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遵臣 阮圓
反家暴要教育和懲戒并行
文/陶遵臣 阮圓
導 讀
家庭暴力犯罪具有較強的隱蔽性、案發周期較長、舉證難度大等特點。若想有效懲治家庭暴力犯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及早介入調查、主動發現處置、尊重被害人程序選擇權、收集固定證據。反家暴要以預防為主,教育和懲戒相結合。當前我們一定要積極轉變觀念,積極發現和處理涉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加強宣傳教育,減少涉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發生。
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是指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的,以及具有監護、扶養、寄養、同居等關系的共同生活人員之間的暴力犯罪案件,它嚴重侵害了公民的人身權利,破壞家庭關系,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根據全國婦聯和國家統計局組織的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結果,我國約有24.7%的女性遭受到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不僅是婦女,針對年幼子女的惡性案件近年來也屢見報端。據新華社公布的統計數字,僅2015年1月,媒體就曝光31起虐童案件,共有108名兒童受到家暴傷害。面對日益嚴峻的家暴形勢,多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曾多次提交議案和提案,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出臺相關措施。2015年3月2日全國“兩會”期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聯合印發了《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的通知,《意見》的出臺意味著在現有法律框架內,司法機關已盡最大的可能去反對家庭暴力,雖然與人們預期的《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向全社會宣示,司法機關已經開始重拳出擊,預防和懲治家暴犯罪,加強對家庭暴力被害人的刑事司法保護。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處在預防和懲治家庭暴力犯罪的第一線,應當積極轉變觀念,嚴格履行職責,充分運用法律,預防和有效懲治各種家庭暴力犯罪,切實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較強的隱蔽性。家庭暴力案件發生在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家庭成員之間,具有個人隱私性質。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居住在一個個鋼筋水泥堡壘里的人們,鄰里之間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十分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家庭暴力案件的盡早曝光。
案發周期較長。家庭暴力往往持續反復發生,只有在不斷惡化升級并最終發展成為案件的情況下,才能進入到司法程序,受害人才能得到司法保護,由于周期過長,證據難以保存。
舉證難度大。由于被害人處于相對弱勢,證據意識不強,舉證能力有限,相關事實認定難度較大。
從公檢法司四部門看,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與人民群眾的接觸最多,110接處警、社區警務工作讓更多的警察走到了老百姓的身邊和生活中。而且近年來人們已形成一個共識,有困難撥打110報警求助,這也讓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有可能成為家庭暴力犯罪的第一責任人。但是受舊有觀念的影響,公安機關處理涉家暴犯罪案件時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意見》的出臺明確了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在反家暴犯罪中的職責,也為公安機關今后參與預防和懲治家庭暴力犯罪指明了方向。因此,當前我們一定要積極轉變觀念,積極發現和處理涉家庭暴力犯罪案件,加強宣傳教育,減少涉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發生。
一是轉變家庭暴力僅僅只是家務事的陳舊觀念。家庭暴力的被害人一般處于弱勢地位,發生家庭暴力以后他們往往擔心報案會使施暴人變本加厲,因而不敢報案,加上受傳統觀念“家丑不可外揚”或者感到羞恥等影響,不愿意去報案,使家庭暴力犯罪難以發現,致使家庭暴力犯罪案件不能及時進入國家公權力的視野,被害人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保護。現實生活中,受“家庭暴力是家務事”這種傳統觀念影響的不僅僅是被害人,這種觀念也長期影響著公檢法司機關的工作人員。因此,我們公安機關和人民警察一定要打破這樣一個固有的傳統、陳舊卻又根深蒂固的觀念,不要把家庭內部的暴力僅僅看成是家務事,一定要把它同社會上的其他暴力事件同樣看待,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處理。
二是家庭暴力不能僅按虐待罪處理。
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中有很多罪名都可以處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比如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強奸罪、虐待罪、遺棄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等,罪名比較多,在實踐中要根據施害人的主觀意圖和具體侵害行為正確把握。處理家庭暴力案件要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把家庭里的暴力犯罪只用虐待罪來處理其實是一個誤解,《意見》中還明確規定,“對于同一行為同時觸犯多個罪名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三是教育懲戒并行。基層公安機關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發現轄區內的家庭暴力案件線索,抓早抓小,及時處理,防止發展成為重大的惡性家暴犯罪案件;對接處警、社區走訪、日常偵查辦案等工作過程中發現的涉家暴的苗頭性線索,要在落地查實后,建立專門的重點家庭檔案,定期跟蹤,必要時對施害人進行訓誡,責令其保證不再實施家庭暴力,加強對施暴人的教育與懲戒;通過以案說法、社區普法等多種形式,開展反家庭暴力宣傳教育活動,有效預防家庭暴力,幫助被侵害人脫離困境,走出家暴陰霾,促進形成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關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一要及早介入調查。《意見》在案件受理中要求公安機關對于涉及家庭暴力犯罪案件要迅速審查、立案和轉處。公安機關在接到家庭暴力的報案后,應當立即問明案件的初步情況,制作筆錄,迅速進行審查,按照刑事訴訟法關于立案的規定,根據公安機關的管轄范圍,決定是否立案。對于符合立案條件的,要及時立案,對于可能構成犯罪但不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通知報案人;對于不屬于公安機關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再移送主管機關。經審查,家暴行為尚未構成犯罪,但屬于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公安機關根據管轄權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進行處理,同時告知被害人可以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提出申請,或者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訴訟,要求施暴人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
二要主動發現處置。公安機關在接處警過程中發現不構成犯罪的家暴行為,要結合家暴行為具有反復性的特點,對于家暴施害人反復處理,反復警告,以起到應有的警示作用。同時,在處理人身傷害、虐待、遺棄等治安案件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發現可能涉及的家庭暴力犯罪。一旦發現家庭暴力犯罪線索,應當將案件轉為刑事案件辦理,屬于自訴案件的,應當告知被害人提起自訴。
三要尊重被害人程序選擇權。《意見》充分尊重被害人的程序選擇權,規定對于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家庭暴力犯罪案件,應當尊重被害人選擇公訴或者自訴的權利。被害人要求公安機關處理的,公安機關不得推脫,應當依法立案、偵查。在偵查過程中,如果被害人不再要求公安機關處理或者要求轉為自訴案件的,公安機關也不能拒絕,應當告知被害人提交書面申請,經審查,確系被害人自愿提出的,應當依法撤銷案件。
四要收集固定證據。公安機關在辦理家庭暴力案件時,要充分全面地收集固定證據,除了收集現場的物證、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等證據外,還應當注意及時地向村(居)委會、人民調解委員會、婦聯、醫院、學校等單位組織的工作人員,以及被害人的親屬、鄰居等收集涉及家庭暴力的處理記錄、病歷、照片、視頻等證據。同時,要根據案件的性質和對證據的不同要求,及時改變收集工作的重點,為準確定罪處罰盡可能多地提供依據。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公安局環翠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