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程華 杜立鈞
光大董老思想落實“依法辦事”
文/程華 杜立鈞
導 讀
“依法辦事”是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立法力度明顯加大,取得了豐碩成果。從董必武的“依法辦事”法律思想,到黨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再到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們真正覺醒了——建設富強的國家需要法治,法治就是“依法辦事”。
早在1956年黨的八大會議上,董必武就向全黨鄭重提出“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依法辦事”,“依法辦事,是我們進一步加強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環節”,董老的這一法學思想是法治建設思維的“開山”之思、“奠基”之想,被社會主義司法實踐反復證明是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寶庫中的瑰寶。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將其繼承發展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建設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這些均說明董必武“依法辦事”的法學思想,在新的歷史時期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董必武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中國社會主義法制的主要奠基者。董必武法學思想博大精深,他提倡并主張的“依法辦事”法學思想,與其“人民司法理念和建立法制政權的思想”等,一起閃耀著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是我黨法學理論體系的寶貴成果,是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進程中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任命董必武為政務院副總理,兼任政治法律委員會主任。在1948年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時,他就強調政府要“按照新法律規章制度辦事”。董必武在黨的八大會議上向中央提出“公安、檢察、法院和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依法辦事”。其“依法辦事”的內涵,一要有法可依,二要有法必依。董必武的“依法辦事”法學思想既是其法律思想的精髓,也是其治國方略的精髓。董老的“依法辦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主張曾被高度評價:八大展示的探索成果,在經濟領域以外的,要算董必武同志關于法制建設的觀點最為重要。
——有法可依
依法辦事的基本前提是有法可依。沒有法律及其體系,“依法辦事”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依法辦事首先要制定完備的法律,建立法律體系。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鄧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這是多么深邃的科學論斷!
董必武當年就高度重視立法工作和立法體系的完善。在華北人民政府成立之時他就提出:“正規的政府,首先要建立一套正規的制度和辦法。”董必武強調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逐步制定出必要的法規,特別要抓緊刑法、民法等基本法律的制定工作。董必武同志還特別強調立法的民主性,認為“這樣新的法令、規章、制度,就要大家根據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來擬定。”
新中國成立后,董老更是強調“人民取得國家權力后,應當及時地把人民的意志用必要的法律形式表示出來。”他在主持制定《1954年政法工作的主要任務》時強調:“為什么把立法問題擺在前面?因為立法工作特別是保衛經濟建設的立法工作,相應落后于客觀需要,今后如果要按法制辦事,就必須著重搞立法工作。”他在黨的八大上又講:“在廢除舊的《六法全書》之后,要逐步完備我們的法制,寫出我們自己的《六法全書》。要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勞動法、土地使用法等一系列法律。”1954年董老當選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不久,提出“法院依法審判的意義,包括依實體法,也要依程序法”。董必武的“實體、程序并重”的思想是多么智慧超前,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他白手起家,組織最高院、省高院的“法官們”,邊開展審判邊深入總結審判經驗,完成了新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各級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審判程序總結》、《各級人民法院刑事案件審判程序總結》等,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審議通過并報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備案后,在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參酌試行,大大促進了審判質量的提高。這期間,董老還直接參與了《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等重要法律法規的制定;隨后又直接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以及其它重要法律的制定。他還主持起草了《刑法(草稿)》和《刑事訴訟法(草案)》初稿。
