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紅 遼寧廣告職業學院 遼寧沈陽 110148
?
互聯網+時代下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研究
尚紅遼寧廣告職業學院遼寧沈陽110148
【文章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成為現今信息時代的熱點,并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各業中,教育行業也不例外。作為高校一門應用型基礎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實用性很強,其教學質量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本文主要深入探究“互聯網+”時代下提升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相關對策,為類似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
互聯網+;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
“互聯網+”是指“互聯網+任何傳統行業”,這并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指利用互聯網平臺將現代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傳統行業中。“互聯網+”是互聯網發展的新形態,它是推動行業經濟形態變化發展的先進生產力。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校的一門應用型課程,它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計算機理論認識和操作技能。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獲取的信息量日益增加,知識更新速度也日趨加快,新時代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現有計算機設備資源,結合“互聯網+”進行教學,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成效。
計算機是高校學生的基礎性課程之一,其具有重要的實用意義,但在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導致學生的計算機學習效率不高,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成效也較低,嚴重阻礙學生計算機技能的提升與發展。1.1 教學模式陳舊,學生積極性不高
就目前而言,我國計算機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形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能幫助教師高效便捷地完成教學任務,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同時便于教師對學生的統一管理,促進學生進行團隊合作。但在“互聯網+”創新性時代下,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整齊、標準,過分重視理論指導,忽視實踐操作,導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不利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教師無法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培養。
1.2教學設備落后,師資力量不足
我國許多高校普遍存在著計算機資源有限、計算機設備落后的問題,高校計算機房配置落后、部分計算機甚至已經損壞,學校也沒有及時發現并作出維修處理,計算機硬件資源得不到有效保障,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便得不到有效鍛煉,降低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成效。
另外,高校計算機教師具有專業計算機資格證書的教師相對較少,而且教師只偏重教材上的理論知識教學,對現今互聯網時代的計算機新型技術了解不足,無法做到與時俱進,不能為自身的計算機專業技能添加新時代應用特色,無法保障計算機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1.3 教學經費匱乏,教學發展緩慢
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高校對計算機設備的投資都較少,甚至部分學校對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教學投資遠遠未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要求。我國目前只有一小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高等院校會引用先進的新型計算機教學設備,小部分發展緩慢地區的計算機設備一般常年不換,只會定期檢修,長期下去計算機設備變得陳舊不堪,學生接觸不了新型教學設備,計算機設備經常故障失靈,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計算機學習技能的提高。
2.1壯大師資隊伍,更新設備資源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要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成效,首先要壯大師資隊伍,通過合理調整薪酬待遇和工作福利來吸引一些具備過硬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的優秀人才,這些人才不僅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還具備與時俱進的發展精神,能為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帶來新鮮活力,改變傳統計算機教學模式,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因此,高校應合理調整計算機教學資源的投資,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計算機教學資源,同時,重視對校內現有計算機設備資源的定期檢查與維護,延長計算機的使用期限,提高計算機的使用性能,促進計算機教學的順利開展。另外,高校還應密切關注國內外高效先進的計算機教學發展,對其進行深化改革,積極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教學策略。
2.2豐富教學形式,提高教學質量
(1) 分層教學法
由于不同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理解應用水平不同,為滿足不同計算機水平學生的學習個性化需求,我會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教學法。例如進行Excel教學時,一般Excel的數據統計處理都是比較復雜的,然后我就設置分層教學目標:對于計算機低級水平學生,我會要求學生先掌握數據的排序、求和、求平均等基本操作;對于計算機中級水平學生,我會要求學生基本會對數據進行函數計算和分析處理;對于計算機高級水平學生,我會要求學生將數據分析、統計結果制作成圖表。然后我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學生的實踐操作情況,并及時給予學生幫助。利用分層教學法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便于學生的互助協作,能全面提升計算機教學質量。
(2) 任務驅動法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使學生的學習更貼近生活實際。例如在講“計算機硬件設備特點”時,我會插入一些設備選型的小技巧,讓學生能真正掌握計算機設備選型技巧,然后我再在課堂上利用互聯網的導購平臺,開展“選購自己心儀的電腦”活動,讓學生自主選配計算機及其各種配件,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認識。又如在講到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時,我要求學生應用Word編輯排版一個圖文混編的文段,用Power Point制作一個物品的介紹,用Excel制作一份本班的語文、數學、英語成績統計表。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感受到計算機實踐操作應用的樂,真正實現“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3)開放式教學
基于互聯網網絡平臺的高校計算機教學模式需要加強對機房的管理,同時為便于學生課外的實踐操作,高校學院應采取智能門禁系統,與師生校園一卡通相連,要求學生通過刷卡形式才可以進入到計算機房使用計算機,并且安排特定的教師進行機房管理,主要負責解答學生在計算機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
2.3實現多元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應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平臺,積極引進各種新型教學模式,真正實現計算機多元化教學,調動學生積極性,全面提升計算機教學成效。
(1) 翻轉課的應用
“翻轉課”是指教師可自行創建教學視頻,供學生在家中或課余時間觀看教學視頻,再回到課堂上讓師生進行面對面交流和作業完成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應用翻轉課,可以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打破傳統班級授課的局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例如,在講到“Word的基本應用”時,我先在計算機上自行操作并講解一遍Word的基本操作,并將此過程制作成教學視頻,然后提供給學生自行觀看,然后我再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給出一段Word的編輯文段,讓學生應用word合作完成做出與我應用相同的word文段處理,最后我再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及時進行知識補充和眼神,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
(2) 微課和慕課的應用
最近幾年,我國“互聯網+教育”中出現了微課和慕課的新教學形態,在我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微課和慕課,可以將計算機操作難點錄制成微課,并通過互聯網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知識分析與交流,逐漸形成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微課群,并發展成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慕課。采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提高教學質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現代教育帶來了重大機遇,在計算機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應面向網絡化、數字化和信息化方向發展,充分結合“互聯網+”實施教學,適應學生的計算機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學習熱情,提升計算機課程基礎教學質量,積極為社會培養一批具有扎實計算機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先進人才。
【參考文獻】
[1] 吳勁蕓. “互聯網+”時代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模式研究[J]. 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20):167+169.
[2] 李英杰. 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27):96—97.
[3] 王穎娜. 初探互聯網信息時代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J]. 計算機與網絡,2015 (17):44—45.
[4] 黃遠林. 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探索[J]. 信息與電腦,2014(01):235—236.
[5] 駱建紅. 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一些思考[J]. 百花園地,2013(05):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