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全
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透析
楊萬全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默讀和朗讀,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獲得啟迪和審美享受。本文筆者對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談談個人看法。
課堂朗讀教學現狀途徑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默讀和朗讀,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獲得啟迪和審美享受。然而,目前語文教學卻忽視了朗讀教學。
當前,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存在著重講輕讀,講多讀少,甚至以講代讀,只讀不講的普遍現象,教師總是主動地講,學生被動地接受,語文課堂幾乎聽不到學生深情并茂、欲揚頓挫的讀書聲。有的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用默讀代替朗讀,習慣讓學生默讀,速讀課文,然后回答問題,從而默讀就成了課堂上的主流形式。另外,加之多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個別教師用錄音代替師生朗讀,認為這樣最能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更符合時代潮流。有的語文課堂上即使有師生的朗讀環節,但形式也極為單一,部分教師以念代讀,甚至不作范讀,學生朗讀后教師不作任何評價,致使學生在課堂朗讀訓練中沒有能取得真正的實效。
1.受應試教育因素的影響,大大制約了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不少師生心態趨于功利,認為朗讀不是考試內容,沒必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朗讀上,課堂上即使朗讀,往往也是早讀課朗讀,朗讀的對象也就僅僅是要求背誦的內容。
2.教師的教學觀念決定了朗讀的地位和作用。有的教師思想觀念陳舊,把語文閱讀教學當成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課,沒有認識到語文課堂朗讀與培養學生語文素養之間的關系,導致對朗讀的漠視。
3.教師范讀技巧的缺失,弱化了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的教師平時不注重自身朗讀能力的培養,對朗讀知識、技巧一知半解。朗讀教學時,缺乏指導朗讀的信心和能力,不能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朗讀指導和訓練。
朗讀教學雖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被不同程度的忽視,但朗讀能大大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的現實不可否認。因此我們一線語文教師一定要處理好教材中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的朗讀,因為學生在朗讀、熟讀、默讀、背誦中,使書面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朗讀中整體感知,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朗讀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提高聽、說、讀、寫的水平。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1.大力實施素質教育。語文教師要以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為突破口,將素質教育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始終,在文本閱讀中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和創造性朗讀能力,多角度的、有創意的朗讀,利用朗讀期待和朗讀反思與評判等環節,拓展閱讀空間,提升閱讀質量。
2.教師要掌握好朗讀的相關知識和技巧,為學生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首先,教師要做好示范朗讀,充分認識示范朗讀的作用。示范朗讀對規范學生普通話、提高朗讀能力大有益處,必要時,教師還可以播放一些錄制好的著名播音員和演員的朗讀錄音帶,它會對學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和熏陶感染作用。其次,教師要做好學生朗讀技巧的指導:一方面教師要給學生講清楚朗讀的要領,對不同的課文,要根據文章風格和內容,確定好朗讀的基調,安排好朗讀的停頓,把握好字詞的重音,掌控好句子的語調。一方面對于學生的朗讀要給予具體而有針對性的點評,讓學生對朗讀的技巧有所把握。最后,學生朗讀應該循序漸進,朗讀訓練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時段,分階段分步驟進行,朗讀內容的選擇也應該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3.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課堂朗讀形式應該多樣化。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多種朗讀形式,組織各種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朗讀,寓朗讀于活動中,讓學生享受到朗讀的樂趣。比如舉辦朗讀比賽、詩歌朗誦會、師生朗讀對抗賽等朗讀形式,朗讀方式上也可以采用齊讀、單讀、分角色讀、表演朗讀等等,從而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致。
總之,朗讀教學是有聲語言的藝術,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內容,更是語文教育工作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任務,只有正確認識朗讀教學的意義,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朗讀水平,精心、科學指導學生朗讀,才能促進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只有重視了課堂朗讀教學這一重要環節,才能更好地推動學生語文水平的全面提升。
(作者單位:貴州省仁懷市冠英中學)