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英團
“病馬上崗”呼喚舉薦倒查機制
文/劉英團
背景:綜觀近年來查處的案例,干部選拔任用方面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依舊存在,嚴重損害了干部隊伍乃至黨的形象,敗壞黨風政風乃至社會風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選好人、用好人,確保不“帶病提拔”“帶病上崗”,找到真正的“千里馬”,成為擺在黨員領導干部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2015年12月25日中國新聞網)
中組部的一項統計顯示,各地受到黨紀、政紀或刑事處分的縣處級和地廳級領導干部中,提拔前就存在嚴重問題的占20%左右,個別地方甚至達到50%以上。在一些地方或行業甚至出現了干部“愈壞愈用”、“邊腐邊升”等丑惡現象,少數地方儼然成了“約定俗成”和人盡皆知的“潛規則”。如此惡性趨勢發展下去,后果不堪設想。
“病馬”上崗“伯樂”亦有責,干部任用舉薦倒查或能一劍封喉。綜觀被“帶病提拔”的“倒臺”官員,難道都是“集體決定、集體研究”出了問題?難道就沒有“瞎了眼”的“伯樂”在推波助瀾?正如某省紀委一辦案人員所言:“干部選拔問題上,存在領導干部明明知曉被提拔者‘帶病’,卻因為權錢交易、熟人關系而不追究,大搞暗箱操作的現象。”已查實的案例也證實,不少腐敗官員在提拔重用前就臭名昭著或劣跡斑斑,之所以被提拔重用,要么是“提錢進步”,要么是“日后提拔”。歸根到底,一些害群之馬之所能邊腐邊升,就是因為“伯樂”與“馬”之間產生了赤裸裸的交易。
“買官賣官”、“跑官要官”之風蔓延,一方面顯示出干部選拔任用的艱巨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伯樂”在相馬過程中的失職、瀆職。倒查“伯樂”要釜底抽薪。凡出現“帶病”提拔、突擊提拔、違規破格提拔等問題,都要對選拔任用過程進行倒查,存在隱情不報、違反程序等失職瀆職行為的,不僅查處當事人,而且追究責任人,一查到底、問責到人。
舉賢者與之同賞,舉不肖者亦應與之同罪。“一件件退休官員被查的案例表明,過了退休這道線并不意味著‘平安著陸’,退休既不等于進入‘保險箱’,更不能享有法外豁免的特權。”如反腐專家、中央黨校教授林喆所言,不管是何種原因,失職瀆職的“伯樂”必須受到責任追究。即便“伯樂”已退休或調離升遷也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只有形成從嚴監督的政治常態,包括舉薦者、拍板者在內的“千里馬”才會如履薄冰、慎權慎行。實踐證明,只要能夠嚴格地實行舉薦倒查機制,并追究舉薦者、提名者、拍板者的“連帶責任”,不僅會減少“帶病提拔”,就連“買官賣官”也不太容易得逞了。
當然,治本之策是要扎好制度的“籬笆”。比如,紀檢、審計、信訪等部門要形成定期信息溝通制度,盡好選人用人的“參謀員”和防止“帶病提拔”的“守門員”職責。同時,強化舉薦倒查機制的執行力度。需要強調的是,舉薦倒查機制不僅僅是要追究個人責任,而是要通過倒查,認真反思體制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不能只亡羊不補牢,更不能讓“羊”破牢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