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勇 馬 輝
三門峽雛鷹:產業扶貧實現農企共贏
魏德勇 馬 輝
“雛鷹農牧集團三門峽雛鷹公司這種發動貧困戶合作養殖、促使貧困農民脫貧增收的辦法,是產業扶貧的一條好路子。你們辦了一件大好事,充分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樹立了河南企業的好形象。希望你們繼續堅持這種產業扶貧的好模式,進一步擴大規模,帶動更多的貧困農民脫貧致富。”12月3日下午,河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謝伏瞻在雛鷹農牧集團三門峽雛鷹農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門峽雛鷹”)的陜州區養殖基地,登上山頂的觀景臺,俯瞰散布在山坡上星羅棋布的豬舍,深有感觸地說。
三門峽雛鷹生態豬養殖項目是河南省政府的重點建設項目,一直備受河南省委、省政府重視。今年2月25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2016年“1816”投資促進計劃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的農業領域擬開建的一系列中原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三門峽雛鷹農牧生態豬養殖產業化項目名列其中。因此,謝伏瞻到三門峽、濟源調研,深入貧困山區、企業車間、項目工地,考察脫貧攻堅、產業升級、環境保護等情況,三門峽雛鷹陜州區養殖基地成為重要一站。基地現場,河南省委秘書長李文慧,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市長安偉,市委秘書長高占榮,副市長牛蘭英等省市領導隨行,雛鷹農牧集團董事長侯建芳、副總裁楊桂紅、三門峽雛鷹總經理李連成等陪同考察并介紹了產業扶貧等方面的情況。
因地制宜選擇主導產業、發展特色產業,是三門峽產業扶貧的重要舉措。為此,雛鷹農牧集團依托當地荒山荒坡,采用種養結合、土地輪牧方式,在三門峽市陜州區西李村鄉投資建設了年出欄50萬頭生態豬養殖產業化項目。調研現場,謝伏瞻詳細了解雛鷹農牧集團三門峽項目合作模式、養殖規模、市場銷售、產業扶貧等情況。
“雛鷹農牧集團不斷摸索和實踐產業扶貧的路子,一方面設計了適合企業,又帶動農民致富的‘雛鷹模式’;另一方面,選址在地方偏遠且經濟不發達的貧困地區如三門峽等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作為河南省政府的重點建設項目,年出欄100萬頭雛鷹黑豬養殖產業化項目涉及三門峽市3個縣9個鄉的70個行政村,將有效完成帶動當地貧困農民致富的目標。”侯建芳介紹道。
謝伏瞻一邊聽取匯報,一邊點頭稱贊。
據李連成介紹,三門峽雛鷹本著把項目所在地貧困戶脫貧兜底的目標,全面實施“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精準扶貧計劃,采取“規劃到戶、措施到位、責任到人”的精準扶貧措施,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天色向晚,謝伏瞻來到陜州區西李村鄉寨上村周紅偉等貧困戶家中看望慰問。周紅偉的妻子患過重病,原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自從與雛鷹農牧集團三門峽雛鷹合作養豬后,周紅偉一家的收入增加了,家庭壓力緩解了。謝伏瞻噓寒問暖,認真察看周紅偉家中的飲食起居,詳細了解其家庭收入。最后,謝伏瞻鼓勵周紅偉一家要樹立脫貧的信心,繼續跟隨雛鷹農牧集團養好豬。
像周紅偉一樣通過與雛鷹農牧集團合作脫貧致富的農戶不是少數。據李連成介紹,目前,三門峽雛鷹已帶動周邊15個村500多戶貧困農民合作養殖,每戶年增加收入3萬~6萬元,貧困人數也由2012年的4500多人減少到2600多人。其中,陜州區養殖基地現有合作養殖農戶530戶,而西李村鄉、寨上村的50多戶農民年均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