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敏
【摘 要】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基于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設計形式,學習情境設計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探討了在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中常見的創設情境的幾種方法。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信息化教學設計;情境
0 引言
21世紀,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絡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迅速滲透于社會的各個領域,特別是教育領域。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發展的一場深刻的革命。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需要教師不斷加強學習,及時更新教育理念,系統、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教學設計,提高自身信息素養,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過程的深度融合。所謂信息化教學設計,就是在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它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運用系統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最終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它與傳統的教學設計有很大的不同,在信息化的教學環境中,學生的角色、學習目的、地點、學習媒體、學習的內容等多個方面發生了變化。本文主要針對在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過程中必須涉及到的學習情境的設計問題展開探討。
1 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學習情境
在傳統教學中情境的創設,一般用簡單的實物、圖片、語言和動作等,因為缺乏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直觀性、有趣性、豐富性,所以使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不容易發生。而有了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支撐,使得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情境的創設變得更加豐盈、直觀、生動、高效。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夠利用動畫、音頻、視頻、網絡、非線性的超文本和超媒體鏈接等信息技術,創設盡可能真實的、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使學習更加直觀和形象。生動直觀的形象能夠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相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同化或順應所學知識,建構新的認知結構。簡單地說,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學習情境設計就是依據學情分析和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安排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持的比較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活動中,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2 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學習情境設計
2.1 設計問題情境
應用最廣泛、最常見的一種學習情境設計是問題情境,它是在學生求知心理和學習內容之間設置懸念,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中。問題情境一般有兩個特征:一是,真實性;二是,懸疑性。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沖突,激發思維碰撞,為進一步的協作、交流學習提供依據,讓學生在自主學習和探究實踐中不斷培養創新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一定利用信息化手段來提高問題的感染力和沖擊力。
2.2 設計故事情境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創設故事情境,就是依據學情,基于特定的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安排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支持的活動中,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盡可能多地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當學生進入新鮮活潑的情境后,會迅速激起強烈的積極情緒,喚起學生對學習主題的聯想與興趣,起到暗示誘導的作用,進而對知識達到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總之,故事情境的設計一定要利用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將抽象、枯燥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一般情況下,創設故事情境比較適合學科內容不具有嚴謹結構的情況(語文、英語、歷史、政治等文科內容一般具有這種結構)。
2.3 設計模擬實驗情境
對于理科性質的課程(數學、化學、物理等)和專業技能課程來說,實驗是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時,實驗的開展往往會受到教學材料以及實驗條件等的限制無法進行,而用信息化手段創設模擬實驗情境則有效解決了實驗條件不足帶來的困惑,且實施簡便。如化工專業做一些操作過程伴有危險的化學實驗時,用虛擬車間仿真軟件則無需擔憂;電子專業單片機課程當中設計單片機最小硬件系統時,用單片機仿真軟件Proteus則有效解決設備昂貴、實訓成本高的問題;數控專業用虛擬數控加工軟件解決生產不可重復的問題等等。在模擬實驗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自主控制學習行為,完成學習任務,在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興趣,啟迪思維。學生也可以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復的操作訓練,不需要考慮材料的消耗和設備的損壞等問題。
2.4 設計協作情境
信息技術為協作情境創設提供了技術上的有力支撐,使得學生可以在線、及時與其他學生、教師、行業專家等進行互動交流,針對某個問題展開討論,從而直接獲得問題答案和實際工作經驗。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的協作情境設計就是利用信息化環境中的多種知識共享工具和交流會話工具,如QQ、微信、網絡學習平臺等等,實現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校企之間的相互交流、討論和協商,共同實現知識的建構。信息化環境中創設協作學習情境,顛覆了傳統教學,延伸了教與學的時間和空間,拓展了生生交流、師生交流、校企交流的疆域,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學習情境變得鮮活生動,從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究。
協作情境設計是在學生個人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組內與組間的協商、討論,以期達到對學習主題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整個協作學習過程是在教師組織引導下進行的,討論的問題也有教師提出。這就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掌握教學內容的邏輯序列和教學目標的合理安排,更重要的是進行學習過程、協作情況的整體規劃設計。一般情況下,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協作學習情境的設計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對學習任務和目標的確定;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教師總結與評價。
3 結束語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的必然趨勢。面臨迅速到來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信息化教學設計已經成為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師技能之一。在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情境設計時,教師要依據教學實情,選擇恰到好處的方法創設有效情境,才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破繭而出,在自主、開放、合作、探究的信息化課堂教學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自身能力。需要說明的是:任何技術和手段都服務于教學本身,脫離教學就毫無價值。總之,在信息化環境下,進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習情境設計時,教師應當在綜合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巧妙而有效地創設適當的學習情境。只有這樣,才能優化教育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使教育獲得真正的革命。
【參考文獻】
[1]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環境下的教學設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2(10).
[2]王曉玲.淺談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思考和實踐[J].中國市場,2015(2):159-162.
[3]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1997(3).
[4]呂建.淺談信息技術課教學設計中的情境創設[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1).
[責任編輯: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