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月振 安張琳
儋州種蜜柚“甜蜜”成產業
由月振 安張琳
山丘起伏,綠樹叢生,彎彎曲曲的道路掩映在山丘綠樹之中。這是海南省儋州市南豐鎮諸多農村的景象。
“橘柚垂華實,乃在深山側。”南豐鎮的這種地形特點恰好適合蜜柚的種植。雖然對海南來說,蜜柚是比較新的品種。但早在十幾年前,就有許多來自外地的果農選擇在儋州種植蜜柚,在漫漫創業路上追逐“甜蜜”夢想。
“很快就滿20年了。”日前,儋州元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梁靜霞感慨道。
四川人梁靜霞和丈夫廣東人楊志麟1997年開始在南豐鎮松門村經營一家果園。“當時這一帶全是荒山,長滿雜草雜樹。”梁靜霞回憶,他們是最早開發這一帶的人。最初,夫妻倆全部種植荔枝,后來大規模種植香蕉。有一年一場威力巨大的臺風讓整個香蕉園全軍覆沒。“100多萬元一夜就沒了。”
2010年,夫妻倆砍掉香蕉,瞄準了紅心蜜柚這一新品種。因為蜜柚收獲一般在臺風季之前;蜜柚比較綠色環保,打藥少,市場前景看好。此外,紅心蜜柚的紅色果實象征著喜慶,符合國人喜好。目前,夫妻倆的果園里荔枝和蜜柚各占一半。
“現在的問題是沒得賣。”楊志麟說,現在種植400畝蜜柚,今年產量預計有7萬多斤,一早就被批發商預訂了,他們還特意留出幾千斤用于零售,包括郵寄和入園采摘。剛剛過去的周末,果園就迎來50多人次的采摘,加上打電話郵寄的,僅兩天就賣掉上千斤。
“去年才掛果,今年是第二年,明年產量會翻番。”楊志麟說,紅心蜜柚種植“錢”景可觀,加上市政府也在著力發展蜜柚產業,并且大力宣傳,整個產業發展會越來越好。
海南南宏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來自臺灣的劉秋宏是在海南較早種植蜜柚的人。
1990年初,包括劉秋宏在內的大批創業人士來到剛剛建省不久的海南。在從事農業之前,劉秋宏在海口做過采石場的生意。
“當時有朋友介紹說,海南發展熱帶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土地多,人工成本低廉。”1997年,在朋友的建議下,劉秋宏來到南豐鎮角要村開辟果園。一開始,主要種植荔枝、龍眼、芒果等熱帶果樹。
后來,他經人介紹從福建引進了白心柚子的品種。2003年前后,劉秋宏開始種植第一批蜜柚。如今,他擁有300畝蜜柚,樹齡超過10年的有250畝。蜜柚已經成為主導產業,一般情況下每年產量有五六十萬斤。
“老啦,今年都63歲啦。”劉秋宏說,早在2004年,他就讓兒子劉晉名從臺灣過來幫助他打理果園。
劉晉名大學學的是計算機,畢業后在臺灣一家企業做軟件設計方面的工作,但他最終放棄了這份薪資可觀的工作。如今,劉晉名已經完全適應了海南的生活。今年34歲的他已經結婚,妻子就是海南人。他打算以后就在海南好好發展。“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相信以后的創業之路會越走越好”。
“要努力做強品牌,不能一味靠批發。”說到未來的打算,劉晉名說,他們注冊了商標“萬代紅”,結合政府組織的“冬交會”“歡樂節”等活動,利用媒體宣傳,在品牌上做過不少推介。
近年來,儋州市引導農產品種植戶進行線上銷售。劉晉名也在積極準備“觸電”,利用電商平臺宣傳品牌,拓寬銷路。此外,劉晉名未來還打算與房地產公司合作打造觀光農場,發展餐飲、娛樂、住宿,吃“旅游飯”。
“蜜柚的價格比較穩定。”梁靜霞認為對于海南而言,蜜柚是一個很好的產業。海南蜜柚目前還比較少,而且跟熱帶水果不同,蜜柚吃了不上火,而且富含營養,對于心腦血管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水果,市場潛力較大。
梁靜霞說,下一步將結合儋州市政府提出發展休閑觀光農業的目標,將果園打造為休閑觀光式的現代果園。可以進一步發展水果采摘體驗游,建設科普教育園地,開設農家樂、棋牌室等供游客休閑娛樂。
據儋州市政府負責人介紹,將適當擴大蜜柚種植規模,3年內種植蜜柚達到1萬畝;制定儋州蜜柚的生產規程與標準,逐步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綠色產品認證和有機食品認證,申請商標注冊,并充分利用電商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