董必武還認為法律體系的完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黨的八大上,他講“無論就國家法制建設的需要來說,或者是就客觀的可能性來說,法制都應該逐漸完備起來”。董必武認為,法律的制定,一要堅持“適應國家迫切需要”的原則,二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原則,三要堅持“因時制宜和因地制宜”和“不抵觸憲法”的原則,四要堅持借鑒“我國歷史上和國際上一切對人民有益的經驗”的原則。這些立法原則今天同樣適用。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法律還不完善,董必武對此很擔憂:“如果再讓它繼續存在,甚至拖得過久,無論如何不能不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依法辦事”,是我國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基礎。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立法力度明顯加大,取得了豐碩成果。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2011年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講,一個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黨和人民意志的,以憲法為統帥,以憲法相關法、民法商法等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等多個層次的法律規范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實現有法可依,黨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立法工作目標如期完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這一成績正是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期待的。吳邦國又說,我國法律體系雖然已經形成,但本身并不是完美無缺的。社會實踐是法律的基礎,法律是實踐經驗的總結。社會實踐永無止境,立法工作也要不斷推進。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也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必須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有法必依
董必武提出了“有法必依”和依法行政的理念。他指出:“今后,國家進入了有計劃的建設時期,各方面都要逐步走上正規化,也就是要健全法制生活,按法律辦事”、“凡屬已有明文規定的,必須確切地執行,按照規定辦事;尤其是一切司法機關,更應該嚴格地遵守,不許有任何違反”、“目前我們法律工作方面的問題,一個是法律不完備,一個是有法不遵守”、“有法不依就等于無法”。他明確指出“對于那些故意違反法律的人……必須一律追究法律責任”;而“對于那些不知道法律的人,不僅要教育他懂得法律,還要教育他遵守法律”。 董必武強調,制定法律之后還要做好法律學習宣傳,要培養人民信法、懂法、守法,提高人民當家作主的思想。“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董必武特別強調黨員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要帶頭遵守法律。早在陜甘寧邊區時期他就曾嚴肅指出,犯法的黨員干部“除受到黨紀制裁外,應比群眾犯罪加等治罪”。為了使政府依法行使職權,董必武提出要“使群眾敢于批評政府,敢于監督政府,一直到敢于撤換他們不滿意的政府工作人員。”遺憾的是,有法不依的問題始終沒有真正徹底解決好。“文革”更是到了“無法無天”的境地。
——嚴格執法
董必武強調,蘇維埃公民在蘇維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當時的法律、條例、法令對司法程序作了較明確的規定,董必武強調辦案人員必須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案,決不能依人或依情枉法斷案。在蘇維埃審判機關工作的司法人員要嚴格用蘇維埃法律尺度去衡量、確定裁判結果,不得憑主觀臆斷與偏見,不枉不縱,不畸輕不畸重。在蘇區大規模的檢舉運動中,他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嚴格掌握蘇維埃法律政策界限,既不擴大打擊面,又不姑息違法亂紀的犯罪,在當時王明“左”傾路線極其猖獗時期,他能夠頂住壓力,依法辦案,需要相當的勇氣和智慧。董必武以深厚的法學造詣,在中央蘇區司法工作中嚴格區分政策法律界限,既做到“穩準狠”地打擊敵人,也絕不冤枉一個好人,為維護蘇維埃政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蘇區人民稱贊他“執法如山一青天”!
新中國成立之初,政法機關除公安機關比較健全外,檢察、法院、司法行政都很薄弱。在董必武的領導下,最高法院完善了各種審判業務機構,設立了最高法院委員會為最高審判組織等;組織是工作運轉的保障,董老著手健全審判組織,使最高法院的審判工作步入了正軌,也開創了人民司法的先河。董必武非常重視最高法院的規范化建設,主張辦案一定要有嚴格的手續。董必武還頂住各方面壓力,在“公檢法”機關相互之間建立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重點在制約以確保嚴格司法、公正司法的工作框架。現行公、檢、法、司在黨委領導下分工負責、互相制約的政法工作機制是當年董必武創建模式的發展,為政法機關恪盡職守,依法辦案,嚴格執法的工作機制奠定了基礎。“依法辦事”就是按照法律規定辦事,執法司法機關更應嚴格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規定辦案。
從董必武的“依法辦事”法律思想,到黨的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再到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我們真正覺醒了——建設富強的國家需要法治,法治就是“依法辦事”。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有什么法學思想就支配什么樣的司法行動。“依法辦事”的法學思想,應該成為我們司法工作的指南。司法工作者“依法辦事”就是要“依法辦案”。堅守“依法辦案”定力,必然指引法官忠于法律開展司法活動,必然支配著法官公正、正確地行使審判權和執行權,激勵著法官執著追求司法公正的價值目標。猶如科學的航標燈塔指引航船正確航向,平安抵達彼岸。
我們要做“依法辦案”的明白人,深刻領會董必武的法學思想,自覺地、積極地、刻意地、堅定地、執著地信仰法律,唯法至尊,依法開展司法活動,依法作出公正裁決;我們要做“依法辦案”的捍衛者,抵御金錢誘惑、關系左右、權勢高壓,執著追求司法公正。依法辦事,是一種崇高的思想境界,是一種純潔的精神享受。“依法辦案”的成果是嚴格落實法律規定,為百姓和平和諧化解矛盾糾紛,把冷靜的法律條文變為溫暖的公正裁判;同時,法官的心理也得到了沉淀,精神得到了愉悅。“依法辦案”,執法必嚴,公正斷案,應成為法官的終身追求。奉行“依法辦案”準則,必將法律置于崇高的地位;人因為有了信仰而意志堅強,在遇到干擾、說情時,就會堅定信念,依法辦案。依法辦案是法律職業者的生命和靈魂。
那么,如何光大董老思想,落實好“依法辦案”,為法治中國建設做一份貢獻?
