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云
?
再創農業新優勢
劉云
面對糧食產量、進口、庫存“三量齊增”和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成為常態的嚴峻形勢,我國對農業政策進行了適應性調整,“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在充分保障農民利益和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競爭力導向的農業政策體系。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立足于全新的發展理念,對今年和“十三五”時期的農業農村改革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和系統安排。河南作為一個農業大省和產糧大省,必須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實施意見》,對新時期國家農業政策的調整早認識、早對接,再創農業新優勢。
首先,要更加注重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隨著農產品市場形勢的變化,保障農產品數量供給不再是當前的主要矛盾,而由于過度追求產量帶來的資源環境問題和農業生產成本高、農業質量效益低的問題凸顯,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單一追求糧食增產的發展目標,在穩定提升糧食產能的前提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將質量效益、生態安全和綜合競爭力的提高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其次,要更加注重山丘區和都市區農業發展。河南農業開發歷史悠久,土地墾殖率高,多年來一直在這塊土地上精耕細作,尤其是在平原農區做文章。但是從自然地勢看,河南除了9萬多平方公里的平原,還有7萬多平方公里的山區丘陵;從主體功能區看,除了8.69萬平方公里的農產品主產區,還有3.15萬平方公里的適合發展特色農林產品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和4.72萬平方公里重點開發的城市化地區。我們在如何支持產糧大縣、油料大縣發展方面已經形成一套思路,但是在如何支持山丘區、都市區農業發展方面還沒有很成熟的經驗,因此,因此,應在這些方面進行積極探索,使之成為河南省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支撐。
第三,要注重開發“小宗”農產品。河南農業結構比較單一,從農業內部結構看,河南農業一直以種植業為主;從種植業內部看,一直以糧食為主。現階段,在以糧食為主的大宗農產品庫存充裕的新形勢下,應以重新布局山丘區多功能農業發展為契機,充分利用那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美麗的自然景觀和歷史人文資源,高起點發展個性化、生態化、特色化和小批量等小而美、小而特的農產品,深度調整農業結構,有效對接城市消費群體對綠色特色農產品的需求。
第四,要更加注重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工商資本進入農業,可以帶來資金、技術、先進經營模式和理念,更容易在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上取得突破。根據河南的資源稟賦、產業結構和農戶參與程度情況,除了糧棉油等大宗農產品種植外,適合工商資本進入的農業空間十分廣闊,應界定清楚工商資本可進入的領域,以新思路、新視野和新辦法,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張旗鼓地鼓勵和支持工商資本進入適合企業化經營的農業空間,利用工商企業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改造傳統農業,探索和發展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提高農業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水平。
(作者為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基層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