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覽
為了保障進城落戶人口建設用地需求,更好地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10月10日,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住房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關于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的實施意見》。
《實施意見》要求,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地掛鉤機制,形成部門聯動、上下銜接、有利于促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建設用地供應制度;到2020年,全面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地掛鉤機制政策體系,為如期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提供用地保障。
《實施意見》提出,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中要更加突出進城落戶人口因素,合理確定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圍繞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新型城鎮化等,綜合國務院剛批準實施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2006-2020年)調整方案》,特別考慮“三個1億人”等因素,提出了2015-2020年全國新增建設用地總規模約3900萬畝,其中包含了進城落戶1億人口的各類用地需求,初步估算為1200萬畝。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鄭文凱日前表示,“十三五”脫貧攻堅期間,每年開展一次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活動,主辦單位為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這一獎項的設立標志著國家扶貧榮譽制度的建立。
鄭文凱說,今年是首屆全國脫貧攻堅獎的評選表彰,全國脫貧攻堅獎設奮進獎、貢獻獎、奉獻獎、創新獎四個獎項,每個獎項不超過10名。奮進獎從脫貧主體中產生,貢獻獎從扶貧工作主體中產生,奉獻獎從社會幫扶主體中產生,創新獎從推動理論與實踐創新的扶貧脫貧主體中產生。
據介紹,全國脫貧攻堅獎評選推薦工作按屬地原則,采取組織推薦和群眾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產生候選人。
農業部近日印發通知,向社會公布了2016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名單,北京市延慶區下灣村等150個村“榜上有名”。
據了解,2016年,農業部按照“政府指導、農民主體、多方參與、共建共享”的思路,組織開展了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活動。經過地方推薦、專家審核和網上公示等程序,形成了2016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推介名單,分為歷史古村、特色民居村、現代新村、特色民俗村等類型。
《通知》要求,各級休閑農業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公共服務,強化宣傳推介,培育一批知名品牌,讓推介的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保持天藍、地綠、水凈,安居、樂業、增收的良好狀態,成為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范,成為市民觀光旅游、休閑度假、養生養老、回憶鄉愁的好去處,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健康鄉村和美麗中國、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糧食局、財政部等部門日前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切實做好今年東北地區玉米收購工作。
通知稱,積極引導多元市場主體開展市場化收購。充分發揮糧食加工“調節器”作用,鼓勵企業加工轉化,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延伸產業鏈條,大力發展深加工,促進玉米產業上下游協調發展。要鼓勵糧食企業通過訂單收購、預約收購等方式,與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通知要求,切實保障收購信貸資金。各相關地區要積極協調糧食收購信貸支持政策的落實,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構建穩定的銀企合作關系,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立多元化的籌融資渠道,滿足各類市場主體收購資金需求。各相關地區要積極搭建糧食產銷協作平臺,創新合作方式,推進“互聯網+糧食交易”,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水平,引導和鼓勵糧食加工、飼料生產和貿易等企業開展購銷合作對接,鞏固和拓寬產銷區之間、企業之間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貿易渠道。
農業部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近日簽訂了《支持農業現代化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旨在深入貫徹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四化同步”總體要求,充分發揮各自優勢,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實到位,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有效加快農業現代化推進步伐。據此,農發行力爭“十三五”期間向“三農”領域累計提供不低于3萬億元人民幣的意向性融資支持,年均貸款增速高于同業平均增速。
按照協議,農業部將著力推動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營造良好“三農”融資環境,協助完善融資主體誠信體系,加強信用實施環境建設,強化對合作項目的行業指導和監督;農發行將為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深化農村改革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積極開發設計與農業產業融資需求、生產周期和經營管理特點相匹配的融資產品,并在信貸規模配置、利率定價、信貸期限和業務創新等方面,對農業部推進的重點工作、重大項目給予傾斜與優惠。
中國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發展論壇近日在貴州遵義舉行。農業部總農藝師孫中華在講話時指出,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是一二三產業融合,重點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增長點是休閑農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第三產業,亮點是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要積極支持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激發他們創業創新熱情,為現代農業發展增添內生動力。
孫中華指出,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是黨中央、國務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三農”發展增添新動能的重要舉措。農業部作為農民工創業創新的牽頭部門,將按照“政府搭建平臺,平臺集聚資源,資源服務創業”的思路,以營造良好農民創業創新社會生態為目標,以激發農民創業創新活力為主線,創設一批政策、搭建一批平臺、培育一批帶頭人、總結一批模式、構建一套服務體系,讓返鄉創業人員“門好找、事好辦、政策一門清”。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近日在全國林業科技創新大會上介紹,“十二五”以來,我國共轉化了2200多項林業科研成果,制定了600多項國家行業標準,推廣了500多個林木新品種和1000余項新技術,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達5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48%,林木良種使用率達60.8%。
根據《林業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力爭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運行高效、支撐有力的國家林業科技創新體系,科技進步貢獻率達55%,科技成果轉化率達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