落實好依法辦案,應自覺提升思想政治素養。法院要講政治,我認為這政治應涵蓋培養教育法官樹立科學的法學思想,全力提高法官的政治素質,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公正處理案件。只有對法官進行科學的法治思想教育和“依法辦事”信念教育,法官才會牢固樹立正確的辦案思想,增強依法辦案意識,在執法過程中才能把握法律本質,適用好法律,才會在審判活動中,依法正確行使國家和人民賦予的審判權,公正高效地審判好每一起案件,讓人民群眾在每一件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落實好依法辦案,應自覺提升職業道德素質。法官的品德修養,對于依法辦案、公正司法也很重要。要自覺落實好依法辦案,就要修煉崇高的職業道德。法官面對各種誘惑和影響,要做到風雨不動安如山,必須有堅定的職業理想、堅強的人生信念和優良的道德定力。近來,人們討論“好人”與“好法官”,我認為是好人的,不一定是好法官;不是好人的,一定不是好法官,而好法官必定是好人。為什么?因為,這里的“好”首當其沖地蘊含了道德品德意義上的“好”。做人先修德,修德是法官一輩子的事。沒有為人之德的人,必然沒有為法官之德。法官對“依法辦案”思想理念的樹立與忠誠也取決于其道德水平,德愈高尚,守法愈堅;愈是缺乏道德修養的人就愈敢膽大妄為,直至觸犯法律。
品行良好是法官職業道德的基礎。《法官法》是對法官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依法辦案是法官必備的職業道德。法官是法律的化身和代言人,應具有高于一般人的特殊品質;法官要以崇高的司法思想和職業道德正確行使裁判職能,依法辦案,妥善解決糾紛。法官通過其公正的司法活動去彰顯其良好的品行,贏得公眾的尊敬;通過良好的個人品行塑造自身的人格魅力,獲取公眾的信任。最高院頒布的《法官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確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官道德自律體系;其基本品質是守土盡責、依法辦案,其關鍵是嚴格公正廉潔辦案。公正是審判的靈魂和生命,是審判工作的全部價值所在,是司法的最終和最高目標。公正源于“依法辦案”。如果法官都有明確堅定的依法辦案之職業操守,明白自己尊從法律就像士兵服從命令一樣是天職;明白自己的所有司法行為都是代表社會和國家,就會忠于職守,依法辦好每一件案件。
落實好依法辦案,應自覺提升業務素質。法官只有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較強的司法能力,才能更好地依法辦案,在辦案過程中才會靈活自如地嚴守法律規定,縮短審理周期,減少訴訟成本,公正高效廉潔辦案。法官是會說話的法律。高素質的法官會用公正的司法活動和司法成果去詮釋“良法”,用自己公允的執法行為和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去影響和教化人們學法、守法。法官應加強法學知識的學習培訓,向專家、前人學習,向司法實踐學習,系統學習,深刻鉆研,盡快把自己培養成司法信念牢固、法學理論功底深厚、司法技能高超的職業型法官。一個人縱然受過良好的法學教育,如果沒有相當的實踐經驗,對于一些案件事實的分析、證據的判斷以及雙方當事人或代理律師言詞的鑒別等,有可能作不出很好的判斷,甚至可能出現被當事人或律師牽著鼻子走的情形。所以,法官要掌握法學理論知識,還要在審判實踐中苦練基本功,增強司法能力。只有將“依法辦事”的思想寓于審判實踐中,將司法業務能力和實踐能力完美結合的法官,才能維護好、實現好司法正義。
落實好依法辦案,應自覺規范司法行為。司法行為,包羅萬象。拖拉、邋遢、舉止不文明、行為不廉潔、審判不規范、執行不正直等,就無公正可言。遲到的正義非正義,要從法律到機制到制度,全面去規范所有司法活動和執法行為,切實保證依法辦案、公正司法。法官要自覺遵從司法規范,從正確的法學思想出發,去刻意規范自己的一切司法活動,去保障和實現社會正義。
落實好依法辦案,應自覺強化形式上的公正形象。法官審判制服堪稱最形象、最獨特、最直觀和最具隱喻色彩的司法符號。新式法官制服取消了肩章和大檐帽,采用法官袍和西服式制服并佩戴胸徽兩種款式,這一演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司法思想理念的嬗變和司法文化的更新,中國法官的形象正變得更加文明和成熟。法袍和法槌,寓示法律權威,昭示法官謹慎公正司法。堅決杜絕司法中不穿制服或者穿著不規范的行為。我們還要以此擴展開去,注重法官的儀表、言行、與人招呼、交際等外在形式,處處彰顯依法辦案涵養。
落實好依法辦案,應自覺增強社會依法辦事意識。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人們辦任何事,習慣找關系、托熟人。社會的依法辦事意識很重要,它對法官“依法辦案”有很大的影響。如果社會的意識是畸形的,即使是公正的司法也可能被曲解或誤解,也會受到不應有的責難,從而嚴重影響法官依法辦案、動搖法官的信念。我們要引導全社會形成依法辦事的思想認識,維護社會正義的良知,要支持法官、司法機關依法辦案、維護社會公正。法官要用“依法辦案、嚴格辦案”的點點滴滴去引導和影響社會。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培養公民依法辦事的思維習慣。
法官要做“依法辦事”的促進派,做“依法辦案”的表率,為法治中國建設發一份光和熱!
(作者程華系湖北省英山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杜立鈞系湖北省英山縣人民法院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