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全
?
“新野模式”讓縣域經濟持續發力
谷建全
新野近年來立足實際、科學規劃,圍繞加快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面貌,以及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積極探索、穩步推進,其縣域經濟整體發展框架布局合理,重點明確,特別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經驗、模式和取得的成效,值得省內其他縣區借鑒與思考。
一個縣經濟發展的快與慢、好與壞,主要取決于其發展的路徑是否科學、方法是否符合實際。在這方面,新野縣就找到一條很好的發展路子和科學方法。
首先,在發展縣域經濟方面,新野著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其實就是說新野找到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切入點。新野作為傳統農區,找準了這個切入點非常重要。同時,新野的這一做法事實上也是順應了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發展趨勢。21世紀的產業創新方式就是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這種發展方式可以為農業增效、體制健全找到抓手并提供很好的路徑。
其次,新野根據實際發展狀況,著力培育現代產業集群。根據美國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的研究表明,“產業若要有競爭力,首先要是集群發展”,他把競爭力分為四大要素,也就是著名的“鉆石體系”,即資源條件、市場狀況、產業關聯和企業戰略。只有產業集群發展了,企業的交易成本才比較低,進而才能享受技術創新的外溢效應。換句話說,技術創新在集群和企業之間的傳播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從產業發展的規律來講,產業的競爭力來自于企業集群發展。新野從產業發展角度出發,著力培育產業集群,因此產業集群能夠順利、健康地發展,這與新野對集群培育的重視密不可分。
第三,新野著力拉深產業發展鏈條。新野的全鏈條發展也為培育產業的競爭優勢提供了良好條件。糧食發展了,一切都會應勢而起,這也是產業發展的一個規律。毋庸置疑,新野不僅順應了這一發展規律,而且也很好把握了這一規律。
第四,新野著力完善產業服務體系。產業發展實際上是一種生態的概念,具體講就是產業生態集聚、產業生態系統。當然,要想讓產業生態系統逐步完善,服務體系的完善很重要。產業要形成激勵效應,關鍵在于服務體系是否完善,產業鏈條是否完善。比如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等方面的有效融合。只有這樣,產業的生態系統或者說是生態環境才能比較優良。在這方面,新野做得很到位,亦是新野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亮點。
最后,新野著力厚植產業特色和優勢。從縣域經濟發展角度講,特別是縣域產業體系的培育和完善,我們要遵循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突出區域特色,另一個原則是突出區域比較優勢。這種特色和優勢來自于本地區的資源稟賦、市場環境和產業基礎。新野在這方面抓住了重點。比方說,無論是花生產業集群還是科爾沁肉牛產業集群,或者是蔬菜產業集群,事實上新野都突出了本區域的產業特色和區域發展的比較優勢,這就把自己的產業特色和優勢突顯出來了。同時,這也體現了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
新野縣域經濟發展的“五個著力”,大大推進了其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成果明顯,成效顯著。
第一個有效是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目前形勢下,轉型升級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題主線。不管哪個地方,都需要產業的轉型升級,因為產業畢竟有生命周期,在這一情況下,無論是產業的鏈式發展、產業的集群發展也好,還是完善產業的生態體系、生態系統也好,或是厚植這種產業的優勢也好,都能夠有效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第二個有效是提升了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國家的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我們從發展理念和模式方面講,過去追求的是速度和規模,現在我們追求的就應該是質量和效益。那么,產業發展的質量事實上就是產業的競爭力。比如,我們的農業就是弱勢產業,效益比較低,我們就要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來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同時農業的產業競爭力也就會隨之有效提升。另外,效益也會隨之明顯提高。這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第三個有效是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發展。農業產業化本身就體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因為縣域經濟的一二三產業一般情況來說是比較容易脫節的。然而在新野,這種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效應卻是很好地凸顯出來了。新野圍繞著農業去發展工業,工業發展上來了再帶動服務業的發展,事實上這就是產業發展中的規律性。
第四個有效是推動了農業的規模化經營。現在“三農”最突出的是小農生產方式的問題,這實際上是制約農業發展的最根本因素。我國的農業生產率比較低,抵御不了國外的糧食進口,根本原因就是國外的農業生產率比較高。事實上,這屬于農業規模經營跟不上的問題。但是,新野在這一方面做得還是很好的。
第五個有效是破解了糧農征收難這一問題。現在的糧農征收難,是一個全國性難題。但是通過調研考察發現,新野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際上把這個問題有效地破解了。
新野縣域經濟發展的模式和經驗,為省內其他縣區發展縣域經濟提供了思路與方法,這主要得益于新野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切入點、著力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一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點。這個關鍵點是什么,就是有一個符合新野縣情的,遵循了經濟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順應了產業發展趨勢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這個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和重要保障。
二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事實上就是產業創新。產業要想有生命力和競爭力,就要不斷創新。這個創新就要像中央現在提的,它包括了制度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和技術創新,也包括了產業的模式創新或形態創新。在調研中的幾個企業,使我們深有感受,他們在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成效顯著。因此,可以說新野找準了縣域經濟的有效切入點。
三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這個著力點實際上就是產業的轉型升級。另外,就是圍繞農業上工業,這對縣域經濟非常重要。對于傳統農區而言,它存在著工業化起點較低等問題,也就是我們怎么把工業化推進的問題。新野在這方面,著力點找得很準,就是圍繞農業上工業,農業工業互動發展。同時,還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這都是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因此,誰找準了著力點,誰的縣域經濟發展潛能就可以釋放出來。
四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所謂支撐點就是產業支撐。把縣域產業做大做強不是一句空話,它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也就是說既要重視產業體系的培育,還要把這個產業里面的生態環境和體系優化。新野從這個方面講,既重視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又重視了培育新型產業,進而使得其主導產業明晰,產業輪廓清晰,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五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結合點。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最基礎單元,在這一情況下,縣域經濟要想能夠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就是要突出一個協調。從這一點上講,新野的結合點找的應該說還是比較準確的。比如說,新野既重視了經濟發展,又重視了民生建設;既重視了城,又重視了鄉;既重視了“三化協調”,又重視了“四化同步”等,在發展過程中,“彈鋼琴”的發展理念體現得比較充分。可以說,從縣域經濟發展角度看,新野縣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在全省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廣、復制價值。
新野的縣域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方法科學且符合實際,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新野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還要繼續探索、不斷努力,要以發展平臺經濟、創新經濟、品牌經濟、人才經濟和共享經濟為重點。期待在“十三五”時期乃至更加長遠的未來,新野的縣域經濟得到更好更快發展。
(作者系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