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人物
糧食執法戰線上的“排頭兵”
法治人物激蕩心靈,法治故事感人肺腑。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推進依法治國和法治政府建設,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在中央國家機關開展了法治人物、法治故事征集宣傳展示活動。從本期開始,本刊推出“法治人物”系列報道,介紹入圍的奮戰在糧食法治戰線上的優秀工作者,以饗讀者。
徐祖銀,于1994年12月參軍入伍,2005年任江西省奉新縣糧食行政執法大隊隊長,2013年12月任糧食局黨委委員。他忠于職守、秉公執法、廉潔自律、忘我工作,在平凡的崗位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年華,創造了不平凡的工作業績。2010年,奉新縣糧食局被國家糧食局評為“全國糧食系統先進集體”,2009-2014年,奉新縣糧食局連續5年榮獲“全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示范單位”,徐祖銀也多次被省、市、縣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奉新縣是糧食主產區,糧食經紀人數量多,分布范圍廣,流動性大,加上經紀人對糧食部門的監督檢查不理解、不配合,極易造成監管缺失。糧食執法工作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糧食流通市場混亂,坑農、害農、無證經營等損害農民利益的現象屢見不鮮。如何規范糧食經紀人隊伍,是徐祖銀經常思考的問題。他深知,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在全縣形成依法管糧、合法經營的氛圍。他通過深入鄉村、企業宣講及發放宣傳材料等形式,廣泛宣傳食品安全法、《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和糧食政策。為摸清底數,他每天早出晚歸、風雨無阻,足跡踏遍了全縣300多個自然村,在和村干部、種糧大戶、糧食經紀人、個體加工業主等深入交談中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在他的推動下,出臺了《50噸以下糧食經紀人管理辦法》,建立了經紀人檔案和糧食販運(入市)準入制度,向經紀人頒發《經營登記證》,每年3月初進行一次業務培訓和換證年審。同時,在全縣成立經紀人協會,建立經紀人年度考核目標,將參訓、臺賬、報表、依法經營等納入年度考核課目,并結合經紀人收購入庫數量,評選出年度“十佳經紀人”,進行物質和精神獎勵。由于管理到位,措施得力,全縣糧食經紀人基本上能依法經營,自覺建立經營臺賬和報表,有效地維護了糧食秩序和糧食安全。
為適應糧食執法工作新常態,實現新跨越,他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經驗,在全縣開展了“四個創新”活動,堅持前置管理和跟進服務兩手抓,規范糧食流通秩序,倡導誠信經營,助推行業自律, 健全考核評價,不斷完善糧食市場誠信機制建設。
為打造一支紀律嚴、素質強、效率高的糧食行政執法隊伍,徐祖銀大力推進制度建設,建立和健全了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和行政執法18項工作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工作格局,使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向了正規化、規范化和程序化的軌道。他總是告誡執法隊員,在監督檢查過程中一定要文明執法,多亮“黃牌”,少出“紅牌”,教育為重、糾錯為主、處罰為輔,全面提高經營主體依法經營糧食的自覺性。
2011年8月29日下午,江西省奉新縣糧食局院內鞭炮齊鳴,宋埠鎮牌頭村幾名農戶來到縣糧食行政執法大隊,緊緊握住大隊長徐祖銀的手,將寫有“為民服務,盡心盡責”大字的錦旗及感謝信送到他手上。他們深情地說:“徐隊,謝謝你為我挽回了5000多元損失,你真是我們糧農的守護神!”原來幾天前,徐祖銀在家正準備吃晚飯,突然手機鈴響,接到一農戶舉報,鄰縣一糧販子在的宋埠鎮牌頭村收購糧食的過程中,涉嫌“耍秤”,有短斤少兩行為。徐祖銀連忙放下飯碗,帶領執法人員立即奔赴現場,調查了解情況。通過檢查發現該糧販未依法取得《糧食經營許可證》,擅自從事糧食收購活動。隨后在鎮、村干部和部分村民的見證下,執法人員對糧販子所收購的早稻重新進行復稱,結果顯示重量多出了2000多公斤。事實面前,糧販子不得不承認自己在稱量過程中做手腳、牟取非法利益的事實。徐祖銀當即責令糧販子現場補足售糧款,并對其違法行為立案進行查處。為防止農戶再次上當受騙,他將不法糧販在收購糧食時慣用的一些伎倆、案例進行揭露,并以《致售糧農的一封信》的形式,在全縣各個鄉村組張貼二千余份,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高度稱贊。這種揭露不法收購者坑農害農行為、保護種糧農民合法利益事件的做法,得到了有關領導的肯定和批示,并將這個典型案例以下發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國各地組織學習。
擔任執法大隊長11年以來,徐祖銀經辦查處案件367余例,其中行政處罰案件231起,罰款金額30萬元,每一個案件都做到了事實清楚、證據確鑿。他對損害農民利益的不法糧販深惡痛絕,敢于碰硬,秉公執法,絕不姑息。在處理案件過程中,總會碰到很多讓他“腐敗”的機會,但是,軍人出身的他,原則性特別強,很多次個體加工廠老板想請他吃飯,送東西給他,拉拉關系,都被他斷然拒絕。有一次一個體加工企業主因違反糧食流通統計制度,依法處罰5000元罰款,該企業主為減輕或免去處罰,晚上去他家放下1000元要他多多包涵,他立即厲聲道:“糧食統計制度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如果全縣加工企業都像你這么做,豈不亂了套,對國家宏觀調控和正確決策產生多大的影響,而且其他加工企業都在看,如果不公正處理,今后我們怎么監管?錢你拿走,希望你以此為戒,吸取教訓,依法做好糧食加工工作。”那企業主知道他為人后,再也不敢用金錢財物去賄賂他。和他打交道這么多年,大家都了解他這人就是個牛脾氣,再也沒有人敢去碰這個“釘子”。面對各種恐嚇電話和送來的小恩小惠,他許下了“秉公辦事,清白做人”的誓言。在家里他“約法三章”,不允許任何送禮者踏進家門,并公開承諾:全體隊員一律不準利用職權吃拿卡要,不準收禮受賄,如發生此類事件,堅決追查當事人責任,并嚴肅處理。為此,他不知得罪了多少親朋好友,隊里廉政記錄本上,記載了他先后拒吃請65人次,拒收禮品禮盒48次。
“真是不可思議,他簡直是個工作狂人,把單位當家、把工作當命、把農戶當親人……”,這是單位同事對徐祖銀的評價。翻開他的工作日志,可以發現,他在擔任大隊長的三千多個工作日里,幾乎每天都在加班加點,從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假期,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永動機,總是不分晝夜、超負荷地運轉著。父親身體一直不好,生活不能自理,臥病在床,有一次說好了帶父親到醫院看病,他突然接到一個電話,說有一個糧販子在非法收購糧食,需要他馬上過去,他二話不說,奔赴事發地處理事件。當他匆匆趕往醫院,望著病床上白發蒼蒼的老父親,他內疚地對父親說:“兒子實在是太忙了,真的很對不起!”
徐祖銀用自己無聲的行動,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他身先士卒、勇于擔當,不斷提升自身破解難題的能力和水平,把大隊凝聚成了一個團結、和諧、廉潔、高效的戰斗集體。現在大隊的各項硬件設施,以及制度建設、文化氛圍、行政執法、廉政建設、工作作風和服務理念,均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糧食系統的前列。2009年和2011年,他連續兩年作為先進典型代表在全國糧食監督檢查大會上作典型發言。全國各地執法同行都慕名而來,學習他糧食執法的成功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