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秀成
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司法行政工作定位
文/王秀成
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重大國家戰略,給河北省司法行政工作帶來全新的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筆者現以秦皇島市為例,就如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定位司法行政工作,談一下個人的認識。
法治環境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堅強后盾,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承接京津產業、項目轉移的關鍵。司法行政機關作為法治宣傳的牽頭協調部門,在營造崇法尚法的法治環境上責無旁貸。秦皇島市司法行政機關要緊緊圍繞市“一都三區一樞紐”的功能定位和戰略部署,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主動出擊、靠前服務,為秦皇島市科學發展、綠色崛起作出積極貢獻。
著力強化領導干部的法治理念。緊緊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健全完善領導干部學法用法制度,促進領導干部學法的經常化,遴選優秀法律服務人才擔任政府法律顧問,充分發揮法律專家在政府決策中的參謀作用。全面提升決策層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處理協同發展中經濟社會事務和開展招商引資、爭取項目落地的能力,積極構筑法治框架下的協同發展。
著力打造秦皇島的普法品牌。創新普法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網絡、微博、手機APP等新興媒體開展法治宣傳,形成“互聯網+法治宣傳”的新模式,推動建立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和律師以案釋法制度。針對秦皇島市旅游景點多、外來游客多的特點,開展法律進景區、進公園、進酒店、進公交等活動,實現法治宣傳全覆蓋,打造國際濱海休閑度假之都的新名片。
著力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法治宣傳。圍繞秦皇島市委、市政府推進協同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積極協調相關部門,開展“協同發展,法治先行”大型主題宣傳活動,重點圍繞防范金融風險、生態環境保護、創新驅動等開展法治宣傳。同時組織好“3·15”消費者權益日、“6·5”世界環境日、“12·4”國家憲法日等重大節點普法宣傳活動。繼續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建設一批有規模、有影響的法治文化公園、法治文化景區、法治文化長廊、法治文化街區。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氛圍。
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是最好的投資環境,要想引來京津的“金鳳凰”,就要在優化服務環境上下功夫。司法行政機關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用優質法律服務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
積極服務產業轉移和轉型升級。各級司法行政機關應加強對京津資源、產業調整規劃和目標區域、目標企業投資動向的研究,密切與有關方面的聯系,加強信息研判,找準用力方向,積極為律師等法律服務工作者介入秦皇島市與京津對接項目搭建平臺,提供信息指導和政策指引,市法律服務暨法律咨詢服務中心要及時、適時為重點項目引進提供“組團護航”式法律服務。找準律師、公證在秦皇島市重大創新領域中的定位和切入點,為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優質法律服務和保障。
積極服務生態環境專項治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秦皇島市的金字招牌,為保障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秦皇島市司法局將研究制定司法行政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指導意見,引導律師切實履行涉及生態環境的訴訟、公益訴訟及仲裁等職責,拓展節能量、碳排放、排污權、水權交易等法律服務;著力加強環保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與環保局聯合宣傳環境保護和資源開發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提升政府、企業的環境法律素質,培育群眾的環境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加大環保法律援助工作力度,開辟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指派優秀律師提供法律援助服務;建立人民調解組織與法律援助機構協作聯動機制,引導和幫助群眾通過法律渠道解決環境糾紛,形成“能調則調、能援則援”工作格局,切實維護廣大群眾合法環境權益,為美麗秦皇島保駕護航。
積極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縣(區)綜合法律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整合區域內法律服務資源,在原有基礎上設立法律專家服務站、法律顧問室,鄉(鎮)法律服務站和村(社區)法律服務點要在現有試點基礎上在所有鄉(鎮)、農村(社區)全面鋪開,讓基層群眾感受到法律服務就在身邊。力爭用兩到三年時間,在秦皇島市基本形成以市法律服務團暨法律咨詢服務中心為龍頭、縣(區)綜合法律服務中心為中樞、鄉鎮(街道)法律服務站為骨干、村(社區)法律服務工作點為基礎的四級法律服務平臺網絡。
一個地區的發展離不開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沒有穩定就談不上發展,面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大勢,作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主力軍,司法行政機關應從更高起點、更高層次上全面深化平安建設,努力建設基礎更牢、水平更高、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平安秦皇島。
參與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組織律師、公證等法律服務工作者積極參與黨委、政府重大決策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特別是依法解決在承接京津產業轉移、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征地拆遷、職工安置、資產處置、債務糾紛等問題,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參考環境保護、大氣污染指數等國家行業標準,提供數字化項目評估模式,預防化解各類矛盾糾紛。
扎實開展人民調解工作。大力推動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深入開展各行業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著力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和人民調解工作規范化建設,推動人民調解工作向深層次、高水平、寬領域發展。司法行政機關加強與人民法院(人民法庭)聯系,出臺訴前調解工作意見,推動訴前人民調解室建設,深化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機制,構建完善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體系,不斷發揮人民調解在維護穩定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
切實加強特殊人群管理。積極推進戒毒工作規范化建設,嚴格制度、程序,落實工作機制,努力提高戒毒工作質量,確保場所安全穩定。積極協調相關部門,盡快建立市、縣(區)、鄉(鎮)社區矯正管理機構,加強社區矯正人員行為監管,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建立電子圍墻,有效監管社區矯正人員的行為動態。積極落實刑釋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抓好過渡性安置(培訓)基地建設,搞好銜接管理,加強重點人摸排,突出重點,落實教育、管理和幫扶,努力減少重新違法犯罪,促其順利融入社會。
(作者系河北省秦皇島市司法局黨委書記、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