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儒平 方萬聰
黃金柚果的“甜蜜產業”
馮儒平方萬聰
金秋十月,走進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護國鎮,一個個沉甸甸的金黃色柚子掛滿枝頭,柚子散發出的清香撲鼻而來,直沁心脾。“我們護國鎮能靠著一棵柚子樹致富萬千家,離不開歷屆黨委、政府將柚子視為一個‘甜蜜產業’來打造。”護國鎮東巷口村黨支部書記、瀘州市納溪區金貿果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汪光權欣喜地說。
近年來,護國鎮按照“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壯大產業”的原則,大力發展“護國柚”產業,讓一個個柚子變成致富金果,甜進了柚農的心坎里。
柚子拓寬致富新天地
20世紀70年代,護國鎮就開始種植柚子。然而,由于受技術的影響,尤其是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備,村民種植柚子都是“靠天吃飯”,柚子產業始終難以形成規模。
20世紀90年代初,納溪區在加速產業化發展中,大力實施“一鎮一品”戰略。護國鎮順勢而為,將柚子確立為“富民增收工程”。為此,護國鎮積極整合各部門農業發展資金,以農綜開發項目、現代農業項目等為依托,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在核心示范種植區,基本形成了“地成方、渠相通、路相連”的高標準田地,讓柚子生產條件得到了根本優化。
與此同時,護國鎮在柚子生產管理上也同步跟進。在種植頭兩年,納溪區農業局果技站專家更是蹲點指導,極大地提振了村民種植柚子致富的信心和干勁。目前,護國鎮種植柚子4.6萬畝,年產量達5萬噸,年產值4億多元,輻射帶動了全區柚子產業的發展,成了納溪區繼竹產業、茶葉之后的第三大產業。而護國農民靠著種植柚子,每戶少則收入2萬~3萬元,多則超過20萬元。
“護國柚”身價高不愁銷
近年來,護國鎮在壯大柚子產業發展的同時,在品牌的打造上也下足了功夫,積極開展“三品一標”即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申報和認證,并借助納溪區農業局果技站的專家優勢,大力實施有害生物綜合控防等新技術,推進標準化、集約化生產。
同時,護國鎮還充分借助專業合作社的示范引領作用,制定了“護國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通過專業合作社對果農進行全程服務,統一生產技術、統一果園管理、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品牌營銷“五統一”管理,建立“市場+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共贏機制,順利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如今,歷經多年打造,“護國柚”靠著生態品質,于2011年獲得了農業部地理標志保護認證;2014年,在四川“果王子”評選中,一舉榮獲了“四川果王子”稱號。品牌上身,“護國柚”的身價陡增,這兩年,每公斤8~10元的價格還得早早預訂。
休閑游助農豐產又增收
如今每到柚子成熟時節,在護國鎮的柚子林中,總會看到三五成群的游人在林中漫步,一邊吃著購買來的柚子,一邊拍照;中午時分,就在林中的農家樂或果農家中吃上一頓地道的農家飯菜。“沒想到靠著種植柚子,我們這么偏遠的鄉村農民還吃上了‘旅游飯’,不僅讓柚子在樹上就賣完,還帶動了家禽等農副產品的銷售。”汪光權高興地說。
借助現有的4.6萬畝柚子資源,積極延伸產業鏈,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提升附加值,是護國鎮壯大“護國柚”產業助農增收的又一舉措。2010年以來,護國鎮在擴大“護國柚”種植規模的同時,大力實施水、路、電、氣、寬帶、優美環境“六到農家”和“美麗鄉村”建設,完善公路、游道、柚莊、文化廣場等旅游基礎設施,打造農村景區、田園公園的現代休閑觀光農業體系。
2011年開始,護國鎮按照“以節會友、以節拓市、以節富民”的思路,通過舉辦節會活動,打響了休閑觀光農業品牌,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來游覽,在讓柚子實現樹上銷售的同時,帶動了農民生態農副產品的就地銷售。
把“產業”變成“風景”,把“美麗”轉化成“生產力”,護國鎮將“護國柚”產業做到了極致,讓一個個柚農在家門口就真正實現了豐產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