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佳麗,蔡建國
(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浙江臨安 311300)
?
義烏市城市綠地綠化現狀的調查
虞佳麗,蔡建國*
(浙江農林大學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浙江臨安 311300)
摘 要:采用典型取樣的方法,實地調查義烏市市區各類綠地綠化現狀,分析綠地植物物種組成與物種應用頻度。結果表明,義烏城市綠地共有植物241種,隸屬于屬81科,164屬;喬木與灌木之比為1∶0.62,針葉樹與闊葉樹之比為1∶1.85,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之比為1∶0.96,鄉土樹種與引進樹種的比例為1∶1.34。發現目前義烏市城市園林綠化存在植物群落結構不夠合理、植物地方特色不突出、垂直綠化不足等問題。
關鍵詞:城市綠化;樹種調查;義烏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225
義烏市作為浙中地區重要的經濟極核和商貿城市,是全國綜合經濟實力百強縣(市),以小商品貿易名揚海內外。為保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平衡,創建園林城市已成為義烏市發展戰略的時代需求。園林綠化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經對義烏城市綠地園林樹種應用現狀進行的調查與分析,發現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建議,旨在為義烏建設生態環境優美的、具地方特色的園林城市提供參考,以推動義烏園林事業的發展,促進義烏經濟的發展。
1.1概況
義烏市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東緣,地理坐標29°02′—29°33′N,119°49′—120°17′E,是浙中地區的經濟強市。全市總面積1 105 km2。義烏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平均年降水量1 100~1 600 mm,年平均日照時數2 129.7 h,無霜期243 d[1]。
義烏市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地帶,位于浙閩山丘甜櫧、木荷林植被區,是典型的常綠闊葉林分布區。因氣候與人為活動的影響,自然植被大多已消失,目前大多數為常綠針闊葉次生林,松灌殘次林,灌木小竹叢,草灌木及人工林,其中馬尾松林是義烏市分布面積最大的次生植被群系。義烏植物資源豐富,據了解,義烏有高等植物資源140科、519屬、877種(包括變種、變型及品種)[1]。義烏市樹是香樟,市花是月季。
1.2方法
2015年7—8月,在義烏市區內選擇具代表性的區域,采用典型取樣方法進行取樣調查。樣方面積為100 m2,形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共選樣方206個。根據植物的生活型及高度將群落內植株進行分類,分為喬木層(高度>5 m,胸徑大于4 cm)、小喬木層(高度5~2 m,胸徑大于4 cm)、灌木層(灌木層高度2~0.3 m,沒有明顯主干)、地被層(高度小于0.3 m)。調查記錄植物的名稱、數量、高度、頻度、生長狀況等。
按景觀生態學理論將所調查的綠地分為斑塊(公園、廣場、街頭綠地)、廊道(道路等帶狀綠地)、基質(學校、居住區、單位等綠地)進行調查取樣。
斑塊。梅湖體育公園、江濱綠廊櫻花棕櫚芳草地、稽水春曉園、烏越桂子園、香雪報春園、銀岸草暖園、釣魚磯公園、稠江一公園、稠江二公園、義烏樂園、江濱主題公園、繡湖公園、繡湖廣場、孝子祠公園、雞鳴山公園、稠州公園、丹溪公園、駱賓王公園、雪峰公園、義烏火車站站前廣場。
廊道。宗澤路、宗澤路—雪峰路、江東南路、江東南路—南環路、城中西路—丹溪路、龍回頭立交橋、西城路—城中西路、賓王路、江濱北路、江濱中路、機場路、經發大橋—釣魚嘰公園、城市防洪堤綠化帶(新義中路—釣魚磯)。
基質。義烏工商學院、義烏藝術學校、江東新村、江東別墅區、國際商貿城建設指揮中心。
2.1植物物種
據調查,義烏城市綠地中共有綠化植物241 種,隸屬于81科,164屬(表1),其中木本植物(喬木、灌木、藤本) 180種,隸屬于58科,127 屬;草本植物61種,隸屬于31科,48屬。木本植物在義烏市城市綠地中占據主導地位。

表1 義烏城市綠地植物物種組成
在植物種類中,按種的數量,主要以薔薇科(24種)、禾本科(22種)、百合科(11種)、木蘭科(9種)、豆科(8種)、榆科(7種)、杜鵑花科(6種)、松科(5種)、楊柳科(5種)、菊科(5種)植物為主。
常綠、落葉、針葉、闊葉常用于反映一個群落的外貌特征。由表2可推算出,義烏市城市綠地的喬木和灌木之比為1∶0.62,針葉樹與闊葉樹之比為1∶1.85,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之比為1∶0.96。由此可知,義烏市城市綠地植物總的常綠和落葉比相差不大,整個植物群落的季相更替不明顯,給人感覺差異不大。闊葉樹明顯多于針葉樹,形成了常綠闊葉樹與落葉闊葉樹相間的群落外貌。喬木明顯多于灌木,綠地灌木不豐富,藤本植物的運用較少。

