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一年看看各部門都做了什么
李楠
在被稱為史上“最嚴”新《食品安全法》實施將滿一周年之際,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下稱國務院食安辦)在9月30日上午舉行座談會,多部門負責人出席,介紹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成效。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許安標介紹,新《食品安全法》被認為是“史上最嚴”,最嚴格的法律就要得到最嚴格的執行。今年4月至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了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檢查組總體認為,《食品安全法》修訂實施以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積極貫徹落實、依法加強監管、落實法律責任,取得了明顯成效,防控食品安全大規模、系統性風險能力得到提升,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
新《食品安全法》實施,是我國食品和農產品安全工作的一件大事。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表示:“一年來,各級農業部門以學習貫徹新《食品安全法》為契機,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源頭治理,一手抓標準化生產,一手抓執法監管,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成效。農產品質量安全保持平穩向好的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7.2%,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為食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下稱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吳清海表示,國家質檢總局起草了《跨境電子商務網購保稅進口食品檢驗檢疫監管細則》,支持檢驗檢疫機構探索跨境電商進口食品安全監管新措施。
來自國家質檢總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備案進口食品境外出口商11.2萬家,進口商2.9萬家;2015年10月至今年8月在入境貨物到達口岸接受監督環節,未予準入食品2660批,其中將319家進口食品違規企業列入“風險預警通告”,依法暫停38家不能持續符合注冊要求的境外企業注冊資格。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下稱國家衛計委)副主任金小桃介紹說,新法頒布以來,國家衛計委牽頭組織完成了近5000項各類食品標準的清理整合,并通過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和評估,夯實食品安全基礎工作。
金小桃說,“十二五”期間共監測糧食、果蔬、嬰幼兒食品等29大類,累積獲得1000余萬個監測數據和60萬份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基本摸清了我國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分布狀況等情況。他同時透露,下一步將以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和實施《食品安全法》戰略為契機,充分發揮食品安全標準和監測評估在保障公眾飲食安全和健康中的作用。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下稱國家食藥監局)副局長滕佳材介紹,國家食藥監局通過加大食品抽檢和信息公開力度,定期向社會發布監管執法信息,倒逼生產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此外,為推動各項制度落地實施,國家食藥監局不斷強化對地方政府和部門的督促指導。
滕佳材表示,2015年,國家食藥監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抽檢了17萬批次食品樣品,覆蓋近200種食品、3000余項次檢驗項目,全年抽檢合格率為96.8%。今年1月至8月合格率為97.5%,比去年提高了近1個百分點。
新《食品安全法》第121條首次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做出明確規定。公安部治安局副局長楊齊介紹說,去年12月,由公安部、國家食藥監局牽頭,會同兩高等部門聯合出臺了《食品藥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著力破解執法難題。新《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各地查辦食品安全違法范圍案件1.7萬起,公安部掛牌督辦重大案件420余起。
國務院法制辦教科文衛司司長王振江表示,當前,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是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國家食藥監局已經完成修訂草案的起草工作,將修訂草案送審稿報送國務院審查。
“食品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依靠一部法律解決所有問題,必須形成相互配合的法規體系。”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藥監局局長畢井泉表示,國務院食安辦將配合有關部門抓緊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