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犇
由于定增價格較高,以及業績不佳等許多因素導致股價跌幅較大,參與芭田股份定增的機構投資者虧損額達到70%,而年初參與持股計劃的公司員工當前也處于被套狀態。
股價跌去了70%,2015年6月參與芭田股份定增的機構投資人心情恐怕不會太好。
芭田股份在2015年5月25日停牌籌劃定增事項,當時股價高達26元。從7月21日公司披露的定增公告來看,其在6月以股份和現金支付方式收購阿姆斯公司100%的股權,并通過定向增發募集配套資金約4700萬元,增發價格為28.7元/股,較發行申購日前20個交易日交易均價溢價32%。
而現如今,公司股價僅在8~9元之間震蕩,成為2015年以來定增破發股中跌幅最大的一只。我們也注意到,大多數定增輸家當中,包括芭田股份在內的6家在2015年都出現了明顯的業績下滑。可見,業績不佳是造成公司股價走勢低迷、定增價格倒掛的重要原因。
那么,芭田股份股價為何會出現如此高的倒掛情況呢?公司2015年業績不佳的原因是什么?當前普通投資者可以抄底嗎?帶著以上問題,《投資者報》記者于近期向公司公開郵箱發送了采訪提綱,并致電公司相關負責人。
對方是個沉穩的男性聲音,自稱是證券部相關負責人,當記者提出采訪要求時,其以不具備權限為由拒絕了受訪,表示請記者聯系董秘辦負責人。隨后,記者又撥通了其董秘辦電話,但始終無人接聽,采訪提綱對方也未予回復,故記者只能通過其發布的公開信息進行分析。
股價大幅倒掛
芭田股份為何會出現如此高的股價倒掛情況呢?
這還要從其定增價格的源頭說起。據芭田股份2015年7月發布的公告稱:按照《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等相關規定,募集配套資金的發行價格應不低于定價基準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的90%,本次上市公司向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東海基金管理公司等兩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的發行價格為28.73元/股。
《投資者報》記者發現,從2015年開始,芭田股份走勢就進入了上行通道,從1月份的11元一舉漲到5月份的26元,5個月的時間內股價實現了翻倍的走勢,而這當然也間接推升了定增價格。
當然,被套住的不僅是機構投資者,也包括公司員工。芭田股份曾在2015年4月發布公告稱,第一期員工持股計劃購買完成,買入均價18.32/股,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1.91%,以當前8~9元價格計算,跌幅也超過了50%。
由于股價低迷,公司新的定增計劃受到了影響。2015年7月,芭田股份發布定增預案,擬以不低于18.71元/股的價格募資16億元,用于300萬噸/年聚磷酸高效生態復合肥工程二期項目等三個項目。但到了11月該方案就做出了修改,18元的價格調整到了12元。而現如今,公司股價又下了一個臺階(8~9元),投資者擔心,老的定增方案恐怕又無法完成了。
當然,股價倒掛也與當期大盤暴跌有關。芭田股份于2015年7月28日復牌,隨即開始補跌,復牌當日股價直接跌破定增發行價,接著連收5個跌停板后跌至15.43元/股,5個交易日股價折價率高達46.3%。在稍作調整后,其股價繼續下探,最深于9月16日盤中跌至7.91元,折價率高達72%。
《投資者報》記者統計發現,從2015年6~9月的暴跌過程中,芭田股份最大跌幅約70.3%,而公司所屬中小板指數同期跌幅僅為48.3%,該公司所屬的申萬復合肥板塊跌幅為54.0%。值得注意的是,復合肥板塊的7只個股中,僅有芭田股份一家2015年年報業績出現下滑,而其也成為跌幅最深的個股。可見,業績不佳確實對公司股價走勢產生了重大影響,最終造成了定增價格倒掛幅度較大。
利潤下滑估值仍高
由于2012~2014年利潤增長穩定,芭田股份2015年的業績變臉確實讓許多投資者感到意外。
公司2015年業績快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潤1.6億元,同比下滑15%,每股收益0.18元。公司曾稱,盈利指標與去年相比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銀行借款上升導致財務費用比上年有較大增加及貴州芭田項目投產初期虧損較大。以0.18元/股收益計算,當前9元價格對應市盈率約在50倍左右,相比于同行業金正大(21倍),史丹利(26倍)等同行業公司估值仍高出不少。
在估值不占優的前提下,除了定增價格倒掛外,2016年的業績表現顯然是投資者關注的重點。對此,公司在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表示:貴州芭田投入比較大,而且現在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現在有800多人,每個月的員工薪資以及建成工程轉固后的折舊費用非常龐大。當前,貴州芭田的產品主要是礦物質肥,已逐步投產。
但《投資者報》記者也注意到,貴州芭田所生產化肥屬于新品種,和原有產品的差異性較大,2016年是否能夠順利銷售,為市場所接受呢?對此,芭田股份認為:新產品既可以作為原材料,也可以作為成品對外銷售,現有產品市場的反應還是很好的,預期銷售也比較好。
可見,芭田股份2016年的業績是否會轉暖,貴州芭田業績是否能夠扭虧至關重要。而由于其銷售的是新產品,因此依然存在一定不確定性,投資者需要注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