表2 義烏城市綠地植物類型組成
鄉土樹種是長期適應當地氣候與環境的重要生物資源,適應性強,病蟲害少,抗逆性強,有些鄉土樹種在當地利用的歷史非常悠久并形成了當地的鄉土文化特色[2]。由表3可知,義烏城市綠地木本植物中鄉土樹種有77種,占木本植物總種數的42.8%;引進樹種103種,占總數的57.2%。鄉土樹種與引進樹種的比例為1∶1.34。由此可知,義烏城市綠地中所應用的鄉土樹種相對偏少,引進樹種偏多,導致城市綠化缺少當地特色。

表3 義烏城市綠地鄉土樹種與引進樹種比例
2.2應用頻度
園林植物的應用頻度可以反映一個地區園林綠化植物資源應用情況以及群落中主要物種組成[3]。從表4可看出,喬木層中應用頻度最高的是義烏的市樹香樟,大多道路的行道樹均為香樟,黃山欒樹是義烏的鄉土落葉樹種,杜英是目前在園林中廣泛應用的常綠闊葉喬木。其次是廣玉蘭、楓香、無患子、垂柳等,這些都是義烏城區常見的觀花或觀葉樹種。總的來說,應用頻度高的樹種構成了義烏城區綠地的基調或骨干樹種,而應用頻率較低的樹種增加了喬木層的物種豐富度。在小喬木層中,桂花的應用頻度最高,為基調樹種,其次是日本晚櫻、紫薇、紫葉李、雞爪槭等觀賞價值高的樹種,同時也是季相效果強的樹種。灌木層中應用頻度最高的是觀賞價值高的杜鵑和義烏市花月季,其次是八角金盤、海桐、含笑、紅花檵木、石榴。總體來說灌木層的物種搭配較為得當,但種類偏少。地被層以草本植物為主,其中草坪草類、沿階草、麥冬應用頻度最高,大多草本花卉均用于點綴花壇花境,應用數量不多。

表4 義烏城市綠地植物應用頻度
按生態學原理,園林綠地的建設是以群落為基本單位的,應注意植物群落的構建,提高植物群落的合理性。在調查的180種樹木中,喬木和灌木比為1∶0.62,可知灌木種類偏少。一方面,為求短時間達到綠化效果,將喬木、灌木大量密植,生態穩定性差,難以形成穩定、高效的人工群落,易引起樹木病蟲害,危害綠地景觀的健康和穩定。另一方面,在義烏城市綠地中大量采用草坪,但草坪在生態效果方面遠不及喬、灌、地被組成的植物群落,而且草坪需要高的養護管理。因此,在營造植物群落時,可發展各類花灌木,減少大片草坪的使用,調整喬灌樹種的比例,形成觀賞效果好,層次豐富、特色鮮明、抗性強、季相突出,注重生態效益和植物多樣性的城市植物景觀。
義烏市的植被可劃為4個植被型組:闊葉林、針葉林、灌叢、草叢; 6個植被型:常綠闊葉林、常綠落葉混交林、竹林、暖性針葉林、落葉闊葉灌叢、草叢; 13個植物群系:青岡櫟-木荷林、石櫟-苦櫧林、樟樹林、錐栗-檫樹-木荷林、楓香-樟樹林、小葉櫟-石櫟-苦櫧林、毛竹林、剛竹林、淡竹林、馬尾松林、杉木林、短柄枹-映山紅-茅栗灌叢、大葉芒-白茅草叢。植被類型是常綠闊葉樹與落葉闊葉樹的混交林型。而義烏城市的人工綠地則是以園林觀葉、觀花植物為主,常綠喬木與落葉喬木比為1∶1.26,鄉土樹種與引進樹種的比例為1∶1.34。在樹種選擇方面,鄉土樹種使用率不高,義烏市多樣、豐富的地帶植被型很少在人工綠地中充分運用,植物景觀的地方特色不突出。
垂直綠化是解決平面綠化與占地面積矛盾的重要途徑,是城市綠地建設的組成部分,對美化城市環境,改善城市生態有重要作用。義烏市城區垂直綠化少,只在個別單位和小區中出現;應用形式單調,只采用墻體綠化方式。此外,義烏城區綠地出現的藤本植物種類較少,常見的僅有三葉地錦、五葉地錦、凌霄、紫藤,許多鄉土藤本植物并未引入城市綠化中。因此,可在利用現有藤本植物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當地藤本植物資源,對屋頂、墻面、立交橋等進行綠化、美化。
參考文獻:
[1]義烏縣志編纂委員會編.義烏縣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2]臧德奎.園林樹木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7.
[3]彭鎮華.中國城市森林[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
(責任編輯:張才德)
通信作者:蔡建國,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植物景觀規劃設計,E-mail:yuanlinzhiwu@163.com。
作者簡介:虞佳麗(1991—),女,浙江義烏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園林植物應用,E-mail:yyyjjjlll1991@163.com。
基金項目:浙江省花卉創新團隊項目(2011R50034-02)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0528-9017(2016)02-0221-03
文獻著錄格式:虞佳麗,蔡建國.義烏市城市綠地綠化現狀的調查[J].浙江農業科學,2016,57 (2):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