種不同的間作模式試驗,結果表明,3行大豆間作2行玉米和6行大豆間作4行玉米表現最好,甜玉米區的土地當量比達1.13~1.15,糯玉米區的土地當量比為1.01~1.02,能夠比單作種植獲得更好的單位土地面積收益,這2種作物適合在浙中地區間作種植時選用。
關鍵詞:鮮食玉米;鮮食大豆;間作;產量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214
玉米和大豆間作套種栽培由于能夠很好地利用邊際效應及大豆固氮節肥能力,已經被研究了許多年。目前,在種植地區差異、茬口差異、品種選擇等不同條件下均形成了相應的間套作模式[1]。普通玉米、大豆的間作套種已經成為了一種較為成熟的間套作種植模式。但鮮食玉米、鮮食大豆的間作套種模式研究相對較少,由于兩者生育期較短,品種類型多樣,在我國南方地區可全年多熟種植,因此間套作的方式也更多樣化,需要結合實際進行試驗研究。本試驗選用鮮食甜玉米、甜糯類型鮮食糯玉米和鮮食大豆,設計4種不同的間作模式進行間作種植,比較這2種作物在不同間作模式下的產量表現,以找出一種產量較優的間作模式,現將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材料
參試的有鮮食玉米品種矮稈早熟鮮食甜玉米脆甜201,中高稈中熟甜糯類型糯玉米浙甜糯615和中熟鮮食大豆浙鮮豆8號。
1.2處理設計
試驗設4個間作模式處理和2個對照:T1,3行大豆間作1行玉米,小區第1,3畦各種植3行大豆,第2,4畦各種植1行玉米。大豆株距22 cm,每穴2株,667 m2密度6 000株,玉米株距11 cm,667 m2密度2 250株; T2,3行大豆間作2行玉米,小區第1,3畦各種植3行大豆,第2,4畦各種植2行玉米。大豆株距22 cm,每穴2株,667 m2密度6 000株,玉米株距22 cm,667 m2密度2 250株; T3,6行大豆間作2行玉米,小區第1,2畦各種植3行大豆,第3,4畦各種植1行玉米,其他措施均同T1; T4,6行大豆間作4行玉米,小區第1,2畦各種植3行大豆,第3,4畦各種植1行玉米,其他措施均同T2; CK1,大豆清種對照,12行大豆,株距22 cm,每穴2株,667 m2密度12 000株; CK2,玉米清種對照,8行玉米,株距22 cm,每穴2株,667 m2密度4 500株。根據玉米品種不同,分甜玉米和糯玉米2個試驗組。小區面積46.8 m2,均起畦種植,每小區分4畦,畦寬1.3 m。采用隨機區組設計,重復3次,每組試驗18個小區。
1.3數據統計
所有間作小區均全區收獲鮮穗和鮮莢計產,對照區收獲中間2畦計產。運用Excel和SPSS進行數據統計和方差分析。綜合增產率/% = (土地當量比-1)×100。
如表1所示,甜玉米組各處理綜合產量均高于對照,其中處理T2綜合增產率最高,為14.5%,T3最低,為9.4%;處理T2土地當量比最高,為1.15,其次是處理T4,當量比為1.13,且兩者均顯著高于處理T3。糯玉米組綜合產量僅處理T2和T4略高于對照,綜合增產率分別為2.3%和1.2%,土地當量比分別為1.02和1.01,其中處理T2顯著高于處理T1,T3,處理T4顯著高于處理T3。

表1 鮮食玉米和鮮食大豆4個間作模式的產量表現
試驗結果表明,在本試驗條件下,3行大豆間作2行玉米和6行大豆間作4行玉米模式的土地當量比大于1,均表現出了一定的綜合產量增加。因此,3行大豆間作2行玉米或者6行大豆間作4行玉米的間作模式較適合本地區春季種植,并且可獲得比這2種作物單獨種植更高的單位面積收益,試驗結果與李志賢等[2]的研究結論相一致。
本試驗中,鮮食大豆與鮮食甜玉米間作表現出比與鮮食糯玉米間作更高的綜合增產優勢,這可能和品種生育期長短、品種株型大小、密度設計等因素有關,對于不同的品種類型需要如何設計間作密度;或者相反,對應固定的間作密度需要如何選擇合適的品種,這些需要進一步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王小春,楊文鈺,任萬軍,等.小麥/玉米/大豆和小麥/玉米/甘薯套作體系中玉米產量及養分吸收的差異[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2,18 (4):803-812.
[2]李志賢,王建武,楊文亭,等.廣東省甜玉米/大豆間作模式的效益分析[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10,8 (3):627-631.
(責任編輯:張才德)
通信作者:王桂躍,E-mail:zjdygy@163.com。
作者簡介:包 斐(1984—),男,江蘇海門人,助理研究員,從事玉米栽培技術研究工作,E-mail:baofei8312@126.com。
基金項目:浙江省旱糧農業新品種選育重大科技專項基金(2012C12902);國家玉米產業技術體系(CARS-02-69)
收稿日期:2015-12-12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2-0189-02
文獻著錄格式:包斐,韓海亮,譚禾平,等.鮮食玉米、鮮食大豆在不同間作模式下的產量表現[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 (2):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