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軍
【摘 要】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的現狀及困難、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探析
“十五”期間,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農村公路建設投資力度之大、增長里程之快、經濟社會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成為交通發展的突出亮點和農民群眾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為社會經濟發展、解決“三農”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
1 發展現狀、困難和問題
農村公路建設發展,雖然正在努力實現市縣(區)鄉一小時經濟圈的目標和交通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但從總體上講,農村公路總量不足、通達深度不夠、技術等級低、抗災能力弱的問題仍很突出,還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仍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
1.1 地方經濟基礎薄弱,公路建設渠道單一,資金嚴重不足
盡快改善農村公路運輸條件,是我縣人民多年來的迫切愿望,但是,地方經濟基礎的薄弱,嚴重制約著全市公路建設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1.1 農村公路建設配套資金基礎薄弱。地方經濟基礎薄弱,導致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前期工作進度比較滯后,致使前期工作深度不夠、質量不高。
1.1.2 政府籌措公路建設資金的渠道單一。目前地方農村公路的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省市補助、以工代賑、扶貧資金、拖拉機、農三輪車養路費和沿線群眾的投工投勞等,除此而外,無法籌措到其它資金,投資渠道十分單一。
1.1.3 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省上通鄉油路每公里補助50萬元,通村油路每公里補30萬元,行政村修建農二級公路每公里補助10萬元。但是,根據測算,除省上補助資金外,通鄉油路每公里還需投資15萬元,行政村通油路每公里還需投資15萬元。另外,再加上行政村通農二級公路,每公里還需增加5萬元的補助。對比之下,資金缺口很大,資金缺口使公路建設進程不得不徘徊于發展速度緩慢時期,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響了全市城鄉一體化進程,而且也影響到廣大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2 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弱,通達深度不夠,抗災能力弱
1.2.1 路網通行能力弱,通達深度不夠。由于資金狀況的制約,迫使農村公路建設不得不在技術和設施要求上降低相應標準,致使農村公路在建設之初就處于先天不足,同時也加大了今后的養護工作難度,公路的運輸功能難以得到正常發揮,通達深度不夠,使農村公路建設難以逃脫自身的惡性循環。
1.2.2 農村公路普遍等級低,抗災能力弱。全市境內市縣(區)管養的縣鄉道路普遍等級低,路況差,缺橋少涵,抗災能力弱,部分道路仍處于睛通雨阻狀況。其余公路均為砂礫路面或土路面,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極差,行路難的問題依然存在。
1.3 農村公路管理制度不完善,個別單位和個人全民修路意識淡薄
1.3.1 農村公路管理體制不健全??h鄉管理部門對當地公路建設沒有比較完善的管理辦法,沒有建立相應的管理工作體制。如不能依照《公路法》規定依法進行管理的問題還十分突出,分級管理體制還沒有真正地體現在農村公路建設之中。
1.3.2 全民修路建橋意識淡薄。個別單位和個人為了個人和小集體利益,阻礙施工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2 對策建議
珍惜機遇、增強壓力、不辱使命、造福人民是農村公路建設的基本要求。因此,今后我市的農村公路建設要緊緊圍繞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目標,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幫助農民群眾發展經濟的大事來抓。
2.1 提高認識,進一步增強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2.1.1 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全民建設公路意識。面對地方財力困難、基礎薄弱的現實,要采用分級管理體制,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不氣餒、不退縮、不等待,迎難而上,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 “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來抓,加大宣傳工作力度,樹立全民全社會都來關心公路建設和參與公路建設的意識,提高市、縣(區)、鄉各級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以及村民委員會自建、自養和自管公路的認識,進一步增強全民全社會關心農村公路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2.1.2 完善工程建設機制,樹立全局公路建設觀念。全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來認識農村公路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這項工作作為全年工作的大事、急事和特事來抓,建立起政府重視、部門負責、群眾參與、社會支持的工程建設管理機制,強化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工作職責,具體負責好工程的實施協調管理工作。
2.1.3 建立健全工作目標責任制,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的有效轉變。各縣(區)政府要把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納入政府主要領導年度工作目標,創新公路建設新機制,努力實現公路建設從單純交通管理部門的業務行為向各級政府和沿線廣大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社會行為轉變,有力地保障農村公路建設的全面落實。
2.2 強化農村公路建設力度,堅持資金籌措多元化
資金問題是制約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的最大難題,誰解決的好,誰的發展就快。市、縣(區)人民民政府要按照“誰受益、誰投資”原則,籌措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
合理配置,抓好項目資金監管。實行各級財務審計部門跟蹤監督檢查,重點對招投標和資金管理進行嚴格的監督,公路建設、養護資金要專款專用,設立統一的專用賬戶,實行逐級審批,確保資金的安全有效運行。嚴禁截留、擠占、挪用和超范圍使用項目資金。
2.3 嚴格工程技術要求,保證標準“實”、目標“準”、效益“大”、設計“早”
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縣、鄉三級農村公路建設組織機構,配置人力資源,是保證農村公路建設快速推進的有效措施。因此,在項目規劃實施中應采取把握重點、實事求是的原則,努力做到 “四個保證”。
2.3.1 保證設計標準要“實”。農村公路的設計要嚴格按照交通部提出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術適用、保證質量”的原則進行,做到一路一策,保證勘測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靠性,提高設計深度,降低工程造價。同時,還要注重舊路的利用,降低主要材料的費用。
2.3.2 保證規劃目標要“準”。在規劃中要注重區域生產力布局、城鎮化以及與綜合運輸規劃的銜接,在突出區域經濟核心和“四大支柱”產業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農村公路的通達深度與晴雨通車能力。
2.3.3 保證綜合效益要“大”。要側重進行公路立體開發,結合小城鎮建設,采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標準,因地制宜,降低造價、保證質量、保證工期。
2.4 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確保農村公路可持續、健康發展
在農村公路建設、養護和管理上,堅持以質量、效益、安全為核心,依照干線公路路網工程管理的相關要求,加大農村公路監督、指導、協調和服務力度,是保證農村公路的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2.4.1 依法進行建、養、管。為進一步規范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市政府制定的《張掖市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辦法》,使全市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路政管理、資金籌措、獎懲等都有章可循,本辦法執行后,全市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加大工作落實力度,確保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步入法制化、規范化軌道。
2.4.2 強化行業管理職能。為適應農村公路發展的需要,從行業管理的職能出發,要建立嚴格的工程項目管理、監理、施工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施工現場管理、工地試驗室管理和工程變更設計等管理機制,全面落實公路工程施工單位的考核辦法,加強技術人員的業務培訓,給農村公路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全面提高工程技術管理工作水平。
修建農村公路是最受農民歡迎的實事之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十一五”期間更是把加快農村公路建設列為“十一五”要辦成的六件大事之首,農村公路建設成為交通建設的重中之重。因此,我們只有切實提高農村公路的建設質量,才能服務新農村建設。
[責任編輯: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